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期读书笔记(选读书)

读胡适《容忍与自由》有感——孔悦

2018-09-25  本文已影响156人  孔悦

读胡适《容忍与自由》有感——孔悦

说起胡适,最早的印象是从中学课本里看到的新文化运动领袖,以及那句著名的“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后来在大学近现代文学史课上,学习了他写的中国第一首白话诗《两只蝴蝶》。近几年听到胡适的名字,则是不时看到有文章提到他的“打牌”日记。最近一个偶然的机会在亚马逊上看到了这本《容忍与自由》,被书名所吸引,买下之后用kindle一点点看完。

《容忍与自由》是当代人做的一本胡适的选集,共收录了胡适的18篇文章。这些文章所作时间跨度较大,从20世纪10年代一直到50年代。既有胡适当年发表在《新青年》上的文章,也有后来对台湾大学生的演讲。编者在介绍本书时谈到“主题契合当代人的诸多困惑,对于我们今天的生活仍有启发”,读完之后确实是这种感觉。真正有价值的思想会经受住时间的检验,穿越时空的限制,愈久弥新。所以有时候我们产生一点新奇的想法很惊喜,但可能几百年前就有人说过,所以有些人会选择不读当代人写的书。

在这本《容忍与自由》里,让人印象最深刻的也是书名来源的那篇《容忍与自由》,这篇文章作于1959年。胡适用自己的生活经历以及宗教发展等案例来说明“容忍比自由更重要”“容忍是一切自由的根本,没有容忍就没有自由”。胡适写道:

“在宗教自由史上,在思想自由史上,在政治自由史上,我们都可以看见容忍的态度是最难得、最稀有的态度。人类的习惯总是喜同而恶异的,总不喜欢和自己不同的信仰、思想、行为。这就是不容忍的根源。不容忍只是不能容忍和我自己不同的新思想和新信仰。”

“一切对异端的迫害,一切对‘异己’的摧残,一切宗教自由的禁止,一切思想言论的被压迫,都由于这一点深信自己是不会错的心理。因为深信自己是不会错的,所以不能容忍任何和自己不同的思想信仰了。”

他还特意举了上世纪10年代白话文学运动之时,陈独秀在《新青年》杂志上答复他的文章里写道“必以吾辈所主张者为绝对之是,而不容他人之匡正也”。陈独秀虽然领袖人物,但这种不容忍的态度是让胡适非常反感的。

王小波在他的杂文经常提到罗素说的“参差多态乃幸福的本源”,其本质上也是这种容忍的态度。我们都知道,世上没有绝对的自由,如果说自律与自由的关系是从对内的角度来说的,那么容忍与自由的关系就是从对外的角度来说的。这也提醒我们,当遇到我们不喜欢的行为、思想时,能不能不是先排斥、憎恶,而是先抱着容忍和包容的态度去思考和理解一下。当社会大多数人有这种包容的心态时,我们才会有真正的自由。

文集中还有一篇《差不多先生》也很有意思,台湾MC Hotdog的成名曲之一《差不多先生》很可能就是受这篇文章启发而作。这篇文章作于1924年。胡适所虚拟出来的这个差不多先生有一句口头禅,就是“凡事差不多就好了,何必太认真呢”。胡适批评的是当时中国的一种社会风气和民众心理,凡事得过且过,仿佛这样才是世事看得破,想得通,但“中国从此就成为一个懒人国了”。这样的心态其实在当代社会,在我们自身的生活和工作中也会存在,不精益求精,必然就不会有优秀的成果。当然这也不是提倡凡事“锱铢必较”,而是要警惕“差不多”心态。

至于文集中的《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非个人主义的新生活》《大宇宙中谈博爱》《我们对于西洋近代文明的态度》等文章,现在读来仍会对当下政治、文化、生活有很多启发,似乎印证了“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也证明了人类的发展和进化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快。胡适的文字逻辑清晰,循循善诱,又多借以事例,让人感觉是一个和蔼的兄长在与自己谈事情,讲道理,平淡却又深刻。

为了应景,最后我想以《为什么读书》中的观点做结:为什么要读书?有三点可以讲:第一,我们读书是接受人类的遗产;第二,为要读书而读书,读了书便可以多读书;第三读书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困难,应付环境,并可获得思想材料的来源。一和三算是老生常谈,第二点说得很有意思,书读得越多,读书的能力才会越大。人们最大的毛病就是怕读书,怕读难书。谨以自勉。

�z�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