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有驱动力的追梦

2017-12-24  本文已影响0人  陶海波

美国斯坦福大学教育研究所教授威廉·戴蒙(William Damon),专注研究青少年发展和品格教育。他从长期、大规模的研究访谈中发现,这一代年轻人的普遍状态是漂浮不安,不想做任何承诺,因为他们缺乏“目的感”。他观察到,有目的感的年轻人,都有高驱动力,会自发地学习技能和知识来实现自己的目的,他们也展现出年轻群体中少见的务实和效率。接受斯坦福通讯社采访时,戴蒙教授分享了他对目的、目标和驱动力的看法。微信公众号“改变自己”编译了采访内容。

戴蒙教授说,驱动力是重要的学习要素,但大部分人谈到的驱动力,通常是升学、考试等短期动机。有研究显示,如果没有更大的“目的”,短期目标和动机通常会徒劳无功,而且很快就在毫无方向的行动中消耗殆尽。

戴蒙教授说,目的与一般短期、立即的目标不同,是一种遥远的长期目标,是一个自己想去的方向,有了目的之后,你会安排各种目标,一步步到达目的。目的也是一连串“为什么”的组合,比如,大学老师应先向学生解释几个问题:为什么要学这个学科?人类的需要和这个学科到底有什么关系?为什么有人要成为科学家?为什么发现新定律很令人兴奋?没有这些“为什么”的话,学生很难有长期的学习驱动力。

另外,目的感可以改变,“因为一件有目的感的事,会让人学习另一件有目的感的事”。比如,想要成为运动员的年轻人会因此有了目的感,但不可能一辈子都是运动员,年轻人在追逐这个目的时收获的自我承诺和自律习惯,就可以发展出另一个目的。

寻找目的时,年轻人可能会觉得困惑甚至是恐惧。戴蒙教授说,这种感受是正常的,过去人们对职业,家庭和社区地理位置的选择,会在20岁左右定下来。现在30岁的人也许依然无法敲定答案,但“只要在选择的过程中持续地学习和努力,这种延迟能为那些想要主导自己生活和人生的人,提供更有力和更有趣的选择机会。”

是的…只要在选择的过程中持续地学习和努力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