惨!因为朋友圈的信息他丢了工作,我们该如何避免这样的职场惨剧
01
因为社交媒体引发的“职场惨案”
这段时间,社交媒体俨然成了引发“职场惨案”的高危地带,不断有人因为在微博或朋友圈的不当言论,在职场遭遇滑铁卢。
12月底,微博很多账号转发一医生的微博信息,引起轩然大波。他在微博晒出手中一大迭钞票,称从医药厂商代表那里又领到了回扣,可以开心买买买。虽然后来医院调查结果显示:这名医生负责120急救,没有处方权,也不和医药厂商打交道,回扣事实不存在,但当事人言行不当,对医生和医院形象造成了恶劣影响,仍然遭遇了停职处理。
左右滑动查看图片
当事人后来也在微博上解释,当时失恋心情不好,就在网上搜了一张图,发了那个微博发泄情绪,发完后3个月没人评论,以为没人看,所以没管。谁知3个月后被翻了出来。
所谓呢,念念不忘,必有回响,我们在社交平台的行迹总会不知不觉产生化学反应,只不过是好是坏,啥时爆发,就没人知道了。
这波刚平呢,1月又有盈科的一位女律师接棒,剧情更“惨烈”。
律师在我们大部分人的眼中,都是专业、严谨、自律的形象,但这位自称北大毕业的盈科女律师在朋友圈和微博的言论完全覆复了律师的形象。她在朋友圈各种花样炫富,时不时提及自己身上的奢侈品价值几何,又接了多少百万以上的案子,开了多少发票,还直言40万年薪的相亲对象负担不了自己每月5万以上的信用卡账单。
这不仅导致公司高管直接在同事群里对她公开批评,还引来吃瓜观众围观,扒她是通过函授拿到的本科文凭,通过自考上的北大;更惨的是,广州市律师协会也对她立案调查,称普通人在社交平台上炫富没什么,她有律师身份,把超过收费标准的聊天记录、发票、合伙人身份这些有关律师身份等情况发布在网上,涉嫌虚假宣传,是否违规还需深圳律协进一步核实。
而且即使在朋友圈这样基于熟人关系的社交平台,言行不当,也会因为6度人脉原理,让你在职场中招。
我要提到的近日发生的第三桩职场惨案就缘自朋友圈。
一位刚刚进入甲方的小朋友自我感觉良好,在给媒体准备资料和“车马费”时,一时得意,发了一条朋友圈信息,称“制作资料,明天打发要饭的,做甲方的感觉真好。”顺手配了一家媒体的名片,觉得不过瘾,还自己评论了一句:羊晚、信息时报、南方日报啥的,排好队,排直喽。“结果被人截屏,传到了媒体记者那里;记者找领导问罪,领导最后让他自己选择:是辞职还是被公司辞退。
在社交媒体上,不要以为你是在唱独角戏,或在写私人日记,它的魔力时时都有可能让你成为热搜的主角,享受曾经只有超级偶像才可能得到的海量曝光。如果是好事,也许能助你高飞,如果是负面信息,则可能被无穷放大,让你在网络传播面前无还手之力,付出惨痛的代价。
02
社交媒体是私人领地,拥有绝对的自治权吗?
有的人会觉得微博、朋友圈不是自己的私人领地吗?受发啥发啥,干嘛要装得一本正经那样活着多累。但斯蒂芬-茨威格在《断头王后》中早已说透了其中的道理:所有命运赠送的礼物,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你拥有发布内容的绝对自主权,可以伤春悲秋,随心所欲,任性妄为,但你控制不了它的传播及别人因此而给你的标签和定义,并得承受任性而带来的代价。
律师是以专业、严谨见长,但你的朋友圈呈现的却是炫富、情绪化、追求奢侈、爱白日做梦、一心恨嫁,又如何让别人放心把案件委托给你呢?回扣是违法的行为,你却在微博上明目张胆地炫耀,还不是自证求罪吗?你作为市场公关人员,工作职责就是维护好和媒体的关系,为企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你却在朋友圈对别人奚落、嘲笑,那不是直接把对方树为公司的敌人?
朋友圈、微博等社交媒体已经成为陌生人认识我们、评价我们最便捷的渠道,大大降低建立、宣传个人品牌的成本;甚至有的公司招聘时或寻找合作伙伴都会通过应聘人员的朋友圈、微博去评估这人的能力、情商和品德;但同时也前所未有地增加了负面信息带给我们伤害可能。
社交媒体从来不是自娱自乐的真空之地。
03
把社交媒体平台当作展现自己的舞台去运营
社交媒体是一把双刃剑,职场人士该如何经营自己的社交媒体平台呢?有几点建议给你:
1、 忌在社交媒体平台发布有损职业形象的言行,要树立你专业的形象
社会对于每个行业的从业人员都有一个默认的人设,尤其是一些比较敏感的行业,比如教师要为人师表,医生要救生扶伤,宅心仁厚,公务员要为人民服务,律师要严谨专业…..在人们的认知中,这是对于这个行业从业人员最基本的要求,如果逾越这个底线,就有可能激起众怒,引发个人职业生涯的危机。
比如普通行业的人员在社交媒体平台吐槽一下自己的客户,甚至有些过份的话语,大家并不会特别关注;但如果是公务员吐槽百姓,很有可能被公众舆论拎出来吊打。普通行业的人员在微博或朋友圈发出的信息显示私德有失,顶多被别人在背后议论几句,但如果是教师,则很可能上升到师德的高度。如果是普通个人在微博上给一些不雅信息点赞,没人注意,但如果是公众人物或政务类账号,立马会被网民曝光。
所以我们在社交媒体平台的言行,都要顾及到自身职业形象的要求,不要发布有损职业形象的言行;而更应该通过信息分享塑造你的专业形象。
2、 忌在社交媒体DISS你的职场伙伴,要多赞美多捧场
我们经常主张为人要坦荡,不要在背后说他人的坏话,这个原则同样适用于社交媒体平台。你在社交媒体平台发布的内容可以完全与工作无关,但一定不要DISS你的职场伙伴。
现在的社交媒体已经不再是单纯私人的社交圈,你的同事、你的客户、你的合作伙伴在这些平台上无处不在;而且大家彼此的人际网络纵横交错,你所鄙视的人也许正好是你朋友圈某个好友的密切伙伴。
不要以为通过设置信息仅好友可见或分组功能就万事大吉,你屏避了甲,但对他的嘲笑很有可能通过乙传到他的耳中,那最后的结果就尴尬了。
要杜绝这种风险,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在社交媒体不要对别人说三道四,有意见当面沟通,不想深交往的可以彼此视而不见。
你更应该在社交媒体真心地赞美你的职场伙伴,随手转发,随手点赞;这一点一滴的职场人际关系投资,最后可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3、忌把社交媒体当作情绪垃圾桶,要积极分享你的美好事物
我们社交的目的是展示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并以此来吸引同类,这也是我们社交的根本 。所以朋友圈和微博最忌讳把恶趣当个性,把情绪化当作真性情。你发信息时都必须考虑到它会让别人怎么看待你,会吸引来什么样的人关注你。
有的人喜欢在朋友圈刷屏发自己的各种小心情,比如和男朋友吵架了,挨了领导批评,和同事闹得不快…..满满的负能量扑面而来。
吃了苦受了伤,把伤口扒开给别人展示,除了获得廉价的几句安慰外,对你所面临问题的解决没有任何意义;这样总是带着抱怨的信息只会不断地让个人品牌扣分,于自己的职场形象也毫无好处。不如写进日记本自己慢慢疗伤或找贴心地朋友私下沟通,寻求解决的建议。
聪明的人会怎么运营朋友圈呢?朋友圈是“我爱加班,加班让我快乐”;和同事们团建活力满满;转发合作伙伴的信息,为合作伙伴点赞;分享自己正在读的书籍,新开启的技能;健身房的热汗淋漓、周末画架前的专注、和朋友聚会的热情……他的社交媒体平台传递出的是对工作和生活的热情、专注,他充实而快乐的日常,这样的人总会吸引人去靠近,同频的人总会遇见,而这样的分享更有可能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人脉和合作机会。
娱乐圈的明星们都会在社交媒体平台精心打造自己的人设,以获得市场的认可和粉丝的追随,其实我们普通人也可以运用这个思路运营个人品牌。
你希望自己是什么样的人,你希望自己在别人眼中是什么样的形象,你希望占据什么样的个人品牌定位,都可以静心细想。当目标明确后,就可以制定相应的策略和战术,在社交媒体平台实施。
虽然个人的成就最核心的要素是个人的能力,但在这个社交媒体发达,每个普通人都有发声渠道,都可能一夜成名的今天,社交媒体却可能成为我们取得成功最有效的助力器,好好运用它,“好风凭借力,扶我上青天”,完全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