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时间花在自己身上,不断挑战舒适区,是做成一件事的关键

2023-07-04  本文已影响0人  超叔成长笔记

分享几个读书感悟。

1、《暗时间》作者刘未鹏说,自己写博客坚持了8年,虽然有时候更新频率低,但是却从未断过。

一件事坚持8年,无论频率多寡,总能获得一些收益。

同时,通过常年坚持做这件事,也就慢慢成了习惯。最后,就变成了家常便饭,云淡风轻。

无论如何,我们都应该坚持做一些正面积极的事情,虽然短时间内看不到成绩,时间一长,时间效应就显现了。

2、《实用性阅读指南》,通过这本书,获得两个重要的读书原则:

1、不要理解书里全部知识,只需要掌握20%的内容。

2、把学到的知识,用起来。

如何做?

带着问题阅读!

读完写践行清单!

注意,总结对自己最有价值的3条内容进行实践。

不要同时进行过多习惯培养和过多内容训练。

3、把最重要的事用在投资个人成长上。

每个人的时间是一定的,你用在这件事上的时间多,那么用在其他事上的时间就少。

比如,你读书写作时间多,那么玩手机追剧的时间就少;如果你看肥皂剧的时间多,那么花在运动健身上的时间就少。

这就是时间的排他性。

所以,为什么有很多非常厉害的人,看起来都有点“愚蠢”呢,甚至有些“生活不能自理”?

因为他们没有在生活琐事上浪费时间,而是把时间和精力都花在了有价值的事上,当然肯定包括提升自己成长。

那应该如何提升自己呢?

只有一个办法:学习。

跟书本学,跟牛人学,跟生活学。

总之,时间都在学习上。

而至于怎么学,则有着很大的学问。

有的人喜欢互联网找免费资料学,有的人找图书来学,也有的人找课程来学。

但是这些方法,都算不得高效。

真正高效地学习应该是,付费学习。

购买他人的时间,为我所用。

在投资领域,购买他人时间再卖出,是投资的本质。投资人去购买研发人的时间和精力,待研发出产品再销售出去,从而赚到收益。

对于学习,我们同样应该如此。

4、构建自己的价值观库,构建自己的方法论库。

不同的人拥有不同的价值观,而不同的价值观就决定了对待一个事物不同的行动、决策。

属于逻辑上的必然。

而拥有自己价值观的时候,在做决策时定会选择和设计自己的方法论。

这是一套人生的操作系统。

我们人生的操作系统,要掌握在自己手里,而不是由他人掌控。

价值观、方法论完全由我们自己来确定,不能由他人左右。

具体的做法就是:

对任何事,不要人云亦云,要有自己的判断。而自己的判断也不能是拍脑袋,而要有依据和逻辑。

5、人想要成长,必须要努力走出自己都舒适区。

不管是写作还是读书,不管是尽快完善目标任务还是克服拖延,都是需要走出自己当前的状态。

如果没有走出当前这种松散、无奈的状态,不能快速走出自己都舒适圈,就无法真正成长。

舒适圈是每个人的心理防护区,一方面可以让我们自己更加熟悉和稳定当前的状态和工作,但另一方面也会阻碍进一步的成长和发展。

人的大脑都有路径依赖,一件事、一个习惯需要重复足够多的次数,方能形成新的习惯。

只有形成新的习惯,也就意味着建立了新的舒适圈。

但是,我们面对的社会和时代是千变万化的,不可能一劳永逸地用一个方法,学一项知识。

跟着时代不停学习,这是我们的基本需求,也是我们的基本责任和义务。

这也就意味着,我们要抛弃一些旧有的观点、认知、方法,重新建立一个新的思考框架和认知模型,这个过程非常痛苦,因为大脑要重新适应。

对于任何过于消耗能量的事,大脑都会出现抵抗情绪,这是大脑进化的过程所保存的基本功能。

人类在数十万年前,为了能够生存,必须要有足够的精力和脑力储存。对于习惯性的内容,大脑可以把能量消耗降至最低,不至于消耗过多能量储备。

随着进化,大脑皮层,尤其是前额叶皮质,已经越来越完善。

但是,对于基本功能的进化,却没有完成的那么彻底。所以我们依然对于过于消耗脑力的行为,过于排斥和感受到较大阻力。

这是大脑的保护机制,也是需要我们极力克服的一件事。

人与动物最大的区别就是,人可以控制自己都情绪和欲望。

说到底,人有自我控制能力。

既然如此,那采取比较好的办法和方式,是可以帮助我们更快更好更省力地完成认知再造和习惯培养的。

所以,通过培养新的习惯,建立新的思考路径和思维模式,学习新的知识,可以帮助我们走出自己现有的舒适圈,以拥抱更好的人生。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