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精进100天-day33黑匣子思维
从小我们就被教育“失败是成功之母”。这句看似鸡汤的话,其实蕴含深刻的道理,却没有被很好地运用。
成功学大行其道,我们总是艳羡那些极少数成功者,殊不知,失败才是常态。我们蹒跚学步、学自行车、学游泳,都是从一次次失败中总结经验,最后成功掌握一项技能。
复制成功者的所为,不一定会让你成功;避免失败者的教训,一定会增加你的成功概率。
读到英国作家马修·萨伊德的《黑匣子思维》正好能契合“失败”这个主题。
黑匣子你可能听说过,是飞机上的一种记录设备,可以准确地记录飞机上所有电子系统的指令和驾驶舱内的任何声音,如果飞机不幸发生了事故,那就可以通过找到黑匣子里的数据,准确分析出事故原因。
航空公司一般不会隐瞒,而是会将它公布于众,帮助航空业的其他从业人员反思和学习。这种从错误中学习的方法在航空业应用了几十年,帮助航空业成为了世界上安全系数最高的行业之一。
黑匣子思维指的是运用黑匣子来积累数据,从失败中汲取经验的思维方式。这一思维告诉我们应该怎样正确看待失败,怎样从失败中学习和改进。
那什么是失败?
就是“进行与人类息息相关的活动时,出现了人们不愿看到的、预期以外的结果”。
失败也有很多种,大致可分为三类:第一种是好的失败,即在探索创新中遇到的失败。第二种是正常的失败,即面对已知风险和难料风险遭遇的失败。第三种是坏的失败,即无视规章、粗心大意、能力不足、流程缺陷造成的失败。
好的失败,是我们要主动去追求的失败;正常的失败,是难以避免的失败,所以失败了很正常;坏的失败,则是本来可以避免的失败。
失败是成功的必经之路。体育界人士非常看重失败,他们常常说十次胜利不如一次失败。拿过16个世界冠军的李小鹏,有人问他哪一次经历最难忘?他说,失败的那一次。
他说的是2004年雅典奥运会,他在自己的强项跳马上出现了失误。他把自己跌倒在地的照片贴在体操房上,看了四年。他说,这次失败带给他的收获比金牌更重要,让他第一次站在失败者的角度考虑问题,并更好地去改进动作。
说了失败的定义和意义,再谈谈我们为什么害怕失败?
我觉得首先是外界对待错误的态度都很苛刻。面对失败时我们指责当事人,导致人们对待失败时有一种过分的恐惧,从而失去了从失败中学习的机会。
再一个是认知失调。就是当一个人一直相信的东西受到外在事实挑战的时候,为了维护自己的形象,就会选择通过寻找借口、忽略证据等方式去替自己辩解。
还有一个原因是在于人们有一种错误的观念,就是认为犯错就等于是无能。他们在面对失败时,非常害怕自己被贴上无能的标签。
既然“失败是成功之母”,如何从失败中学习?
首先要重新定义失败。失败可以重新定义为善意的提醒,成功的过程,有益的发现,学习的机会。失败是学习的机会,这是对失败最重要的重新定义。
其次要设立容错机制。减少对他人错误行为的谴责,创造允许失败的文化氛围。对好的失败、正常的失败,要宽容,给予试错的机会,对坏的失败,也要有改过自新的机会。
再次要善于复盘失败。把每一次失败当成一次宝贵的学习机会,善于从系统角度全流程复盘,发现失败的根源和细节,避免以后犯类似的错误。
最后是学会预演失败。用以失败为基础的方式提前做预演,这是更高级的打法,提前预演能帮助我们扫除失败的障碍,建立预防机制,提高成功的概率。
下一次,面对失败,不要陷于痛苦不能自拔,也不要怨天尤人,轻轻对自己说一声:失败了,恭喜你,又有了一次学习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