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上的断舍离
今年中秋佳节前,朋友送了一盒高档月饼,本想给同城的婆婆送去。一打电话,老人就说,今年不用送月饼了。刚体检结果出来,医生说空腹血糖数值有些高,建议注意饮食,少吃甜食。所以,她以后不吃甜食了,也不要我们送甜食了。朋友送的月饼因此搁置了,然后就被我遗忘了。
前两天想起来,中秋也过了,这个月饼也不好意思再转送他人了,于是就打开了月饼。我已经三年多没有吃过月饼了。今天带着宽慰自己的心情吃了一个。为什么不情愿吃它呢?
以前我非常喜欢吃甜食。记得上小学的时候,每天饼干、蛋糕、糖果、点心等零食不离身。有了孩子以后,也喜欢给孩子买零食。四年前,因为健身,才关注营养搭配、才知道过去的饮食结构太简单粗暴了。虽然甜食的热量够了,但营养密度几乎为零,长期下去,对身体健康不利。
百度百科上说,营养密度指食品的营养密度,即能量与营养素的含量,是指食品中以单位热量为基础所含重要营养素(维生素、矿物质和蛋白质)的浓度。通常,乳和肉(瘦肉)就其每千焦(KJ)所提供的营养素来说既多且好,故营养密度较高。肥肉因其每千焦所提供的上述营养素很少,所以其营养密度较低。就纯糖块来说,主要提供能量而无维生素、矿物质、蛋白质等营养素,则无营养密度可谈。
所以,有些人体弱多病,或免疫力低下,除去遗传性疾病,也要考虑饮食营养摄入高低的影响。
本月,我和朋友们共读《断舍离〉这本书。在5、6年前,我曾经读过这本书,也不知什么时候就忘了书中的理念,家里的鞋柜、衣柜又增添了很多的物品。以前断舍离后留下的一些衣服鞋子,依旧还在柜子里,并没有穿过。据此也判断出,自己以前的断舍离还是不够果断狠心,其实本质上还是没有搞清其中的主旨。
断舍离,就是通过收拾物品来了解自己,整理自己内心的混沌,让人生更舒适的行为技术。断,断绝想要进入自己家的不需要的东西,舍,舍弃家里到处泛滥的破烂,通过不断重复断和舍,最后到达这样的状态,离,脱离对物品的执念,处于游刃有余的自在的空间。
断舍离,就是选择和当下的自己相称的物品。不仅仅是扔东西一个动作,而是从自己出发,搞清自己与物的关系,自己是主角,而不能被物质所左右。自己对物品是不是喜欢?是不是需要?是不是合适?是不是舒服?而不是认为,这个物品很高档,还能用,扔了太可惜,或食物不吃完就浪费了,即使不喜欢也要把它吃了,物品成了主角,却影响了自己的健康。
这盒月饼在我们家出现的时候,就要及时把它断掉,即隔绝它进入。如果及早出手送给其他需要的人,就能发挥出月饼的价值。而对于如今不吃甜食的我来说,它却成了负担。
虽然一年吃一次,也不会对身体造成太大影响,但吃甜食违背了自己的承诺,对自己来说不合适、不需要、不舒服,吃了以后还会自责。
有意识去做事,比无意识的效果可控。今天虽然吃了一块月饼,但因为觉知,并没有过量。但还是决定不吃它了,把它处理掉,
由此我想到,不管是食品,衣服,还是用品,在第一时间就要严把“入”的过程,才能减少“舍”的选择和精力付出。才会脱离对物品的执念,让人感觉轻松和自由。
断舍离的理念既用在物品上,同时也提醒着我们思想上的断舍离,也要把控“断”,严格做好“入”的关。我们天生自带负面情绪,也是人类生存安全的需要。那么一旦情绪来了以后,我们要培养一个判断,觉察它的出现,并主动隔断它,负面情绪越不想就越少会出现在我们的大脑中。
衣服物品,我们保证必需足够适合我们的场合穿戴,一日三餐能够在均衡营养的前提下,保证美味和适量就好。我们的心情也是一样,保持相对平和的情绪状态,不让精力受损,也不会干扰我们的一些决策。
选择自己当下认为是必需的、合适的、舒适的人和事,把自己当主角,从物品的断舍离,反复练习,从看得见的世界走向看不见的世界,为思想和情绪的平衡助力。
人生由无数的选择造就。在你犹豫徘徊的时候,不妨问自己,你真正的需要是什么?人生做减法,学会取舍,才能真正得到你想要的。你需要健康的身体,那么学会饮食上的断舍离,才能有幸福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