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育儿母亲节征文入选专区母亲节征文优秀作品选婚姻育儿

【婚姻育儿专题 母亲节征文】母亲节的礼物

2017-05-13  本文已影响154人  小朝清风

许久不看东方娱乐频道了,今天打开电视,无意中正好调到该频道。瞅见李小璐、范冰冰、高圆圆等女明星和自己的母亲同台献艺,尽是高颜值的母女在挑逗你的双眼,媒体肆无忌惮地利用眼球效应来为母亲节造势,其背后的动机是什么?不得而知。

然而还是挑动了我的一根大脑神经,不由自主地暗叹道:“明天就是母亲节了,该送母亲什么礼物呢?”

以往的母亲节我送过母亲鲜花,也曾男扮女装作快递小哥为母亲送过蛋糕。但今年我险些忘了母亲节,时间这么紧,准备一份巧具心思的gift 颇有难度。

那就用我的真心为笔,文字为媒,真实地记录一下母亲吧!我想这比物质的礼物更珍贵些。

母亲应该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幸运儿,她的父亲是大学教授,曾出访过很多国家。她的母亲是大家闺秀,家门殷实,受过良好教育,会弹奏钢琴,我在母亲珍藏的相册里见过外婆娇媚的模样,肖似电影《一江春水向东流》里的王丽珍。

外公外婆在上海结婚后,一同去台湾工作,在台湾诞生了我母亲。幼年时的母亲无忧无虑,有父母的宠爱,优渥的家庭环境。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外婆在生我舅舅时,因医院的一起医疗事故而撒手人寰。外婆的人生永远定格在27岁的青春年华,幼小的母亲痛失母爱,当时的她年仅3岁。

外公带着母亲和刚出生的舅舅回到上海后,不久就另觅新欢,再婚娶了一位泼辣的太太,一连生了5个子女。继母为了节省开销,辞退了帮佣。作为长女的母亲,从掌上明珠的小公主沦落为家中女仆。格林童话里的灰姑娘辛德瑞拉的命运在母亲身上真实上演。

上世纪六十年代,城市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支援边疆运动开展得如火如荼。未满18岁的母亲仿佛在无边的黑暗中盼来了黎明,她想离开那个没有爱的家庭,走得越远越好,这就是她参加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初衷。母亲的支边愿望没有受到任何阻力,很快就实现了。当她挥一挥手,告别她的原生家庭,踏上了西行的绿皮火车,她的那颗年轻的心和其他热血青年一样,兴奋地跳跃着,新疆的那片广袤热土寄托着无数支边青年的梦想和希望……

然而梦想和现实距离太远了,到了新疆才知道,荒无人烟的土地上光秃秃的。居住在土块搭建的屋子里,遇上下雨天,屋外下大雨,屋里下小雨。沙尘暴天气里,即使关了门窗躲在屋子里,耳朵里、鼻孔里还能钻进沙子。干的是庄稼汉子粗矿的农活,吃的是包谷馒头外加没有一星油水的菜汤。生产建设兵团的知青们多数是是刚出校门的学生,突然脸朝黄土背朝天,骤然的身份转变让他们很不适应。繁重的体力劳动加上水土不服、营养不良折磨着他们的肉体,远离家乡亲人的痛苦煎熬着他们的内心,抱头集体痛哭的情景司空见惯。

有些娇生惯养的知青受不了了,逃回了上海。还有一些人身在曹营心在汉,干活投机取巧、偷懒耍滑。柔弱的母亲与这些人形成鲜明对比。她每天起早贪黑,不怕苦不怕累,从一个不懂农活的城市学生妹迅速转身为兵团里的插秧能手,每年的“五一”劳动奖章和“三八”红旗手都非她莫属。

家庭的不幸遭遇反而磨练了母亲坚强的意志。“想要出人头地,就必须过得了劳动这一关”,这个坚定不移的信念在母亲的心中扎下了根,使她一次又一次地战胜困难。命运女神向母亲伸出了橄榄枝,团里领导非常器重母亲,从基层连队里抽调出她,送她去团里接受教育培训,母亲从此走上了教育岗位。

母亲的文化程度不高,但她非常好学。每天干完农活后,她虚心向懂乐器的知青讨教,勤奋练习,很快学会了拉手风琴、吹口琴、弹奏脚踏风琴。她进学校最初担任音乐老师,但她不满足自己仅仅会教音乐,还自我钻研数学,当然我的父亲当仁不让地做她的数学辅导老师。天道酬勤,母亲不仅做了数学老师,还担负班主任工作。有趣的是,母亲还做过我的数学老师呢!

母亲的好学精神不仅体现在她的教育事业上,在生活里她也常常兴致勃勃地向巧妇学裹粽子、自制香肠、做泡菜等等。新疆的生活条件虽然艰苦,但勤劳能干的母亲总是变着花样改善我们的伙食。茶余饭后,母亲喜欢拉着手风琴,我和妹妹围着母亲唱歌,父亲在一旁指挥,那个温馨的画面至今回想起来,心里还是暖暖的。

母亲利用回上海探亲的机会,购买了电唱机和晶体管收音机,这在70年代末期是很奢侈的享受,但母亲舍得花这笔钱。我们家的屋内陈设虽然简陋,但自从添了电唱机和晶体管收音机这两样宝贝,蓬荜顿时生辉。约翰·斯特劳斯的《春之声圆舞曲》、勃拉姆斯小提琴协奏曲、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等等的经典音乐时常回荡在耳边,为我们的精神生活注入了新鲜的活力。

八十年代初,中央有政策,符合一定条件的新疆知青可以返沪工作。父母亲听到这消息,高兴得手舞足蹈,他们终于可以重返故乡,自己孩子的前途也能更开阔些。父亲工作繁忙,母亲一人带着妹妹返回上海办理调动手续。

回上海的调令终于等来了,我们全家兴奋得一夜无眠。父母亲忙着包裹行李,预订搬家车辆。虽说家具简陋,但都是父母在新疆辛苦劳作攒下的家当哩!能带走的就都带走吧。军用卡车拖斗满载着我们的一家一当,当我们一家四口向送行的人群依依话别时,母亲抑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泪水涟涟,哽咽无语。父亲到底是男人,岂能泪轻弹呢?父母亲此时的心情是一致的,他们在新疆这片土地上奉献了青春年华,这里的一花一草、一枝一叶,无不浸透着他们劳动的汗水。新疆的风土人情已经渗入了他们的血液,新疆已经成为他们生命中的第二故乡。如今韶华已逝,又要拖儿带女告别第二故乡,情何以堪哪!

上海海丰农场是接纳我们的第三故乡,虽然距离上海繁华的大都市近400公里路程,但父母亲还是感叹离家愈来愈近了。在新疆大西北生活了近二十年,如今又回到了鱼米之乡,母亲终于可以品尝到她心心念念的鱼虾、螃蟹、螺蛳、蚬子等水产品,这怎能不使她感慨万千呢?巧妇有了食材,还愁做不出佳肴吗?在海丰生活的日子里,红烧鳗鲤、蚬子炒春韭、油爆虾经常是我们的桌上菜。

母亲是个懂生活、爱生活的人,更是会享受生活的人。她平时很节省,但在新鲜事物的消费理念上比同辈人超前。八十年代初期,电冰箱、洗衣机、电视机刚在市场露出萌芽状态,母亲果断掏出荷包,把这些家电一一请回家来。邻居赞叹母亲的购买力,母亲却有自己的说法:“洗衣机解放妇女劳动力,冰箱可以为孩子做冰激凌吃,电视机可以娱乐家人”。关爱家人也关爱自己,两者都不误,母亲可不想做劳碌命呢!

如今母亲已是古来稀之年,她的两个女儿都已在上海成家立业。母亲和父亲的人生,从上海出发到新疆,辗转到海丰,再回到上海,兜兜转转大半辈子,终于叶落归根,苦尽甘来。我们原生家庭四口人相聚时,共同回忆曾经的生活片段,总会唏嘘不已。

母亲是芸芸众生的普通一员,平凡的一生不足为奇。她从不抱怨命运给予她的磨难,而是披荆斩棘,在人生的道路上艰难跋涉,终于闯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路。她在家庭琐事、生活细节中身体力行,在为人处世,求知行事的过程中循循善诱,潜移默化地影响女儿的思想和行为,当我们面临人生的困难和挫折时,想一下母亲是怎么趟过去的,心中的底气油然而生。母亲引领着我们用勤劳和智慧去构筑一个充满阳光的家园,从这一点来说,她又是一个不平凡的母亲。

母亲勤奋好学、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一直保持至今。智能手机、支付宝、淘宝购物、嘀嘀打车这些新生事物,母亲样样玩得转。我很欣慰拥有这样的母亲。

有一天,我悄悄问母亲:“如果外婆医院里没有发生那起医疗事故,你会是什么样的人生?”母亲平静地回答我:“如果是那样,也就不会遇见你的父亲,你也不会来到这个世界上”。

生活就象一杯美酒,不经三番五次的提炼呵,就不会这样甘醇可口。

天堂里的外婆看到自己的女儿开枝散叶,看到自己的孙辈、曾孙辈蓬勃成长,生生不息,不知作何感想呢!

母亲,当你看到女儿的这篇文字,你又作何感想呢?

祝福普天之下所有的母亲平安!快乐!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