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Linux系统目录

2020-03-27  本文已影响0人  spt_genius

谈谈Linux系统目录


历史

Linux的开放导致了很多的“发行版”,导致的一个最严重的问题就是文件系统布局的不一致。为了有一个公认的标准,Linux社群于1993年发起了一个计划,打算定制一套适合一般发行版的文件系统布局标准。该计划于1994年形成,称为Linux Filesystem Standard(简称FSSTND)。这份草案标准获得了广泛的响应,甚至被认为应该被提升到更高的层次,成为所有Unix-like操作系统的标准。后来消减了其中原本针对Linux而设计的部分,成为后来的Filesystem Hierarchy Standard(简称FHS),2004年发布了2.3版本至今。


数据类型

FHS将数据的属性分为两类[1]

* 可共享的(shareable)和不可共享的(unshareable)

    * `shareable` 可供网络上的多个主机系统同时访问的数据。通常是无关特定主机的一般性信息,诸如用户的数据文件、可执行的程序文件以及通用的配置文件。

    * `unshareable` 仅供特定主机使用的数据。通常是仅对特定主机才有意义的信息,像`passwd`文件、网络配置文件、系统日志文件等。

* 可变的(variable)和静态不变的(static)

    * `variable` 会因系统运作或认为操作而经常变化的数据。例如:用户的系统日志文件。

    * `static` 除非人为的可以操作,否则平常不会有变化的数据。例如:二进制命令程序(像`ls`),这类文件只有在系统管理者进行版本升级时才有可能被修改。

根目录/

根目录位于整个目录树的最顶端。依据FHS的定义[2],根目录应该满足以下条件:

根目录应该有的基本目录[3]

/usr/var的目录结构其实还值得深入探讨。后续再来聊。


参考


  1. FHS -- Chapter 2. The Filesystem

  2. FHS -- Chapter 3. The Root FileSystem

  3. FHS -- The Root FileSystem Requirements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