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静兼修

李凤山师父说:
唯有动静兼修、动静合一、动中有静,才能达到真正的「定静能生慧」。
静坐的目的
很多人都没有静坐、没落实动静兼修;只做甩手没静坐的话,气血就比较没有彻底回流五脏六腑。《李凤山师父平甩功》一书中有提到:「我们应该养成静坐的习惯,不管怎么坐都可以,目的只是让自己稳稳地、静静地、安心地、无私地、无邪地坐在那边。」要把静坐当作是锻炼的一种,动静兼修,内外兼养。每次练完平甩之后就去静坐,使身心灵更加统一。借由专注的平甩、稳稳的静坐,将达到「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的境界。
动中有静:当我们好好的甩,甩到身体虽然是动的,会发现内心越来越平静。
静中有动:平甩练完之后要静坐,身体虽然是安安静静的,都没有任何的动作,但是体内的循环是川流不息的。
静坐要诀
甩完之后,先短暂静站调调气,而后静坐调呼吸。静坐就是安安心心的坐正,帮助气血有效回流。
静坐前可以喝点温开水。静坐从坐开始,坐多久算多久。不要以时间长短为主。
闭上眼睛,一开始先静坐三、五分钟,慢慢增加时间,不心急。
静坐重点在于调息,也就是在呼吸上下工夫,呼吸要诀「细慢长匀」,即能汰换体质,带来极大的调整力,因为好的呼吸使头脑清醒,并能提升意志力。
梅门的养生法崇尚自然,不刻意人为操作气感运行。静坐时脑袋放空,不要刻意去冥想、幻想、意图以意念控制气感,保持全然的放空。
若不易放空,就把重点放在调息上,稳定的呼吸。
《李凤山师父养生之道》一书中有提到:「静坐时最好能采用深呼吸来调整,吸气吸到丹田,吐气放松。因为深沉的呼吸可以快速调节心跳以及稳定情绪。」
静坐的姿势
静坐的细节请参考师父《养生之道》的「虚领顶劲」章节。其实就是全身放松+三椎(脊椎、颈椎、腰椎)要一直线,不驼背。
静坐最好是方便坐(即两脚轻松的交叠在身前),或者坐在椅子上也可。
坐垫的高度以自己舒服为主,因为每个人都不一样。每个人可以试试静坐时调整打坐垫的高度,使打坐更舒适。

2019-7-9 平甩50分钟+静坐20分钟
连续练习平甩功第1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