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随笔专题投稿想法樱月竹鸣

文化随笔||仰望屈原15

2025-06-13  本文已影响0人  海滨公园
文化随笔||仰望屈原15

河南西峡屈原庙是中国最早的屈原庙。《后汉书·延笃传》:延笃“遭党事禁锢,卒于家,乡里图其形于屈原之庙”。这里关于南阳屈原庙的记载,是已知见于正史的最早的关于屈原纪念建筑的记录,这说明最迟在东汉,南阳已建立了屈原庙。

屈原庙位于屈原岗上,有三座各三间的清末建筑风格砖木结构瓦房,是历代文人墨客祭祀吊唁屈原西边那座正间后山墙镶有清戊寅年间(1878年)内乡知事高袖海题写的石碑文,石碑正中竖写:“楚三闾大夫屈子神位。”左右两侧镶刻有对联,上联为“清节表三闾想当年芷泽行吟香草馀骚客赋”;下联为“忠魂昭一代怅今日菊潭奉祀落英犹是楚臣餐”;横批为“清忠一世”。

西山墙上镶嵌有民国重修着屈原庙石碑,碑文记载:“此屈夫子祠也,据屈夫子祠肇建于关帝庙东边,渺焉,斗室不堪容膝,乡人士爰改建于兹,规模极欲其合法,栋宇力求其宏畅,庶有以慰夫子在天之伟大忠魂于既祗,申屈拜者亦得以进退周旋而无憾也。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四月吉日。”屈原庙的墙壁上绘制有大量具有楚风格的壁画,屈原庙现存主要文物还有:明朝“犀牛望月”柱顶石、“八仙过海”洗舆用具、清朝“二龙戏珠”碑碣、功德碑等文物30余件。

中国屈原学会的专家曾到屈原庙考察,认定屈原庙里的壁画和湖南马王堆里有相似的地方,并在屈原庙的墙壁上发现有唐代的方砖。由此推断,屈原庙在唐代已经修建。

屈原投江自尽的日子相传是农历五月初五,即端午节。端午节最初是中国人民祛病防疫的节日。吴越一带春秋之前有在农历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后因屈原在这一天死去,便演变成了中国人民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

把屈原和端午节捆绑在一起始于南朝的文献。端午节起源于屈原,最早就是流传在荆楚地区的传说。南朝梁宗懔编撰的记录古代楚地岁时节令风物故事的笔记体文集《荆楚岁时记》载:“按五月五日竞渡,俗为屈原投汨罗日,伤其死所,故命舟楫以拯之。”

南朝梁吴均《续齐谐记》载:“屈原五月五日自投汨罗而死,楚人哀之,每至此日,辄以竹筒贮米,投水祭之。……世人五日作粽,并带五色丝及楝叶,皆汨罗之遗风也。”端午竞渡的习俗,也是荆楚地区人们纪念屈原的方式之一。

《隋书·地理志下》载:“大抵荆州率敬鬼,尤重祠祀之事,昔屈原为制《九歌》,盖由此也。屈原以五月望日赴汨罗,土人追至洞庭不见,湖大船小,莫得济者,乃歌曰:‘何由得渡湖,’因而鼓棹争归,竞会亭上,习以相传,为竞渡之戏。”到了隋唐一统后,端午节纪念屈原的习俗就不仅限于荆楚地区,而成为全国性的节日风俗,一直流传至今。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