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长寿村的秘密(三、比翼
文/张志诚 图/彭南科
鸟瞰磨刀村一角中饭在村长家吃的。他娘说,鸡捉不到,就杀只鸭吧。
房屋里光线有些昏暗,才从外面进去,没有注意到村长娘的年龄,只是觉得皮肤非常光滑,请她到门口拍了几张照片,一问,竟然65岁了,大吃一惊,那肤色比城里许多三四十岁的女人要好得多,除了几条鱼尾纹,脸上几乎看不出皱纹,透出一种自然红润的色泽。特别是那一头黑得发亮又浓密得像瀑布的秀发,让我羡慕不已,虽然说男女有别,年龄的差距摆在那里。
我问平时有什么保养吗?她说哪有什么保养,就是用些茶枯泡水洗头,从来没用过城里买的洗发水。
茶枯是一种榨油后的废料,后面会说说。
村长说,磨刀组有一对年近百岁的老人,男的叫刘入俊98岁,婆婆叫向元秀96岁,那精气神比年轻人还要强,你们一定会喜欢。
在村长刘朝前家吃了午饭,支书符天军和村长带我们去刘入俊老人家。那时,对老人家的形象没有任何概念,只听说很阳光。在一栋较为宽大的木屋前,遇到一个银发婆婆正出家门,端了个盆子。我还没问,村长说是刘入俊的婆婆向元秀。
老婆婆一张口,两排米白色的牙齿基本完好,似乎只有中间掉了一颗。这让我有些意外,城市中很多年轻人20多岁已经满口假牙。老婆婆年近百岁。突然感觉身上增添了力量,和老婆婆比,我的确还很年轻。
老婆婆逢人便笑,和支书村长他们打招呼。我听不懂,能感受融洽。
南科的相机快门响个不停,我也用平板取景和观察。
推动变焦按钮,从脸到手,发现老人家的皮肤真的好,这是我约两个小时内第二次惊叹。
老婆婆比起村长娘来,整整大了31岁,头发虽然全白了,仍然那么茂密,面部有了皱纹,脸颊仍然红润,那色泽比起脂粉要自然漂亮得多,非常有弹性。
她们的肤色让我想起了杨炳莲,湘西鼎鼎有名的女性,曾被媒体称为最后的押寨夫人。几年前,第一次看到杨炳莲老人80多岁的照片时,惊为天人,写过文章《湘西味道:她和那点旧匪事》,赞叹她非比寻常的美。
那时以为只是个案,现在看来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印象中,她们的村寨相隔不太远。
老太太很大方,坐在那里任由我们拍摄,有问必答。要不是这次突袭式采访,会怀疑有人事先导演了。
老太太的修养,又让我联想起进村以来的见闻,几乎每个村民都落落大方,善良友好,完全不像封闭大山中的人。原以为,一定和那条进村的水泥路有关。支书说,那条路才修没多久。
看来,有些素质就是本色。
拍摄中,门口进来一个少年,很清秀,十来岁。
和老人不同,少年有些腼腆,不爱说话,好奇的看着我们。村长说是孙子,又好像说女儿的孩子,或者其他的介绍。我没太注意,也记得不确定,从年龄看,少年和老人相差80岁以上。
站在门口的支书说,刘入俊老人回来了。
南科和我拥到门口。一个白胡子老人家,戴顶鸭舌帽,棉布短袖,左肩上搭了件蓝布长衫,手里提个红色塑料袋,步履轻盈。快到门口时,可能看见家里来了陌生人,不明状况,眼睛里有些疑惑。支书简单介绍了我们。老人家表情马上松弛露出了笑,将塑料袋递过来,里面有些果子。
进屋前,老人家取了帽子挂在门外一颗钉子上,白发里夹着新生的黑发,白胡子,活脱脱一个仙人。
南科请两位老神仙坐在火炉边。
村长说,你抽烟。老人家没听清。老婆婆笑咪咪大声说,要你抽烟。
老人家挼了一把白胡子,准备抽纸烟。
支书说,抽烟杆。
老人家左顾右盼,不记得谁把烟杆递过去的。一根一米多长的毛竹做的,一头粗一头细,粗端前面一个金属烟斗,细端一个金属烟嘴。烟杆很精致,脊椎似的竹节,老红木一样的颜色,油光发亮,一件艺术品。
老人家撕了些烟丝填在烟斗里,村长赶紧点了个火。支书要婆婆给老公点火。老婆婆开怀大笑,接过已经点燃的小木片,凑到老公的烟斗前。
村长要老人家和婆婆靠拢些。老人家就往婆婆那边靠。老婆婆嘴里说着什么,笑嘻嘻拦挡着。我之外,满屋大笑。我没听懂村长说什么,也不晓得为什么画风这么喜庆。支书笑呵呵说,婆婆不准老公挨得太紧。
老婆婆手中的柴火燃烧得很快,很担心会灼伤她的手。
老人家也意识到了,从婆婆手中接过柴火,放在灶台边,继续往烟斗里填了些烟丝。原来的柴火已经熄灭了。老人家又点了一小块,放在已经燃烧完的灰烬上,把烟斗凑上去,吸起来,吧嗒吧嗒吸了几口后,烟雾萦绕。最奇怪的,老人家表情也快速变化,大笑,微笑,沉思,甚至还有些彷徨和别的成分,仿佛一斗烟抽出了一个世纪的人生。
在磨刀村采访时,我遇到了很多对夫妻,留给我和镜头的印象,恩恩爱爱,如宾,如友,如情人。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这种夫妻恩爱,应该也是磨刀人长寿的密码之一。
向元秀,96岁。 一对老神仙 张莲英,65岁。脸上皮肤细嫩得难以与年龄挂钩。 98岁的老人家经常在外面捡柴火,活120岁以上没问题。 刘朝杰,77岁 代阿二,91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