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左宗棠:穷困潦倒之际遇到了人生第一贵人贺长龄

2021-03-28  本文已影响0人  文史哲研读间

每一个人的成功,虽然离不开自己的努力奋斗,但贵人相助也是很重要的一个因素。虽然生活清苦,虽然没有了双亲的疼爱,左宗棠是不幸的,但同时他又是幸运的。

上帝在关上门的同时,为他打开了一扇窗。

道光十年(1830年),有一位有名的学者回到了长沙,他是江苏布政使贺长龄,因为母亲去世,回籍丁忧,正好居住在长沙。

贺长龄(1785~1848),字耦耕,号西涯,晚号耐庵,湖南善化人,原籍浙江会稽。嘉庆十三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迁赞善。他著有《耐庵诗文集》等,主修的《遵义府志》被梁启超推为“天下府志第一”。为官40年,勤于职守,是被百姓称道的好官。

左宗棠视贺长龄为“学术之纯正,心地之光明”,对这位倡导经世致用之学的名臣早就心生敬慕之情,于是,便前去拜访。虽然二人的年龄和地位相差悬殊,但共同的志趣,让年龄和地位不再是横亘在两人之间的障碍。贺长龄对左宗棠既如学生那样循循善诱,又如朋友间那样相互切磋。

经过多次交谈,贺长龄为眼前的这个少年能有如此广博的知识和远见而高兴,便把左宗棠视为“国士”一样的人物。其实,此时的左宗棠不过是一名年仅18岁连生员资格还未取得的青年人,而贺长龄则早已是进士出身、官至江苏布政使的地方要员。

作为嘉庆、道光两朝的名臣,贺长龄能对一个十几岁的少年如此器重,从侧面说明了年轻的左宗棠有不同凡响的见识。有一件小事正好说明了这一点。

由于左宗棠的家庭条件不太好,没有多余的钱财去买所有喜欢的书,而贺长龄正好有大量藏书,不管是什么书,他都愿意借给左宗棠。虽然有些书藏在楼上,但只要左宗棠开口,他就不顾自己的年纪,总要亲自上楼给左宗棠取书,上上下下,不辞辛苦。当左宗棠还书时,贺长龄又要亲自过问左宗棠有什么心得体会,二人总要认真讨论一番,互相考订,毫不厌倦。

贺长龄还勉励左宗棠说:“如今天下十分缺乏真正的人才,你以后千万不要随便找个小官职去干,这样会委屈了你自己的才气,要耐心等待,干能发挥你才能的大事业。”左宗棠牢牢记住了这句话,后来,他多年隐居农村,以耕读为生,虽然有许多友人邀请他出山,但都被他婉言谢绝了。这和贺长龄的这句话也有一定的关系。

就这样,左宗棠在贺长龄的热情关怀下,学识大有长进。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

贺长龄居丧一年后,回原任去了。在离开长沙前,他把左宗棠介绍进了长沙城南书院读书。因为他的弟弟贺熙龄仍留在长沙,并在长沙城南书院主持讲席。有这么一个教授罩着左宗棠,他也可以放心地离开长沙了。

所以,左宗棠在道光十一年(1831年)进入长沙城南书院读书。

这个书院是长沙三大书院之一,很有名气,是由南宋时期张栻创办的,后来,毛泽东也在这里读过书,是人才辈出的有名的学府。如果放在现在,也能跻身在贵族学校的行列了,单靠哥哥打工挣的钱,哪里能够在这种地方消费。

所以,由于贫寒的家境,没过多久,左宗棠就不得不离开城南书院,转入他能消费得起的长沙公资书院就读。因为这个学校提供膳食,以便学生能够专心研读。没有了后顾之忧,左宗棠又一头扎进了书堆,专心攻读起来。

在没有取得功名之前,读书是很花钱的一个事情,但也有读书挣钱的美事。这不,左宗棠就碰上了天上掉下来的馅饼。

这时,新任湖南巡抚吴荣光在长沙设立湘水校经堂,亲自教授经学,并且每人每月膏火银八两,与其它书院相比,这条件不是一般的优厚。于是,左宗棠转到了湘水校经堂就读。

虽然咱比较穷,但实力在那里摆着呢,一年内,左宗棠曾七次名列经济学考试第一。

人可以穷一点,这没什么可怕的,但你要有一技之长,否则就会被别人永远看不起。作为一个书生,家穷也是难免的事情,但你肚里必须有墨水,否则,不仅会被别人瞧不起,还会被别人永远踩在脚下。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