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书籍海外出版储备库想法读书

四十九、「因而重之」,极化为爻

2019-02-07  本文已影响8人  陳_旭_東
四十九、「因而重之」,极化为爻

「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与「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一样,千万年来没有正确的解读。这是《易经》的一个普遍现象。为什么在别的地方我们避而不谈这个现象,而在此处,却一上来就撕开这个痛点?

涉及到一个著名的传说:「文王重卦」,不但「因而重之」被说成了对重卦的说明,而且这也成为《系辞》的创作始于周初的一个书面证据。

因此需要打假。

实际上,我们之所以在这里用上这个题目,还是为了再一次解释或者证明三极与六爻的关系,《系辞》的原意,同样与前一句话一样,都是对三极与六爻关系的一种深度论证。至于重卦说,只是顺带。

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对「因而重之」,需要逐字解析;对「爻在其中」,适合综合论证。

「因」有「原因」、「因为」的意思,也有「因素」、「因子」的含义;还可以将「因而」连起来解读为一个常用的词组,这是一个虚词。

其中与全文最为契合的字义是「因子」。以重卦说为例,同样是将这里的因解读为因子,区别仅仅在于以什么东西来作为因子。重卦说是以八卦作为因子,将两个八卦重之。

以八卦为「因子」,在上下文的联系而言,并不突兀,是典型的主语承前省略,「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的主语,继续担任这一句的主角。这可能就是这个BUG得以「合理」存在两千多年的深层原因之一。

但是将《系辞》下篇的前四句话综合一下就会发现,这四句话真的都公用同一个主语,就是「八卦」,这是不是证明重卦说代表了历史真实?

结论显然截然相反。因为这里的主语「八卦」本身是一个抽象,就是所有的八卦的高度概括,就像「白马非马」里面的「马」,并非某一个特指,因此也就没有求诸外的可能性。既然是以八卦为主题,全部的讨论就已经限定在八卦之内,而非八卦之外,不是以一个八卦为对象,之外再加上别的什么东西,综合四句话,这也是一种共性,「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当然不可能特立独行。

「八卦」内部有什么元素可以成为「因子」,并需要「因而重之」?对上一句话最密切的粘接,应该是以「列」或者「象」为「因子」,明面上是这样,骨子里就是将「四象」分解,将里面蕴涵的「阴阳」元素显示出来。由于全部的极,都是两个元素组合而成的象,因此「重之」其实是典型且唯一的结果。

对这里的「重之」,《系辞》有一个专用的描述,朗朗上口,也生动形象,就是「分阴分阳,迭用柔刚」。因为每一列都是一个极,而每一个极的本质构成都是一个四象,即都是由阴阳两个符号组成的。所以就可以用这两个原来处于幕后的元素来代替原来的极,也就是用四象的两个组合符号来代替四象本身,于是就自然出现「分阴分阳,迭用柔刚」的结果。

这个分解的结果《系辞》叫「六爻」,也就是用六爻来取代了三极。所谓的「六爻之动,三极之道也。」不仅仅只是指出现动态的三极,也包括静态的三极。静态的三极同样可以用六爻来表达。方法除了将动态的「迭用」变成「分」,其它的情况大体相当。

八卦的第一层次的解析是「象在其中」,说的是四象。接下来的第二层次,理论上当然应该是爻,就是对四象作分解,二者首尾相连。所谓的「重之」,其实是分解的必然现象,一个符号变成两个符号,一个元素变成两个元素,总之就是一个变成了两个,所以是「重之」。

而「重之」的方法,单纯从形式上看,或者只看它的表面,就是「分解」或者「迭用」,四象的义的部分是「分阴分阳」,善的部分自然是「迭用柔刚」。都是连一点修辞都没有的大实话。

《系辞》里边的爻,不同的场合含义不同,以下简单的列举五种情况,供大家参考:

一是六爻的爻。这是非常特殊的专门指称,有几个场合条件:其一、必须是六个爻;其二、每个爻只有阴阳两种情况,都是单一的元素;其三、《系辞》将这六个爻的组合命名为「六爻」;其四、六爻并不独立存在,而是附属于三极,即八卦。《系辞》说君子「所乐而玩者,爻之辞也」、以及「爻者,言乎变者也」,说的都是这个爻。

二是三极的每一极现在也叫爻。它们的本质是一个个的四象,这也是《周易》只干不说的一件大事,是触及深层理论层次的一个秘密。《周易》这一保密,让后人雄赳赳气昂昂的大步走歧途,迷路数千年,至今未归。

比照商殷时代费举国之力,才好不容易整出来的一个「大衍之法」,命运相差无几。这是历史在错误的累积。

三是现代意义的卦里边的爻。现代意义的卦与古易的八卦不同,与六爻也不同。与八卦的不同之处在于前者六个爻,后者只有三个爻;与六爻不同之处在于前者的每一个爻都是一个四象,后者的每一个爻都只是阴阳,是单一元素。换句话说就是只有义这半个四象,没有善。

四是爻辞的爻。

五是易、简这两个符号。无论用哪两个符号来表示爻,比如我们的「一、二」,传统的「—、- -」,或者就是书面的「阴阳」等等,有一个问题始终无法解决,就是没有办法用这两个符号来表示这个爻是四象的哪一象。为此,过去在符号上再加上一个标记,就是动的标记,指明这个爻在动,也就是柔刚的一种,以此达到区分的目的。从实用主义的角度,用动的阴阳来区别于静的阴阳,并进而实现对四象的完整表达,不失为简单实用的妙招。但是从单纯理论的角度,这并没有真正解决用阴阳两个符号所表达的爻,与其内在的构成四象相区分的问题。

为什么要重视爻的符号意义?因为,这才是六爻与重卦混淆,并进而产生或者相信重卦说的主要原因之一。所谓的重卦用符号表达出来,与六爻的表面结构完全一样,于是就使人们很容易忽略重卦与六爻的本质差别,误认为将两个八卦上下一重迭就成了六爻。实际上,六爻的每个爻都不是四象;但是重卦的每个爻无一不是四象。

六爻不是外力重出来的,而是八卦自己动出来的,除了八卦本身之外没有添加剂。

从《易》的传承来看,直到大衍之法的时候还不可能产生重卦说,商殷时代并不存在重卦说的认识基础。与此相反,如果重卦说真与周朝有关,那就是周去商过度、矫枉过正,混淆黑白、愚弄百姓,人为对《易》理的人为倒退和歪曲。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