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尽头
三月桃花开,万物欣欣向荣,怎奈人间四月芬芳尽?自古是言死生自有命数。
与春光鸟语,灵动活泼的四月天格格不入的是堂屋中搭起的简易床铺,床上躺着的是奄奄一息的一位老奶奶。
与这位老奶奶一生的冷清孤独不同的是,此时此刻屋中却是热闹非凡,家族老人孩子也全员到齐,不知世间事的重孙们不明白什么是死亡,只晓得玩伴的到来而喜出望外,在门口尽情地嬉戏。
老奶奶的老伴在四十岁时就撒手人寰了,是她一个人独自拉扯大了三个儿子。她有兄弟姐妹,但是已经有六十多年没见面了,也早已忘了他们的模样了。而自己的父母什么时候离开人世的她也全然不知。她很倔强,她曾对父母说过今生不混好永不踏入家门半步。
现在大限将至之时,街坊邻居们也不禁感叹她直到临死时真的没有食言,也许她早已忘了回家的方向,不过更多原因的是贫穷,她,没脸面回去了,就这样,回不去了!
历尽千辛,终于盼了了个孩子们各个都成家立业,不过她的生活也没有因此而好转,正如贫困带来的只会是更贫困,崎岖的山路只会更加曲折一样,坐过山车带来的不是刺激和愉悦感,而是如同濒死感般的天旋地转。
大儿媳是个腿脚不方便的,天生落下的残疾。有人说身体残疾的人会有其它地方很要强。残疾给大儿媳带来的不只是自卑和柔弱,更是如刺猬般的攻击和猜疑。不嫌弃自己有缺陷也许只有自己的父母,她总是这样暗暗抹泪。她坐月子时对婆婆的细心照顾视而不见,她记住的只是婆婆的火爆脾气和尖刻的言语。就连大儿子也嫌弃母亲,有很多次,儿子让母亲去一起采摘田里的花生,母亲对儿子当然是来者不拒,天底下哪个母亲又不是为了孩子而活呢?只要自己还有被利用的价值!
劳累了一天,老奶奶也没有收到儿子的晚饭邀请,她还得风尘仆仆地拖着疲倦的身躯回家做点豆腐和白菜,这也便是晚饭了!
二儿子在外经商,所以老奶奶平时都在二儿子家,当然得除了过年。不过并不是她不想在二儿子家住。
比起老大,二儿子是她认为对她最好的一个了,每次她生日,都是二儿子买点肉给他送去,当然,所谓的好可能这就是全部了吧!举个例子吧,有一年过年除夕,二儿子坚持要求老奶奶一起来吃团圆饭,老奶奶不忍心拒绝,于是答应晚上一起去吃饭。等老奶奶晚上满怀期待的准备来儿子家吃饭时,谁知饭桌上空空如也,餐具早已收拾干净了,家里人一人未见,只见到儿子便问及,对方云淡风轻地一句回答:都吃完打牌去了!
二儿子责怪母亲不早点来,老奶奶没有回答了。
自此,老奶奶再也没有去儿子家吃团圆饭了,怕的不是自作多情,而是无人在意!
然而,就在今年年前,最孝顺的二儿子破天荒地让老奶奶搬过来和他们一起,今年是灾年,是瘟年,有猪瘟,也有人瘟,猪肉涨价,食物短缺,儿子也是担心母亲受苦。
二媳妇可不是个好欺负的角色,多年的相处也让老奶奶都“敬她三分”。果然不出所料,经历生活的所谓的“小吵小闹”,终究在一起生活一周后,老奶奶很自觉的搬回了自己的破旧房子了!“惹不起还躲不起吗?”这句话简直就是量身为老奶奶的处境而准备的。
说起三儿子,他离开人世也快有十五年了。三儿子是下水道清洁工,就在一次工作中,他被底地下大水给卷进污水之中了,就这样毫无征兆的离去,真是世事难料。
而三儿媳当然也不是等闲之辈,老奶奶年轻时口快直率,言语尖锐无比,两人更是矛盾无数,正所谓叫做“遇强则强”“狭路相逢强者胜”。三儿媳也打过老奶奶,据说头发都曾抓掉了。
所谓是冤冤相报何时了,三儿媳的儿子结婚了,而她和儿媳也同样关系紧张,她便向老奶奶抱怨儿媳妇是如何如何这不好那不好,谁知老奶奶心里一乐,讽刺道:“这叫屋檐的雨滴滴到旧窝里了,不过你这还是比较好的,你媳妇至少还没打你!”。婆婆此言一出,媳妇立马脸色大变气的脑袋上都冒着青烟,至此之后二人多日未语。
老奶奶一生给街坊邻居的映像是身体极佳,做事立刷。她平日里常常接下一些地里活,给人摘摘棉花花生,薅薅草,她还在家中织网卖钱,谁也不知道八十多岁的老人是哪里来的用不完的精力和力气。这下突然病倒,着实也让村中老人们大吃一惊。
不过,老奶奶虽然想方设法赚钱,但是她的生活却极其节俭。她几乎不买肉吃嫌贵,按照她织一个网五毛钱,她需要织上好几天才能买上一顿肉吃,她宁可啃馒头,吃最便宜的豆腐白菜。尤其是猪肉涨价后,猪肉店铺里也就再也看不到她的身影了。
三个儿媳妇儿当然对这些毫不在意,不过也正好让他们的不闻不问变得心安理得,―“婆婆手里有钱,饿不死!”。多年来,她们形同陌路,好似不是一家人,不过说完全没有联系也不太对,毕竟一个身体健康,浑身是劲的老太太有哪个子女对她的有价值而言而去嫌弃呢?
老奶奶就是在这种生活之中病倒了,此刻的她奄奄一息,她渴望活下去但也渴望解脱,她想见他那走了十几年的小儿子了!想到这里她开始流下了昏迷后的第一次泪水。
邻居是在太阳下山的时候,第一个发现情况不对的人,谁也不知道她在厨房里晕倒了多长时间,根据推测她可能晕倒了一整天,因为晕倒的时候她也没有叫唤,后门也被风吹的关上了,所以没有人发现。在一动不动的老奶奶旁边的是一摊血液,但早已不是液体状态了。
众人把昏迷的老奶奶搬到了堂屋中的简易床铺上,大儿子在一旁,眼眶红润了,默默不语。二儿子则放生痛哭,撕心裂肺地喊着“姆妈~,我来看你了……”!这时昏迷后的老奶奶的眼角第二次淌下了泪水。
三个媳妇也没有闲着,他们到处寻找着婆婆是否留下什么遗物没有。在毫不费吹灰之力的情况下,便发现了堂屋中柜子里发现了整整两万多包扎好了的现金!
一般这么贵重的东西,又有哪个老人会堂而皇之地放置于堂屋大柜之中,难不成老奶奶有预知生死的本领,提前就把一生的积蓄放到孩子们容易找到的地方?
大儿媳妇逢人便说:“我婆婆现在快不行了,我以前坐月子时她老人家不愿意照顾我,我现在也原谅她了,我只能怪我自己是个命苦的人,要是我爸妈还在的话我也就不麻烦她老人家了。你说身体好好的怎么就突然变成这样子了呀~?我现在是整天难受,吃不下,睡不着。”说罢,便大哭起来。
大家伙们都疑惑老奶奶哪来的这么多钱,大儿媳妇告诉外人可能是自己的儿子女儿偷偷给的,二儿媳妇也哭着说自己前不久还给自己的婆婆500块,但婆婆始终不肯要。三儿媳也不甘示弱,表示去年婆婆生日时,她还给婆婆买过猪蹄让她老人家补补营养。
老奶奶昏睡不醒了,这些话她可能听得到,也可能听不到,但是可以确定的一点是她已经再也没办法回答了。老奶奶的眼角第三次淌出了泪水。
死亡是小事,留下孝顺的美名可是件大事儿。
老奶奶一生做事利索,想不到连死亡也是一样。与不久前慢性心衰去世的王奶奶相比,老奶奶不仅走的没那么痛苦,没有慢性的呼吸困难、浑身难受,只是大脑突然的无意识,没有了疼痛,没有了感觉;而且病的利索,病的急,不至于被孩子们心生嫌弃。倘若真成瘫痪又该谁来买单呢?自己健康时无人问津,真成瘫子了难不成活着还有意义?
死亡,竟然也是一种成全。
两天过去了,老奶奶还是喘着气,就如所谓的“没死透”吧!眼泪干了,伤心用完了,取而代之的是焦虑。儿子儿媳妇们也伤心之余难免会担心,半死半活的状态并不是所有人想看到的,死亡的仪式感已经营造完全,只有静待死亡是最好的结局。
终于,第三天凌晨二时十五分,所有人在痛苦之余看到了最想看到的结局,老奶奶的呼吸和心跳停止了在那一刻……
非常时期,响应国家“丧事从简”的号召,没设酒宴,也没唱大戏,更没有四个人抬着离开!一切,都走的冷清,走的安静。
老奶奶用自己生前两万多元中的两千元换了自己一盒骨灰,还有一个墓碑。
剩余的钱分成了三份,三兄弟家各七千。
生活又继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