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4-17

2019-04-17  本文已影响0人  德虔

亥二、事攝(分二科) 天一、唯內

【又正了知如是尋伺是心法性,心生時生,共有、相應、同一緣轉。】

  這是第二科是「事攝」。這六事,第一是「義」,第二就是「事」。分二科,第一科「唯內」。

  「又正了知」,又這位得初到禪的人,他在初禪裡邊這樣觀察;什麼呢?「如是尋伺」,知道初禪這個尋伺「是心法性」,他不是色法性;這個尋伺是心所法,他有了知,不是那個地水火風是沒有了知的,所以他不是色法,他是屬於心法的。「心生時生」,這個心,你這個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若一現起的時候,這個尋伺才現起的;因為心是王、尋伺是心所,若王現起了這個心所法也就現起了。「共有」,它和心是同時並存的,共同存在的,就是同時存在的;這個「有」是存在的意思、「共」就是同,同時存在的。「相應」就是「和」的意思,這個心王和尋伺的心所他們倆個和而不衝突,和合在一起工作的,在一起做事情。「同一緣轉」,同一個所緣境,在一個所緣境上活動;心王在這個所緣境上活動,尋伺也在這個所緣境上活動;尋在這個所緣境上活動,伺也在同一個所緣境上活動,這叫「同一緣轉」。那麼這是「唯內」,下面第二科是「內外」。

天二、內外

【又正了知如是尋伺,依內而生,外處所攝。】

  「又正了知如是尋伺,依內而生」,他在初禪裡面他還做如是觀,就知這個尋伺,「依內而生」,依內裡邊的根而生起的;就是意識由意根而生,這個尋伺也是因意根而生。「外處所攝」,它是法塵;眼耳鼻舌身意是內處,色聲香味觸法是「外處」,那麼它就是法處所攝。這地方說得很明白,這個尋伺的心所法是在法塵,法處所攝的。

《披尋記》一七三頁:

《又正了知至外處所攝者:此即尋思事攝。能正了知尋伺體性,或名為內、或名內外故。》

  這個正是那個「事」;前面第一是「義」,第二是「事」,「事」分內外。

亥三、時攝

【又正了知如是一切過去未來現在所攝。】

  第三科是「時」。「又正了知」這個尋伺這件事,「一切」的尋伺:有過去的尋伺、有未來的、有現在的「所攝」,有時間上的不同。這是「時」。

亥四、相攝

【從因而生,從緣而生,或增或減,不久安住,暫時而有,率爾現前,令心躁擾,令心散動,不靜行轉。】

  這是第四科是「相」,六事裡邊的第四個是「相」。「從因而生」,當然這個因,就是每一個法都有自己的種子,是「從因而生」。「從緣而生」,就是有增上緣、有所緣緣、還有等無間緣,心法有這四緣生。「或增或減」,有的時候這個尋伺的範圍很大,有的時候很少、境界不多。「不久安住」,它不是永久的在那裡活動的,是「暫時而有」,暫時的有尋有伺。「率爾現前」,就是忽然間這個尋伺就來了。「令心躁擾」,使令心在種種的分別、活動,就是躁動擾亂你的心。「令心散動,不靜行轉」,不寂靜,心裡面不寂靜;「行」是屬於心和心所法在所緣境上活動叫作「行」,像人在路上走叫「行」,這心、心所法在所緣境上活動也叫做「行」,是這樣意思;這個「轉」就是相續的活動叫「轉」。

《披尋記》一七三頁:

《從因而生至不靜行轉者:此即尋思相攝。能正了知尋伺行相,令心躁擾令心散動不寂靜故。》

  「從因而生至不靜行轉者:此即尋思相攝」,尋思「相」所攝。「能正了知尋伺的行相,令心躁擾令心散動不寂靜故」,這就是尋伺的行相;這就是這個得初禪的人在禪定裡面來呵斥尋思的過失,對它不滿意的地方,就是這個意思。

亥五、品攝

【求上地時,苦住隨逐,是故皆是黑品所攝。隨逐諸欲、離生喜樂,少分勝利。】

  這是第五科「品攝」,有黑品、有白品,那麼尋伺是屬於那一品呢?這樣說。

  「求上地時」,原來這個人是在欲界想要得初禪,所以就要用尋伺的方法,用尋伺的方法修止觀就得初禪,這個時候用這個尋伺,「苦住隨逐」,心情都是不快樂的;努力的修行,這修行人在沒有成就的時候心裡面是苦住所攝,不是快樂的啊!所以我們應該有個感覺:「苦住隨逐」的啊!「是故皆是黑品所攝」,所以這個「尋伺」不是個理想的事情,但是你沒它還不行的;苦住所攝。

  「隨逐諸欲離生喜樂,少分勝利」,「隨逐諸欲」,沒有成功的時候我想要成功,想要棄捨欲界的苦惱得色界初禪的樂,這就是欲,這也是欲。成就了初禪以後,在禪定裡面這些喜樂的境界也有尋伺,「隨逐諸欲、離生喜樂」,成就了初禪的時候有「喜樂」這裡邊也有尋伺,「少分勝利」,這一部份是白品,他也有功勞,就是這個意思。

《披尋記》一七三頁:

《求上地時至少分勝利者:此即尋思品攝。能正了知尋伺二法隨逐諸欲,離生喜樂雖有少分勝利,然求上地時苦住隨逐,是故皆是黑品所攝。》

  說這個尋伺的過失了。

亥六、理攝

【隨所在地,自性能令有如是相。於常常時、於恒恒時,有尋有伺心行所緣,躁擾而轉,不得寂靜。】

  這是第六科是「理攝」。「隨所在地」,隨你這個修行人你所在的地方,你或者是在欲界,在欲界的時候你的尋伺是欲尋伺、恚尋伺、害尋伺,這是染污的尋伺。你現在想要到初禪去,那麼你這時候有出離欲的尋伺、無恚尋伺、無害尋伺還是尋伺,但比較清淨一點。不管你是什麼?不管你是欲界的尋伺,你是到初禪的這個尋伺,「自性能令有如是相」,這個尋思的自性能叫你有這樣的相貌。什麼的相貌呢?「於常常時,於恆恆時,有尋有伺心行所緣,躁擾而轉」,就是他一動起來令你就心情不寂靜,「不得寂靜」,就是他有這樣的現象。這個「恆恆時、常常時」我們前面講過了。

《披尋記》一七四頁:

《隨所在地至不得寂靜者:此即尋思理攝。能正了知尋伺法性躁擾而轉為其相故。》

  「隨所在地至不得寂靜者:此即尋思理攝」,它就是有如是「理」:觀待道理、作用道理…這些事情。「能正了知尋思法性躁擾而轉為其相故」,為這個尋思的相貌。

戌三、結

【以如是等種種行相,於諸尋伺覺了麤相。】

  前面一共分六科;說這個得初禪的人想得二禪,他在初禪裡邊由奢摩他而毘缽舍那,就是由六種行相觀察這個尋伺的過失,覺了這個尋伺的麤敝的行相,就是厭離棄捨初禪而想要得二禪。
(2019.4.17)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