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小聪明”想法及应对措施

2022-09-21  本文已影响0人  南陌草青

今天我们来分享三种似是而非的“小聪明”式想法:受害者想法、大反派想法和无助者想法。

(1)受害者想法——“这可不是我的错!”

受害者想法  顾名思义,这种想法会把我们变成无辜的受害者。

可以说,此类想法基本上都是这个模式:对方是邪恶的、错误的、愚蠢的;自己是善良的、正确的、聪明的。

这种想法会让我们觉得自己只是无辜的受害者,并不需要承担在事件中的责任,一切都是他人的责任。

(2)大反派想法——“这都是你造成的!”

这是第二种“小聪明”想法,在虚构这种想法时,我们会把理智而正常的人变成十恶不赦的坏蛋。

我们把问题归咎于对方的邪恶目的,然后“正义凛然”地告诉每一个人,仿佛自己就是救世主一样。

虚构这种想法不但能让我们堂而皇之地指责问题是对方造成的,而且能让我们有充分的理由对这些“坏蛋”为所欲为。

既然对方是笨蛋是蠢货,那我们就可以任意的去否定和羞辱他。

对话不成功,你也可能会想:“对话失败是我的错吗?也不看看对方都是些什么货色!”

既然他那么坏,那么即使我做出了什么对他不好的事也是他咎由自取,他不值得我对他好。这就是由自己的想法而衍生出的行为。

(3)无助者想法——“这事我也没办法!”

最后一种错误想法是无助者想法。这种想法的特征是,我们总是认为自己无力做出任何积极努力或表现得有所帮助。

对于在对话中遇到的问题,我们认为根本没有富有建设性的解决方式,以此当做自己不愿作为的借口。

那么怎样才能把错误想法变成正确想法呢?

你应当改变主观臆断。这是因为,错误想法有一个共同之处,即缺乏完整性。

为了弥补错误想法中遗漏的细节,我们要做的也很简单,把受害者变成参与者,把大反派变成正常人,把无助者变成行动者。

把受害者变成参与者

如果发现你在对话中把自己描述成无辜的受害者,可以问自己这样一个问题:

我是否故意忽略自己在这个问题中的责任?

这个问题可以帮助我们面对现实。

让你意识到自己或许也是造成问题出现的一部分原因,换句话说,你并不是问题的受害者,而是问题的参与者。

或许我们的错误只是无心之过,但是意识到自己也存在问题,也是要承担一部分责任。我们就不会忽略了自己的错误,而夸大他人的错误。

把大反派变成正常人

如果发现你在对话中把对方视为险恶小人,对他们肆意诽谤,你应当问自己这样一个问题:

一个理智而正常的人为什么会这样做?

这个问题可以帮助我们把对方视为充满人性的人。在寻找这个问题的各种答案时,我们的负面情绪会逐渐淡化,以同情感取代苛刻的负面评价。

询问这样一个问题,目的并不是要为对方的错误行为寻找借口。

学会把对方当做正常人对待,目的是改变我们自己的错误想法和情绪。

从各个角度去理解对方的行为,是一种很好的自我调节情绪的方式。

把无助者变成行动者

如果你发现自己总是在对话中抱怨无力改变事实,可以通过反思初始目的的方式改变错误想法。你可以问自己这样一个问题:

我的真实目的是什么?希望为自己、为他人、为我们的关系实现什么目的?

明白了这个问题,就可以让我们避免做出“傻瓜式选择”,要么沉默,要么暴力。

同时进一步问自己:要想实现这些目的,我现在需要怎么做?

当你不再把自己视为无助者时,就可以积极承担责任了,而不是一味抱怨问题了。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