心理读书

《活着之上》‖不容错过的人生教科书

2017-06-14  本文已影响92人  小而不才

“一个人的小小书屋”新成员:阎真的《活着之上》

一本书,当你读完之后,能够让你从心底感激作者,感谢他将这么一部精妙的作品带到世上。

那会是一个怎样的故事呢?

我选择以写一份书评的方式,对作者及其他为文学事业所做出的贡献表示敬意。

如果通过我的文字能够为这本书做到些许的推动作用,哪怕只有一个人对此书产生了兴趣,并在阅读之后从中品得了人生百味,那么,我的码字也是有十足意义的。


1 高考志愿让你错过了梦想吗?

聂志远对历史专业十分感兴趣,更难得的是,他对这门学科有感觉,这种“感觉”很神奇,他认为世界上几乎所有的秘密都藏在其中,关于时间、人生、价值和意义,所以,他在高考志愿上填报了历史专业,能够把兴趣和专业结合,对于他,甚至是所有的求学之人来说,真的是一条完美的人生道路。

然他的父亲,和普天下大多数家长一样,极力反对孩子的“感性”决定,理由是“这个专业没有饭吃”,要求他报商学院。

对此,聂志远的回答是:“我考大学难道是为了吃饭吗?

这段情节让我大跌眼镜,我惊讶于他对梦想的执着和追梦的勇气,这个问句问得好,我从来没有想过的问题,却一下子被问到了灵魂的深处。

“我考大学难道是为了吃饭吗?我们考大学难道是为了吃饭?”如果真的只是为了吃饭,我们本可以不读大学直接去社会上谋生存啊!

聂志远的坚持让他如愿上了自己心仪的专业,在快乐且充实中度过了大学和研究生的学习生活。

这部小说是从他考上京华大学历史学博士开始的。

2 学术界是社会的一部分,也有游戏规则

潜规则,这个词在当今社会中就像空气一样存在,对,就是无处不在。

别一提潜规则,就只能想到哪个女明星被男导演“潜”了,这只是娱乐圈的一个小小的潜规则而已。

潜规则是在某个行业中,没有明文规定却被大家默认的一种规则,它没办法拿到明面上说清楚,只能在桌子下进行,它又叫“游戏规则”,或又叫“套路”。

懂规则且能玩转规则的人,夸张点儿说,就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他们的道路平坦、顺畅,就像书中的蒙天舒一样,都说“自古深情难留住,唯有套路得人心”,就是这个理儿。

而不懂规则的人,或者是懂而不屑于顺从规则的人,就像书中的主人公聂志远一样,他总是比人慢一步,诸事不顺,举步维艰。

他本来和蒙天舒是大学同学,博士毕业后,蒙天书当了副教授,他是讲师,人家当了教授,他才当上副教授,人家的老婆穿名牌、开好车,而他老婆羡慕嫉妒恨,干着急。在各种碰壁中,他明白了“规则”的意义,且总是无法咬牙遵从“规则”。

所以说啊,我们在不纵容潜规则毫无底线进行的同时,还要了解它的存在价值,并适当地执行。

恰当的潜规则是有利于一个行业发展的,它不是完全的消极,既然它存在,就有存在的理由。

3 众人皆醉,而我独醒

此书,《活着之上》是第九届茅盾文学奖提名图书,是首届路遥文学奖唯一获奖的长篇小说,是作者阎真在《沧浪之上》持续畅销十五年之后的震撼新作。(《沧浪之作》我还没有读)

作者阎真将故事的主人公聂志远的人生标杆始终钉在曹雪芹身上,这位写出《红楼梦》的伟大作家,生前过着贫穷的日子,却不向世俗低头,用生命铸就一件伟大而不求回报的事情,影响千千万万的后人。

聂志远在看过并经历过很多高校腐败和知识分子堕落的事情后,依然保持一份难能可贵的清高,他始终扪心自问:到底怎样活着,信念和现世该怎么划分边界?

曹雪芹是他灵魂的支柱,他不愿当伪君子,但家庭的意义、丈夫的责任、父亲的身份让他的内心纠结了近二十年,钱变得很重要,职称也变得很重要,但他依然坚持着自己,力求通过自己的能力和实力取得他该有的成就,即使这条道路很艰难。

当他成了能够帮助别人的人时,他不图利益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用个人微薄的力量向社会呼喊着:这世上还是有好人的!

二十年,他用了二十年的时间终于看清了过去的二十年,也看清了未来的二十年,他也终于明白了:“内心对曹雪芹的坚持”和“现实让人很难坚持”。

“也许,凡夫俗子就是这一代人的宿命。我不是文化英雄。我敬仰他们,可我没有力量走近他们。我只是不愿在活着的名义之下,把他们指为虚幻,而是在他们的感召之下,坚守那条做人的底线。”

《活着之上》‖不容错过的人生教科书

4 一本书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人生道理

读书会上瘾,它能让你行走在各色的人生之中,那种感觉比成了神仙还要畅快。

我在初读这本书时,一次又一次对现实失望,当赵平平任教六七年都没能得到编制,当门头村的那棵三百年的老槐树被房地产商毒死,当聂志远不愿违背历史而为一个土豪写家族史后所受的冷漠,当不好好沟通就办不成事时,我心痛。

但当我每每读到本书作者借主人公的身份表达出来的心理活动时,我又对社会产生了希望,坚信:这世界还是有相对的公平的,你所失去的,都会以另一种方式归来。

故事情节虽然是有夸张的成分,但我们不能不思考“现世”这个问题。

如果说,“善良是不被当今社会认可的”你是否认同?

这个观点来自上一本书《波西米亚楼》中的一篇《弱者的宣言——写在影片〈少女小渔〉获奖之际》,我认真读完之后,我深表认同。

想起大学毕业前一天的那个晚上,我最好的朋友和我讲了一席话,大意是这样的:以后你要学着变得有心机,社会不会因为你的单纯变得简单,我们不能变成坏人,但绝对不要当“好人”(就是别当傻傻的人),有时候,对别人手软就是对自己残忍。

其实,对“善良”要有正确的理解,我们在该善良时善良,而其他时候,正直就好,因为正直中所包含的善良对当今社会的情况来说,已经足够好了。

一本好书是作者用精神甚至是生命凝聚成的智慧结晶,好好品味它所传达的思想和价值,并带到现实生活中进行思考,总会有莫大的收获。

《活着之上》‖不容错过的人生教科书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