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理中蕴含的科学论

2020-11-07  本文已影响0人  在下欧阳锋

"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出自宋代禅宗大师青原行思参禅的三重境界﹕

参禅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禅有悟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大彻大悟时,看山仍然是山,看水仍然是水。

初次看到时,会有疑问,山与水是客观存在,山便是山,水便是水,又怎会山不是山,水不是水。

儿时,看日落日出,花开花落,只是停于眼前之物,停留于现象,不懂其为何日落日出,花开花落,看朝阳便是朝阳,夕阳就是夕阳。

如今看时,方知其昼夜交替,四季变更。事物是客观存在的,事物的本质是通过现象与外界联系,而因为事物的现象与本质相统一,我们才能通过现象看本质。而人在成长之后,懂得区分现象与本质,知道如何分辨假象与真像,于是花非花,雾非雾,领悟到所有的一切梦幻泡影,如雾亦如电,那么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最终"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看似回到起点,实则返璞归真,更上一层,不被外界和旁人所干扰,无求无欲,与世无争,面对世间俗事,一笑置之。

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此间的山水与"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的山水看似一致实则不一致,他是高于原山水的山水。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曾经说过,"人不可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这说明事物是不断变化运动的。而运动的趋势便是发展,而事物的发展是周期性的,且是呈现出螺旋式上升的总趋势的。好似物种进化,花开花落又开花,花,还是花,却不是同一朵花,而是比之前更为进化的花。

青原行思大师正好印证了唯物辩证法中的否定之否定规律的三个阶段,即"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否定之否定,从语言上来说,双重否定表肯定,但从哲学而言,它已经不是原来的肯定,而是更为高级、先进的肯定。

"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即便看尽人生百态,尝遍世间冷暖,亦能放下执念,如此,方能活得潇洒自如。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