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发展、组织发展

你的工作会被谁代替?认真学习是对自己起码的尊重!

2018-11-24  本文已影响14人  OD才团

            你的工作会被谁代替?认真学习是对自己起码的尊重!

    #互联网的质感”这个词来描述互联网,代表了我们对生活、对经营、对效率的需求#

      当听到大家在多次提“互联网的质感”这个词的时候,我非常开心我认为它有价值的地方在于用了一个“模糊”的词描述一个非常确切的情景。感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呢?质感就是对于效率的要求。

       举个栗子:以前我们对博士学位有硕士学位的理解,认为它们代表了高知识高文化的人。在公司里面具有一定的地位人,也会获得比较高的报酬,也可能会获得很高的社会地位。但到现在为止,远远不是这样子的。

        很早以前,我们的教育体系是基于制造业,甚至是在中国以前传统的农耕文化社会当中设计的。考完八股文就可以去做官,学习到一定的程度就可以去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然而,在互联网这个环境下远远不是。

        对于互联网的需求,不是有知识就可以,不是有能力就OK。

         借助CPTM人才管理专家认证项目中的卓越成长模型解释:(从HR到OD |人才管理训练营)第一种是知识:你会做这件事情,需要对应的专业知识和社会学的知识。第二种是能力:能力可以通过训练获得。我们在此后的课程中也会跟大家继续讲这个内容。第三种是动力:你为什么做和为什么坚强。第四个我们叫价值观。

        不仅是因为有知识,你就可以做好一件事情。

        我们花了很大气力招来的博士生和硕士生,是否一定能够去做好公司的事情?事实上并不见得。他必须经过公司的再次磨练,才能够成为公司的人才,成为职业人。

         这就是我讲的互联网的质感对大家的需求。

 不看你有多高的学历,不看你有多少的知识,而看你能给公司创造多少价值

         你行就在这干,你不行就滚蛋!所以,这个理念不是一个学术名词,也不是一个概念、名词解释,而是实实在的要求。公司的要求是,你能干就在这儿继续干,你能干就继续上!如果你不能干,不好意思,你的位置,请让出来。所以需要训练刚刚说的知识、能力、多样化的价值观以及我们的动力。

      境界,是通过点滴的训练,点滴的反思,来获得对应的内容从而提升自己的能力,提升自己输出的一些结果。

       自从我懂得了这些内容之后,我不会随意的对待每一件事情。在我们训练营里面有很多是我的学生,大家都知道赵老师是一个很严格的人。这个严格对我来讲,它是一种压力,是一种责任。对于学生的严格代表这件事情产生的质感可能会更高一些,产生的效率可能会更高一些。

       这种严格背后代表的是什么?

       代表的是我期望认真做好每一件事情,学生到我这儿来,绝对不是看我卖唱的!

       绝对不是看我懂得多少,而是期望从我这里学习的多少!

       认真对待每一件事情是学习的要求,是成长的要求,也是到现在为止我们生活在互联网这个环境下,对自己负责任的要求。

     所以我要建议大家去学OD。      

       有很多人不太理解说为什么我要劝大家放弃HR。

        我是兰大人,我尊重中国最早一批的人力资源专业者。劝大家放弃HR是因为它做不到公司的质感。

       我们需要去做有技术性的工作,这就是昨天晚上所讲的OD的使命在于哪里,是企业保持永久的活力,使其按照正确道路继续活下去,持续的为顾客创造价值

      那在这个过程当中你能做什么呢?

      去年的时候就听到一哥们说:在美国硅谷一些企业,把人力资源拆分了。公司只留下一个薪酬,第二个是学习发展职能。公司内部团队有遇到学习发展的问题,有遇到组织变革的难题的时候,才去找这个部门,它是一个内部咨询的职能。其他的人力资源职能被业务部门消化掉了。

       所以现在想想,你的工作什么人能够代替?这就是我讲的HR的质感,再不要去局限于做一些模块性的工作。

       我们在公司层面,在战略层面到底能起到什么技术性的作用?是技术性的作用。

       我特别强调的一点是要让企业保持永久的活力,保持基业长青,第一个阶段就是你成为老板的教练。你能够帮助老板纠正他的思想、纠正他走错的路子,帮助一个组织走上正确的道路,就像毛泽东带领中国人民走上幸福健康的道路是一样的道理,他是历经千辛万苦的。不是说你掌握点知识、取得文凭就可以,而是真刀实枪的去训练。

        就拿我今天谈的项目来说,客户的领导特别强调一点,他说你不用去请教授来。在我们的系统里面请到教授甚至是全国知名的一些学者,太容易了!我相信他们的理论水平比你们都要优秀,但是我们不需要。我们需要的是实战的专家,能够给我们带来新的东西、能够帮助我们的战略落地。 

       所以说从HR到OD是一个用心训练自己、向内用力的过程。每一天,我们训练营都有讨论话题,每周都有课程,也有很多伙伴抛出来的他工作中碰到的,正在思考的问题。我相信一个月之后你们会自有判断:我花了299块钱到底值与不值。

       对于收钱,我没有带太多的兴趣,但是我对于大家的参与有兴趣——围绕“互联网的质感”,如何从HR到OD,进行深入的反思,这是我看见为之兴奋的地方。 

       从HR到OD是一个真诚的用心的自我训练的过程,是一个向内用力、追求自我成长的实质性的过程。

     要认真的去对待学习,认真的学习是对自己起码的尊重。   ​​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