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最终得天下的原因
星图 李芯茹
汉邦,原名为刘季,季的意思就是最小,他平民出身,文武都不全,常说“智不比张良、勇不如韩信、才不敌萧何”。但是很会使用人才,能够把天下人才都集结在自己的周围,愿意听别人的建议,也很仗义。用人,性格,战略方面都使他最终得到天下。
知人善任 拉拢人心 坦诚相待 志向远大
一、在用人方面刘邦善于用人。
首先,刘邦知人善任,不拘一格,军队分工明确。
知人善任,意思是了解人并且善于任用人。因为很了解他的人,所以才善于任用人。就拿韩信来说,韩信本来是楚国项羽的部下,因为项羽不重用他就投奔刘邦,在刘邦那里开始也不受重用。后来因为萧何的推荐被刘邦提拔为最高军事统帅,当时的监斩官是夏侯婴,韩信的话引起了他的注意。韩信身材高大,在即将被处死的时候毫不恐惧失态,反而是冷静豪迈,堂堂能言, 当即心生好感,下令不杀韩信。夏侯婴释放了韩信以后,他觉得韩信是一位不可多得的人才,马上就推荐给了刘邦。后来韩信以重任破魏,代,赵,燕,齐立下汗马功劳,正因为刘邦知人善用,所以人虽是楚国叛兵,但是依然能够被重用,手下人也能够积极推举人才。
“知人先知己,其知彼。”刘邦非常清楚地知道,一个领导最重要的是什么,他用韩信带兵,张良出谋,萧何保后,所有工作都安排得十分周到,所以他就成为这个队伍的领导。有了这样的人才选拔环境和刘邦对用人的信任,让他成功灭楚称帝。
其次,刘邦会拉拢人心,让身边的人都为他所用。
刘邦的每一次胜仗,都会论功行赏,表现好的人会加重奖赏,主要出力,多少能拿到一点好处,反而项羽,个人能力太强,从不会奖励部下。对于战争来说,士兵们最应该在乎的就应该是自己的实际利益,为自己拼一个好前程。胜利之后,项羽没有任何奖赏,这让他手下的士兵很失望,在战斗中就会不积极。因为刘邦结交朋友比较多,所以知道大家的想法,知道收买人心。刘邦分赏手下的手段非常高明,比起建功立业,部下更愿意为自己卖命。对于底层民众的需求,刘邦再清楚不过,因为他本身就来自于普通的民众。每成功拿下一片土地,刘邦不抢不盗,下令采取政策减少农民负担,这让他有了群众们的支持。
最后,刘邦他不会不听取他人意见,也不会妒贤忌能。
从鸿门宴中就可以体现出来刘邦听不会不听下属建议,项羽大破秦军后,听说刘邦已出咸阳,非常生气,直抵鸿门。这时刘邦派人告诉项羽说刘邦想在关中称王。项羽听了,更加生气,就决定第二天发兵攻打刘邦。张良向刘邦分析,不能和项羽硬打,刘邦只得退出咸阳,更知道自己军力不及于项羽四十万大军,刘邦更把在咸阳所得一切,原封不动的送到项羽营中,更说愿让项羽称关中王。范增就觉的刘邦必成大器,便命项羽设下“鸿门夜宴”,一心诛除刘邦,但此事为项伯知悉,项伯顾念和张良故人之情,向刘邦大军报讯。刘邦知道这鸿门宴是不能去的凶险之地,但张良却表示不去便只有死路一条,赴会也许能有生机,刘邦无奈只得应约前往。鸿门宴当日,范增早已布下天罗地网,要把刘邦人头留下,谁知刘邦竟以一跪化解了项羽之怨恨,范增一心要在席中把刘邦刺死,可是还是被项伯和樊哙给刘邦解了围,刘邦终于逃了出去。
从中可以看出刘邦多谋对策,听取了张良等部下的意见。项羽却相反,而失去了杀刘邦的机会。
所以可以看出刘邦因为他的知人善任,他的拉拢人心,得到民心。在用人方面他就能得到天下。
二、在性格方面刘邦志向远大,坦诚相待。
刘邦的性格就是坦诚相待,不自满,部下们都信任他,帮助刘邦得天下,并且刘邦还从小志向远大,想成为一国之君。
首先,刘邦不自满,坦诚相待,使他们信任刘邦,用心帮刘邦攻打天下。
这是每个人处理事情的第一条原则。对于人才,他们需要的是尊重和信任。刘邦之所以能得到张良,韩信,萧何的帮助,就是由于刘邦信任,尊重对方,对方也会同样的去信任尊重,才使他们尽心尽力地帮他出谋划策。他们都如实相告从不隐瞒。在鸿门宴中,刘邦的手下张良就问刘邦,能否打得过项羽,刘邦不骄傲,不自满,就如实相告,打不过。这样才能让一个手下也坦诚相待。让他们用心帮助刘邦攻打天下。
其次,刘邦志向远大,就注定他会统一天下。
志向远大就注定了刘邦会成为统一天下的人,不论怎样。一个人的目标,志向,就是他的成功方向,刘邦和项羽其实都有远大的志向。虽然刘邦的出身很卑微,他没有那么高强的武艺,但会运用自己的智慧,让其他贤才为他所用,而且还都忠心的向刘邦帮助,就打下了天下。再从一个对比中来看,刘邦攻进关中,后来项羽也进入了咸阳,他们推翻秦王朝,胜利了。在这场胜利面前,刘邦和项羽的表现完全不同。刘邦约法三章,退出秦王宫殿,还军霸上。这是一个了不起的举动,范增和项羽说,刘邦这个人可不能小看,刘邦原来的时候是喜欢钱财、酒肉、美女,现在到了秦皇宫,看见数不尽的金银财宝居然没有想要的欲望,他有这么大的克制力,他的志向一定很大的。项羽还是觉得刘邦在他眼里,不算什么。他志向远大,又能怎么样。
最后,刘邦知道得到民心,更容易获得天下。
在刘邦进咸阳地区的时候,将领们有的说应该杀掉秦王。他说:“当初怀王派我攻关中,就是认为我能宽厚容人;再说人家已经投降了,又杀掉人家,这么做不好。”刘邦召来各县的父老和有才德有名望的人,和他们说:“父老们受到秦王的残暴统治已经很久了,我和诸侯们约定,谁首先进入关中就在这里做王,所以我应当当关中王。现在我和父老们约定有三条:第一,杀人者处死刑,伤人者和抢劫者依法治罪。其余凡是秦朝的法律全部废除。所有官吏和百姓都象往常一样,安居乐业。
刘邦这么一做就得到了父老的认可和支持,得到了民心。
就能看出刘邦他的性格,他的坦诚相待与他的知人善任结合起来就能充足的说明他是怎么打过项羽,称天下的。
三、在战术方面刘邦有谋有略,知道该撤就撤。
刘邦虽然几乎没有打过胜仗,但是他的战略方法,使他没有全军覆没,最后还是得到了天下。他的方法就是以势取胜,
首先,刘邦在战术方面用气势得到胜利。
秦朝末年的农民战争,以及秦亡之后的楚汉之争。刘邦在战术上,都是先造成一定得气势,无论从整体还是局部,然后再从心理上压垮对手。比如在秦末战争中,刘邦进军咸阳,一路上避实击虚,以有限的兵力,对弱敌实施合围,然后逼其献城投降。
打仗靠的是兵力,人才。项羽以为武力就可以战胜人才,缺乏远见,不听取部下意见,以致于许多有才能的人都离开项羽到了刘备哪儿,甚至连他唯一的谋臣也被逼走了,而刘备能正确的运用战略,知道在实力上与项羽相差许多,运用他的战术
其次,刘邦的一大战术—声东击西。
在刘邦准备前往南郑的时候,随从的还有张良,在路上的时候,张良和刘邦说道,“项羽不是一个诚信的人,为了防止他追上来,我们最好是把那些栈道全部都给烧毁了,如果他反抗了,要追赶我们的话也一时半会也追不上来。而且这也是为了做给他看,让他以为我们是准备占据西南一带而已,并且不打算出来了,重要的是迷惑他而已!”刘邦听了之后,采用了张良的方法,果然就把项羽给迷惑了。后来项羽听说关中已经被刘邦的大军攻击,陈仓已经被刘邦占领了,项羽慌忙的组织官兵抵抗,但是却已经来不及了,关中很快就被刘邦占领。
刘邦运用声东击西的战术将主要的关中地区占领了。
最后,刘邦的第二个战术—四面楚歌。
刘邦与韩信、彭越、刘贾会合兵力一起攻向彭城。布置了几层兵力,把项羽紧紧围在垓下。这时,项羽手下的兵士已经很少,粮食又没有了。听见四面围住他的军队都唱起楚地的民歌,吃惊的说:“刘邦已经得到了禁地了吗?为什么他的部队里面楚人这么多呢?”心里已丧失了斗志,便从床上爬起来,在营帐里面喝酒,并和他最宠爱的妃子虞姬一同唱歌。唱完,直掉眼泪,在旁的人也非常难过,都觉得抬不起头来。项羽骑上马,带了仅剩的八百名骑兵,从南突围逃走。边逃边打,到乌江畔自刎而死。刘邦也就得到了天下。
从以上三点中可以看出,刘邦取得战争的胜利并不是偶然的,有其必然性。项羽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其自身的问题,不敢面对失败,以致于拔剑自刎。其实只要活着,就可能有东山再起的机会,但是项羽却选择自刎。项羽自杀后,刘邦自然就称霸天下了。我认为刘邦的用人,性格,战术都注定了,他一定会得天下。
参考文献:《史记》西汉,司马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