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傻天书》:啥叫“成为你自己”?(7)
今天认真阅读了《太傻天书》的第二章:真实与虚幻的对话中《2-2 真正的自己》部分,P80-93。读完,我再问自己:什么叫“成为你自己”?我常常听到这句话,却并不理解这句话真正的含义。
为了加深对“成为你自己”更为深刻的理解,我又特地拜读了周国平的《成为你自己》。
我依然不知道如何才能成为自己,显然这句话是不被太傻认可的。不过着并不妨碍我浅谈对“成为你自己”的浅见。
首先,悦纳自己的全部,尤其是自己不喜欢那部分。
接纳自己,主要体现在接纳自己的不足一面,包括个人自身条件和遇到的事情。
太傻说:“一个人不论天赋高低,只要能够意识到自我的独特性并勇于承担起对它的责任,就都可以活得不平庸。”
人本性有希望被看见并被欣赏的需求,每个人的需求强烈程度不一样。
事业、生活和人际关系等方面遇到太多挫折的人,往往会因为经受太多的磨难而产生自我否定或者自卑心理,他们对被看见和鼓励的需求较为强烈。
我也看到很多自身条件并不好,遇到劫难的人依然可以保持乐观的心态,并取得较大的成绩。比如“山东省道德模范”、 “山东省五四青年奖章”、“最美轮椅姐姐”刘晓清,她渴望上学却因为残疾不能上学,靠趴着支撑自己硬是练就一手好的书法和绘画技能。她说:“只关注自己拥有的,并努力把自己能做的事情做好,你就会快乐!”
刘晓清作品 刘晓清作品 刘晓清作品悦纳自己的全部,也要悦纳周围的人事物包括环境的全部。降低对自己、对人、对事、对环境的要求,允许自己犯错、平凡、哭泣和任性等等,接受自己以及与自己相关的一切人事物包括环境本来的样子,让他们保持自己的状态好啦,让内心慢慢平静下来。
其次,向内多关注自己的需求,多做让自己开心的事情。
我们置身于一个非常复杂的社会中,我们往往向外关注太多,而忽视了自己的需求。
比如,看不惯一个人的行为或者观点等等,就控制不住要与对方抬杠,或者吐槽一番,甚至修理他们一顿。
看不惯的人事物多的是,多数是无法改变的。外界如何,又能影响我们什么?说白了,那些对于我们都是虚幻的存在,我们必须从虚幻的情绪和生活中挣脱出来,才能让自己安静下来,才可能有时间和精力去关注自己真正的需求。
我以为自己真正的需求就是做好当天应该做的建设性事情,快乐而充实地过好每一天。
好,从此刻开始,把关注度聚焦到自己的需求大道上来,一旦思想开小差立马拉到正道上来。
最后,我以为要放松,敢于做自己。比如出门想蹦蹦跳跳几下,那就蹦吧,自己开心就好。也许有人会说几句自己不爱听的,然而相信这个社会很包容,只要你自信满满去蹦跳,去开心,流露出的是自信、独立和乐观的阳光状态,最终收获的一定是欣赏大于不屑。
最后,努力做不被别人定义的人生,增强自己选择的自信。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这是很多人对自己被定义的行为和人生冠冕堂皇的解释。我也曾非常迷信这句话,以为存于社会,必须同流合污,融入社会才行,往往因为任性、执念和舒适而忽略了自己和关系密切人的需求,真是得不偿失。
然而,慢慢我发现,是我误解了这句话的积极含义,又让这句话为自己的固执、愚蠢、懒惰和妥协背了黑锅。
很多时候不做自己会更舒适,所以很多人才轻松选择了“随波逐流”,不愿意去费心思考,也不愿意走自己那条孤独、艰难又可能被别人冷眼相看的路。于是一辈子走的都是别人的人生,或者很多人混合的人生,完全没有了自己。
说到最后,我想到了孩子出生的时候,他们的大脑没有任何病毒,饿了就哭,想睡了救睡,他们安安静静地心无杂念地去做自己想做的一切。于是短短两年,孩子可以掌握一门语言,说得很棒,比十岁以后拼命学习十年的水平都棒。差别在哪里?小孩子,只想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一直在做自己,并无杂念和被外界定义,而十岁以上的学生,大脑早被病毒攻击,家长、学校和社会的期待,自身的欲望等等,早已经不再是纯粹的自己了,内心已经混沌一片,被病毒阻碍,学习和创造力大幅下降。
当有一天发现自己浑浑噩噩的时候,才发现走完大半生,从来没有真正为自己活过。那么,当醒悟的时候,开始做自己吧。
做不被定义的人生,不仅是要做自己,还是做一个更为高效能的自己。
啥叫“成为你自己”,我理解依然不够透彻,不去想啦,想到的开始行动,追随太傻的路上继续悟着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