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灼见的文章反观为人父母的初心

2022-02-19  本文已影响0人  南阳松林

对每个人来说当父母不用持证上岗,有了孩子就自动升级。从自动升级到最终离去,几十年的时光里为人父母的初心是什么?

今天看了灼见的文章,标题是‘《人世间》充分证明:愚笨的孩子真的是来报恩的’。文章共9小节,前5节内容都在论述一句话:学习好的孩子是来讨债的,学习不好的孩子是来报恩的。后4节则用矛盾论和两分法熬了一锅心灵鸡汤。

《人世间》剧中周家有三个孩子,老大周秉义、老二周蓉学习好有出息飞得远,忙自己的事,留不到父母身边;老三周秉昆愚笨不灵光飞不远,基本围着家转,所以在父母有事的时候只有他能鞍前马后的侍候、忙前跑后地照顾。简单来说,老三蠢笨所以和父母在一起的机会多,父母享受了老三的福,没享受到老大老二的,即所谓‘愚笨的孩子真的是来报恩的’。

我不得不思考灼见这篇文章的出发点是什么,想来想去抓到一个点:老龄化。以父母的年老阶段审视儿女对现阶段生活的益处,这本身就是掩耳盗铃、全吃全占。为人父母也经历两个阶段:年轻和年老。

年轻时候大家都年轻,初为父母时,有的稳扎稳打有自己的事业,有的是‘二代’不愁吃穿,有的还在创业努力折腾,还有的学业不成工作不成、志难伸意难平。所以才有了那句‘我没实现的一定要在我孩子身上实现’,从‘虎妈’到‘鸡娃’,生怕自己孩子学习差、才艺少、不如人。这个阶段的父母如果面对周家的三个孩子,可能会想:老大老二才是来报恩的,老三不但不是报恩的,辅导他学习还要命。

这个状态大概持续贯穿在子女义务教育阶段、大学、毕业就业、婚前。直到子女们婚后也当上父母,上代父母正式步入年老阶段。这一阶段的前三年,上代父母已接近知天命,新一代父母即将三十而立,孙辈还需要在家全天照顾。再过几年,孙辈入学,新一代父母逐渐成为家庭支柱,上代父母已到耳顺之年,这也正式宣告上代父母进入年老阶段,《人世间》中周家的人物背景基本就是这一阶段。

进入年老阶段,父母突然感觉独孤、不被需要、不被倾听,突然发现年轻时让孩子努力学习高高飞走不是绝对重要的,突然衍生了新的初心:儿孙绕膝。进入年老阶段,父母慢慢回过味儿来:优秀的孩子留不到自己身边,资质平平甚至愚笨的孩子才是年老的依靠,子女离自己太远总是享不到福。

为人父母这种随着年龄增长在心态上的变化可以理解,也有解决办法,办法之一就是跟着子女走,一家人迁移到新城市。但这个办法成本太高,对父母适应新环境的能力有一定要求,能完成的家庭不多,更多的是子女在外打拼几年回到父母身边。

《人世间》也仅仅是电视剧,对现阶段的第一代(80后)第二代(90后)独生子女基本没有参考意义,因为他们没有兄弟姐妹,父母年老时也没有其他备选子女。所以这一独生子女的父母面临的养老处境更加窘迫,社会竞争如此激烈,行业发展如此内卷,让子女回到身边担心他们事业,不回到身边只有自己随迁,怎么选都牺牲了一代人该有的环境。

在得不到妥善解决的情况下,老年父母能缓解窘迫的办法之一就是:回顾自己年轻时对子女的初心,如果子女实现了往上走、飞出去,那就应该感到欣慰并继续坚持初心,支持下一代往前走。

为人父母年轻时如果就想着把子女留在身边,不求学习拔尖、不求多才多艺、不求扎根大城市,那另当别论。在此不得不设想一个极端情况:家庭的每一代人都以围在父母身边为最完满的人生,累计四代都聚在一个地方,没有人以有出息、飞得远、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为福报,那么这个家族绝难兴旺。

文章写至此,只能说灼见为了抓人眼球,文章标题太偏颇了。在第七次人口普查中我国户均人数已不足2人,充分反应出独生子女叠加快速老龄化背景下父母子女难同处一地的事实,灼见的文章不但变相贩卖了独生子女赡养老人的焦虑,而且对国情、家情无益!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