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友广场想法读书

160 司汤达的精心设计

2022-01-18  本文已影响0人  clafa

      《红与黑》以于连的爱情生活作为主线,描写了于连从木匠的儿子,到骑兵中尉,拥有贵族封号,终于失去所有,以至于失去生命的故事。这是于连个人的悲剧,作者想说,这也是社会的悲剧。

      一、历史背景

      《红与黑》当时的副标题是“一八三零年纪事”,表明小说的时代背景在1830年代。理解这个时代,需要对法国大革命、波旁王朝有一个大致了解。

      波旁王室,顾名思义便是起缘于法国中部的波旁地区。1589年,亨利·德·波旁即位为法国国王,称亨利四世。他是1598年《南特敕令》颁布者,由此法国胡格诺教徒信仰自由,免遭迫害,彻底结束法国宗教战争。他的儿子即位,称路易十三,1610-1643年在位。依次延续到路易十六。

      1789年5月5日路易十六在凡尔赛宫召开会议,企图对第三等级增税,以解救政府财政危机。第三等级是指有纳税义务的人构成的等级,与那些不纳税、享有封建特权的人构成的第一等级(教会)、第二等级(贵族)相对立。第三等级具体包括农民、手工业者、小商贩、城市贫民和新兴资产阶级等,占法国全国人口的95%以上,均属被统治阶级。新兴资产阶级在第三等级中经济上最富有,政治上最成熟,居于领导地位。

      新兴资产阶级领导了第三等级的反对增税运的斗争。7月12日,他们举行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要求制宪,限制王权。7月14日群众攻克了象征专制统治的巴士底狱。随后建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通过了著名的《人权宣言》,向全世界庄严宣布了“人身自由,权利平等”的原则。

      1793年1月,路易十六被押上断头台。

      波旁王朝统治被推翻,新的政权并不能一下子建立起来,政局一直不稳,先后经历了君主立宪派、吉伦特派统治、雅各宾派专政、热月党人统治,直到天才拿破仑出现,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

      1804-1814年拿破仑执政。拿破仑随后进行了军政、教育、司法、行政、立法、经济等方面的重大改革,其中最著名,并直到两个世纪后依然还有深远影响的是颁布《拿破仑法典》。

      1812年拿破仑率57万使用12种语言的大军远征俄国,失败而回。英国、俄国、普鲁士、瑞典等组成第六次反法同盟。1814年,拿破仑败于第六次反法同盟,被迫退位。路易十八在外国军队的护送下返回法国,波旁王朝复辟。

      1815年3月,拿破仑曾短暂复位。6月22日兵败滑铁卢。1815年7月,波旁王朝第二次复辟。路易十八执政到1824年。随后支系执政一直到1848年。

      二、作者经历

      1783年出生的司汤达,少年时代正是法国大革命时期,深受“人身自由,权利平等”的思想熏陶。他崇拜拿破仑,并多次随拿破仑的大军征战欧洲。1812年远征俄国,撤退时,他是后勤军官。1814年拿破仑被迫退位,波旁王朝复辟,对司汤达也是巨大打击,他必然成为复辟的受害者。封建的王公贵族弹冠相庆,司汤达则觉得“除了遭受屈辱,再也不能得到什么”。他黯然离开祖国侨居意大利米兰。1821年回到巴黎,依旧是波旁王朝的激烈反对者。

      享受过拿破仑帝国时期的辉煌,以及拥有的地位、财富,对比今日的落魄,再看到社会上的阴暗、丑恶,怎能不激起司汤达的愤慨?

      他塑造于连这个形象,不是为了宣扬爱情歌颂爱情,而是为了反对复辟,揭露复辟贵族的反动、虚伪、无能。司汤达精心的人物的设计和塑造,可以更清楚地看到这一点。

        三、人物塑造

        1、主人公于连

      我们看于连。首先他肯学习,积极进取。不愿做力气活,也没闲着,整天抱着书,能够用拉丁文背诵圣经。在神学院,他学习成绩名列前茅,院长竟让他当新旧约全书课程的辅导教师。他具有很强的学习工作能力和素质。

      他能大胆地亲吻德莱纳夫人的手,并半夜闯入夫人房间;第二次爱情,他敢于赴约,晚上从梯子爬进拉莫尔小姐的房间,说明他敢于冒险。他果断拒绝了爱丽莎,拒绝好友的提供的平稳点发财之路,说明他志不在此,要攀爬更高的阶层。面对审判,他拒绝上诉,主动赴死。“我不抱任何幻想,等待我的是死亡”。宁可付出生命,也坚决不与他反对的贵族阶级妥协投降。

      于连作为知识青年,才智之士的代表,在参与社会治理与发展中,却并不能顺利成功。他这么流利的拉丁文水平,却不能找到一件工作。好不容易作为家庭教师,还是市长大人的虚荣带来的小小福利,真是讽刺吧!他在神学院轻松就能名列前茅,各方面能力素质挺好,也不能有好的发展,还是通过关系,才能有一个秘书的职位,凭自己的本领,他无法获得中尉骑士,以及贵族的称号。他所获得的财富地位,靠的拉莫尔侯爵的关系,是他的一句话。社会才智之士,使出浑身解数都不能实现的目标,侯爵一句话就能实现。这个社会是作者批判的社会!所以司汤达不能让于连获得这些,必然让他毁灭,形成悲剧。因为只有这样,于连这个形象,向对复辟势力占统治地位的社会发起的挑战才有力度。

      于连之死。于连是拒绝施救,主动赴死。主动赴死比被动赴死要骄傲的多!相比跪地求饶乞求恩赦,那是云泥之别!一个主动赴死,尽显挑战旧制度的姿态,尽显对复辟贵族阶级的蔑视!

      2、德莱纳夫人

      德莱纳夫人,作为于连人生的第一站,设计的很巧妙。她既是于连的陪衬,也是市长大人的陪衬。她让我们看到于连的勇敢和冒险精神。她是情节的推动力量,通过婚外情暴露,将于连送到神学院进修,开启后面的故事。以至后来的诬告信,枪击事件、探监等等,都是推动情节的重要一环。还有一个重要作用,她是市长夫人,必然要写市长。在描写市长时,就没有一句赞赏之词,全是否定的负面的讽刺的表达!

      德莱纳市长职位是1815年拉拢关系、阿上钻营取得的。来源不正。他的语言中透露着铜臭气,“一棵树如果不能像有用的胡桃木那样带来收益,我想不出还能有什么别的用处。”通过夫人之口说出了“亲爱的,这些报纸你是从来不看的呀。”不学无术的家伙!市长大人希望儿子有自己的家庭教师带着散步,这样有气派。他请家庭教师不是为了教育,只是为了合乎身份,以及表现得有气派!每当她向丈夫诉说冷暖病痛时,她丈夫总以粗鲁的笑声作为回答,因为在他看来“女人这个机器,老是有东西需要修补。”对妻子出轨,他一无所知,在得到揭发信后,又被夫人轻易糊弄蒙骗过去!还可以举出很多例子。总体印象就是粗鲁没文化,平庸无能。 

      由德莱纳夫人写到德莱纳市长,抨击了社会政权掌握者的粗鲁、无能、贪婪、虚荣等本质。

      3、拉莫尔小姐

      作者有意把拉莫尔小姐描写成玛戈皇后的崇拜者。玛戈皇后是波旁王朝亨利四世的妻子,但那是一桩政治婚姻。新婚之夜,她不与亨利同房,却出去找情人。后来情人被杀,她向刽子手买下头颅予以安葬。《红与黑》中也设计了这样的情节。于连被砍头后,拉莫尔小姐按照玛戈皇后的方式,埋葬了于连。

      拉莫尔小姐父亲是侯爵,极端保王党。作者是非常憎恨这帮人的。借神甫之口说:“你要十分注意,一个象我们这种行业的人,只有靠这些大人先生们才有前途……在这样一个社会里,如果你得不到人家的尊敬,你的不幸是注定的了”。书中也描写侯爵与政府首相、红衣主教、将军等的秘密会议,影射了多达七次的反法同盟中,其实是有内奸的!他们是法国罪人!

      于连并不爱拉莫尔小姐。只是想到“她却能够把社会上的好地位带给她丈夫”时,才开始热烈追求。追求其实只是征服。他最终通过抄写情书送给元帅夫人,假装移情别恋,彻底征服拉莫尔小姐。拉莫尔小姐有着高贵的社会地位,她爱上于连,并怀有于连的孩子。侯爵没有办法只能屈服,同意女儿的选择,并且给了于连一个骑兵中尉的委任状。拉莫尔小姐的臣服,隐含着贵族阶级的臣服。潜台词,贵族阶级不要高高在上,一样可以匍匐在于连脚下!这个形象很有深意!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