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创始人,五年后月营收过亿,就是用这一招!
昨天,表姨打电话给我,让我劝劝她女儿。
这是刚毕业不久的一位侄女,读历史学,整天待在家里,与电脑相伴;作为传统的工薪阶层,表姨认为,当初偏要读历史,现在好了,毕业出来,不好好找工作,整天对着电脑,无所事事,将来能有什么出路?
而我侄女却不这样认为,虽然她足不出户,但她借助会写文章的优势,不断创作,提高用户体验以及用户的粘合度,边运营公众号边对外投稿,现月收入已达6K,有时候甚至还能达到上万收入。她觉得根本不需要出来找工作。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冲突?其实从本质上看,这俨然就是资本和知本的隔阂。
什么是知本?知本就是以知识为本位,用知识来作为中介,获取知本世界的最终产品:智慧;但在如今,读书无用论仍在很多地方流行着,尤其在农村。
春节那段时间,我的一位在英国读博士的学弟就告诉我,知识的无力感在家乡尽显无疑;他说他现在很怕回家,因为一回家,周围的人就会问:
“现在工资拿多少了?”
“找到了什么样工作啊?”
“年龄不小了,准备买房买车了吗?”
他自己也经常陷入一种困境,就是背后是牺牲了整个家庭的幸福作为代价来深造,但周围那些很早就没读书的,却似乎混得还不错,有些甚至是当上了老板,及早解决了车房问题。
他觉得,正因为童年的那些小伙伴都衣锦还乡了,而我却连自己问题都还没解决好?在这里,没有人会信任我的知识!因为他们认为,读书是无用的。
读书真的是无用的吗?我不是这么认为。培根曾说:“知识就是力量”,但在这个互联网时代当中,拥有知识是远远不够的。
你还得需要学会转化。简单说,就是要学会让知本向资本靠拢。
为什么?因为对于知本人而言,知识只不过是“潜在的”力量而已。只有经过“资本运动”,人们才能将知识转变为创业的知本。
举个例子,许多大学教授尽管集各式各样的专业知识于一身,但他们却不会赚钱,他们只能专精于如何传授学生知识以及获取更多的智慧,
但却不擅长使用知识,或者组织知识,没有把知识转变为赚钱的知本。拥有知识是知本与资本联姻的首要条件。知识本身不会引来财富,除非加以组织,并以实际的行动计划精心引导,才能达成累聚财富的确切目标。
“一条”公众号,每天一条视频,15天粉丝破百万,如今成立亦五年有余,就已估值过5亿美金。其创始人徐沪生本身就是一个实现知本与资本联姻的人。
作为上个世纪90年代,从上海复旦大学哲学系毕业的研究生,相比较同龄人,徐沪生学识已经很高了,但毕业后,他仍在坚持读书;从2003年开始,徐沪生销毁了之前写的所有诗,风格也开始从现代转到古典。
同时,他开始大量阅读优秀作家的经典著作,每天保持8小时的阅读,“时间总是挤得出来的,白天花两个小时,晚上从8点到凌晨2点,有6个小时。”这样的习惯,他连续坚持了10年之久。
即使后面一条视频越做越大了,他也依旧会坚持一定的阅读量;在过年期间,徐沪生短暂地恢复了几天以往的作息,仍会选择读书到夜里两三点;
当知本与资本相遇,能产生什么样的火花呢?
在社交媒体当中,每个人都知道一个标题往往是可以决定一篇文章的生死,一条视频也不例外;徐沪生曾取过一个标题,《当人们的眼睛被占用的时候》,配图用的是一张《五十度灰》的剧照,点进去,是一个采访喜马拉雅电台创始人的视频,“当你的眼睛被占用,你只能听。”
在“一条”的运营总监、曾经创办公众号“读首诗再睡觉”的范致行看来,每天标题的处理和摘要部分,都非常需要语言的组织,而徐沪生诗人的身份,对此有着“很重要的帮助”。
我们再来看看最开头的冲突。表姨搞不懂她那读历史学的女儿,整天与电脑为伴,不出去干点事业,将来会没出路。
因为她不理解,原来在这个世界里,每个人同我们摸的着,看得见的欲望之间并不是仅有一层金钱之隔,你可以用另一个东西去换金钱,这个东西叫知识。
她的女儿就正是在尝试用自己的知识,通过互联网渠道,来换取各种她想要的东西,包括金钱、知识等等。
有趣的是,随着知本时代的逐渐普及,这样的现象将会发生在每一个人身上,而所有有特长、有知识、有创作能力、有原创作品的人,都将成为直接的获益者!
随着教育的普及,如今这个社会不乏富含知识的人;但我们更应该深入去了解 “知本”,加强与资本的联姻;这将更助于我们去了解互联网时代过渡时期的大流所指,再反思自身,寻找到可借鉴的与不可借鉴的地方。
或许,在拐角处,正有一个暴富的机会在等着你呢!我是钱研社张殚,欢迎在评论区一起交流。
想和我一起学习投资知识、完成自我增值,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资识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