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癫与文明
疯子是由谁定义的?什么样子可以称得上是疯癫?一般来说,我们会认为疯癫就是精神失常、神经错乱。福柯并没有给疯癫下过定义,而是在追寻疯癫的历史。
文艺复兴时期,人们认为,疯癫是对理性的挑战,它能够与理性进行平等的对话,甚至能够达到理性所不能触及的领域。当有理性、有智慧的人,仅仅掌握知识的碎片时,愚人、疯人、狂人却能无师自通的进入深奥的真理海域。疯癫是对基督教的反叛,是对理性的超越,它是人文主义者所推崇的。疯子是自由的。
学外国文学的时候,老师说堂吉诃德是个疯子,带有可笑的理想主义。如果他是疯子的话,也是个不被世人理解的“疯子”吧。但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人们却流传着他的那些疯话,“我的丰功伟绩值得浇注于青铜器上,铭刻于大理石上,镌于木板上,永世长存。当我的这些事迹在世上流传之时,幸福之年代和幸福之事一齐到来”。
哈姆雷特装疯卖傻,克劳狄斯把他送上“愚人船”,送到英国,想让国王杀死他。(“愚人船”通常是载着精神错乱的乘客,沿着莱茵河和弗莱芒运河巡游。从一个城镇航行到另一个城镇,把疯人托付给水手或商人,把他们驱逐出自己的地界,让他们远走他乡。在愚人船上的疯人是最自由最开放的囚徒,被牢牢束缚在有无数去向的入口。然后在某个地方他下船了,在一个不属于他的世界,或者一种轻松自在的流浪。)“To be or not to be”也是他在疯癫之时说出的。
疯子通常会在故事的结尾点醒“局中人”。有一点“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的意思。
而到了古典主义时期,以伏尔泰、孟德斯鸠、狄德罗、卢梭等为代表的启蒙思想家,雄心万丈,要以先进的哲学文化知识照亮原本黑暗愚昧的世界。他们反对宗教,提倡科学。疯癫作为一种非理性,就是一种社会垃圾。伴随着这种观念的变化,人们对待疯癫者的方式也发生了变化。从过去那种随意的放逐,变成了严厉的隔离。
到了19世纪初,西方世界对于疯癫的态度进入了新的阶段。这其中一个标志性的事件是现代的精神病院成立了。这意味着什么呢?精神病专家或历史学家会告诉你,这意味着疯癫者告别过去那种可怕的处境,可以去专门的地方接受专业的医疗,这是一种人道主义的进步。然而,福柯却认为,这意味着疯癫者被彻底的隔离了。原先他还能和罪犯浪子无业游民待在一起,而现在他只能进入精神病院,被更彻底、更孤立的隔离了。
在福柯看来,像图克的疗养院所采取的治疗办法与医学进步或人道主义都毫无关系。他其实是用一种充满道德意识的活动去规训疯癫者。但与其说是一种治疗手段,不如说是一种惩罚系统。在这个系统中,疯癫者任何偏离道德规范的行为都受到严格的监控。
福柯的愤怒在于,伴随着现代化的进程,人们从追求理性到迷信理性,甚至不承认在合乎常规的标准之外,还存在任何有意义的其他做法。人们对待疯癫的态度就证明了这种趋势。文艺复兴时期,疯癫者还可以幻想自己是除恶扬善的骑士,自由的漫步于乡村小镇。到了古典主义时代,他们成了囚笼中的展品和实验的对象。而到了现代,他们被进一步的隔离和禁闭,被认定是一种彻底的反常,彻底的错误。
还好疯癫并没有被完全征服。福柯注意到,现代社会疯癫看似已经被理性逼到了死角,但有一片领域却是他的乐土,那就是艺术。疯癫,依然坚持着与理性那场旷日持久的抵抗。借助了艺术这一载体,疯癫带给人类社会强大无比的创伤性力量,赋予人们无限求真的意志和不断超越的激情。因为疯癫的存在,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才有了更加丰富的意义。
尼采的发疯很可能是一种自觉的选择,他故意让自己处于理智边缘这样一个危险的地带,通过像疯癫状态的越界,探究人性的根本和超人的可能。
福柯受到尼采很大的影响,在最初走上学术之路时,他就立志要在尼采惊雷闪电一般的思想照耀下,开展一系列对于边缘人的研究。而从与疯癫的关系来看,福柯也很像尼采。这位法国人以离经叛道而闻名,他是一位同性恋者。在巴黎高师期间接受过精神病理治疗,并试图自杀过。他终身都在追求极端的感官体验,尝试过毒品和性虐待,不到60岁就死于艾滋病。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福柯是和尼采一样的思想家,他们站在理性与疯癫的交界处,探究人性的玄奥和生命的意义。
福柯认为人性是复杂的,而疯癫是人性的一部分。而如果我们承认文明最重要的目的在于人性的自由和解放,那么疯癫就应该成为文明的一部分,而不应成为文明努力掐灭的对象。
没有人可以定义疯癫,定义疯癫的人是想控制疯癫的人。因为疯子对他们的统治造成了威胁。
同样,日常生活中也有精神病患者,一旦他们被确诊为精神失常,即使他说自己没疯,别人也认为他疯了,而且病的不轻。甚至说,一个人的行为稍异于大众所认为的正常的行为,他都会被用异样的眼光看待,说这个人不正常。难道大众认为的正常就是正常的吗?我想说,请给“疯子”们做自己的自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