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的开国皇帝——汉光武帝刘秀
刘秀,是汉高祖刘邦的九世孙,出自汉景帝子长沙定王刘发一脉,刘秀的先世,因遵行“推恩令”的原则而从列侯递降。到他父亲刘钦这一辈,只是济阳县令这样的小官员了。每一个了不起的皇帝出生时都会天降异象,已经成了惯例了,他出生的时候,有赤光照耀整个房间,当年稻禾(嘉禾)一茎九穗,因此得名秀。元始三年(公元3年),刘钦去世,年仅9岁的刘秀和兄妹成了孤儿,生活无依,只好回到祖籍枣阳舂陵白水村,依靠叔父刘良抚养,成了普通的平民。由于刘秀勤于农事,而其兄刘縯好侠养士,经常取笑刘秀,将他比做刘邦的兄弟刘喜。新朝天凤年间(公元14年―公元19年),刘秀到长安,学习《尚书》,略通大义。

汉哀帝死后,王政君之侄王莽连立汉平帝、孺子婴两幼主,其地位历经“安汉公”、“摄皇帝”,表面上几乎就是昔日周公摄政的再次重演。初始元年(公元8年),王莽废孺子婴(刘婴)为定安公,正式代汉登基称帝,建立了新朝,建元“始建国”,西汉在历经214年的统治后终于灭亡。
新莽末年,因其推行的改革盲目崇古,不切实际,又触动了上至豪强、下及平民的利益;加之水、旱等天灾不断,广袤中原赤地千里、哀鸿遍野。终于,在新莽天凤年间,赤眉、绿林、铜马等数十股大小农民军纷纷揭竿而起,大批豪强地主也乘势开始倒莽。顿时,海内分崩,天下大乱。
他的长兄刘演结交天下豪杰,欲趁乱起兵,刘秀则处事极为谨慎,一直在观望时局。后来确实天下大乱后,才会同大哥刘演打着“复高祖之业,定万世之秋”的旗号,于舂陵正式起兵反莽。刘秀作为没落贵族,召集的都是南阳本土的宗师子弟,因为在舂陵起兵,所以也叫做舂陵军,主力就是南阳的刘氏宗室和本郡的豪杰,兵少将寡,装备很差,甚至在初期,刘秀是骑牛上阵的。
当时的绿林军和赤眉军都是人多势众,刘秀为了增强反莽力量,舂陵兵与新市、平林、下江这三支绿林军中的最大的主力进行了联合,从而扩大了相互的力量,并先后于沘水、育阳等地与新莽的征讨大军激战,大破莽军,更始元年(公元23年),西汉宗室刘玄被绿林军的主要将领拥立为帝,建元“更始”,是为更始帝。刘演及南阳子弟都极为不满,只是人在屋檐下,只得暂且屈身,刘演封为大司徒,刘秀封为太常偏将军。更始政权建立,复用汉朝旗号,此举大大震动了新朝,王莽即遣大司空王邑、大司徒王寻发各州郡精兵共四十二万扑向昆阳和宛城一线,力图一举扑灭新生的更始政权。

接下来的一场战役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昆阳之战,既是刘秀的成名之战,也是覆灭王莽政权的关键战役,此战涉及内容较多,本文不详细进行描写,感兴趣的可以进行了解。中间有各种奇怪的事情发生,所以才有了刘秀的各种传闻,如大魔导师,如位面之子等等,似乎他就是这个时代的宠儿,是上帝之子,自带主角光环。以两万打四十万,感觉只有小说神剧里面才有的情节,就记录在史书里面。此战过后,新朝号称百万大军的主力覆灭于昆阳城下,三辅震动,新莽政权土崩瓦解。更始元年九月,绿林军攻入长安,王莽死于混战之中,新朝覆灭。
在昆阳立下首功的刘秀没有得到应有的封赏,他正在马不停蹄的南下攻城略地,此时噩耗传来,他的大哥刘演被更始帝所杀,刘秀没有冲冠一怒,而是愈发谦逊,他为了不受更始帝的猜忌,立马回去谢罪,并表示是自己兄长犯上,更始帝看刘秀谦逊,而且人家立了大功,也觉得内疚,就封刘秀为武信候,刘秀在受封武信候不久,迎娶了心目中的女神,豪门千金阴丽华。刘秀早年的两个梦想,他早年曾偶遇美女阴丽华,但是当时还是屌丝一枚,人家美女姐姐根本也不会理他,他有一次看到保卫首都的警察局长,很是威风,就涌现一个梦想,仕宦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如今他身为三军司令,又娶到了女神,真的是人生赢家了。

刘秀明白,即便暂时更始帝不猜忌自己,长此以往,自己早晚会和大哥一样被除掉,此时虽然王莽政权覆灭,但是黄河以北的地区还未归附,赤眉军在山东发展迅速、声势日益壮大,还有“河北三王”、铜马、尤来、隗嚣、公孙述等等割据势力,刘赐对刘玄说:“刘秀是去河北招抚的最佳人选。并且河北一带只能是刘秀去才合适。”再说,能不能摆平河北,决定更始政权的命运。当时南方流行一个童谣:“得不得,在河北。”还有人怕刘秀做大,不肯让刘秀去,更始帝也在犹豫,这时刘秀听从冯异的建议,巴结左丞相曹竟,最后更始帝听从曹竟的建议,派刘秀以大司马身份北渡黄河,镇慰河北诸郡,刘秀到河北后,听从他的好朋友邓禹的建议“延揽英雄,务悦民心,立高祖之业,救万民之命,以公而虑,天下不足定也!”见刘秀在河北逐渐壮大,更始帝派人接替刘秀,刘秀觉得回去没有活路,就和更始帝决裂,杀了来的人。
公元25年六月,已经是“跨州据土,带甲百万”的刘秀在众将拥戴下,于河北鄗城(今河北省邢台市柏乡县固城店镇)的千秋亭即皇帝位,建元建武。刘秀为了表示重兴汉室,依旧采用汉的名号。接下来他击灭赤眉,扫平关东,得陇望蜀,一统天下。自建武元年至建武十二年(公元36年),刘秀登基后用了十二年的时间终于克定天下,使得自新莽末年以来四分五裂、战火连年的古老中国再次归于一统。

刘秀和其他开国皇帝比有这么几个好处,一个是他不杀功臣,这个我们知道,除了秦始皇外,后代的开国功臣在国家建立后都没有好果子吃,如刘邦,如朱元璋,但是刘秀善待功臣,分封三百六十多位功臣为列侯,给予他们尊崇的地位,只解其兵权。后代赵匡胤杯酒释兵权是这个的淘宝版。这其中的原因也很多,此时刘秀年纪也不大,三十几岁,他自己就是打仗的小能手,不怕这些功臣宿将。但是刘邦和朱元璋还有其他一些开国皇帝和刘秀不一样,他们登基时年事已高,而且不同的是刘秀是时刻紧握军政大权,而其他如刘邦,他为了拉拢这些将军,分了很多异性王,这些人的实力足以灭掉刘邦,如韩信,这就如头上悬把宝剑,很多帝王都是在自己临死前处置掉这些将军来绝后患,如汉景帝临死前除掉周亚夫,为汉武帝铺路。

第二个优点是他不好大喜功,大凡开国皇帝或者胸有抱负的皇帝都想做些可以名传千古的大事,国内平静之后都会搞点事情,打打邻国,打打匈奴,可是我们这位会打仗并且有真本事的刘秀同志,并没有迷失自我,他深刻认识到百姓经历多年的战乱,经不起折腾,需要休养生息,公元51年,朗陵侯臧宫、扬虚侯马武上书:请乘匈奴分裂、北匈奴衰弱之际发兵击之,立“万世刻石之功”。光武却下诏:“今国无善政,灾变不息,人不自保,而复欲远事边外乎!不如息民。”。这点比历史上臭名昭著的商纣王帝辛和隋炀帝杨广就要强很多,因为刘秀能量民力,而上两位则一味的好大喜功,没有清楚意识到此时的情况,步子迈得太大会扯到的。
刘秀上过当时的最高学府太学,虽然没毕业,但是绝对是高材生,家里是贵族,虽然没落了,但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他的人脉足够支持他在初期创业,他会打仗,他能在昆阳之战以两万战胜四十万,虽然人数上可能有些夸张,但这种以少胜多的战役不是随便哪个人都可以的。
长得帅,出身贵族,学问高,会打仗,心胸宽广,就是这样一个优秀的人在那个黑暗的世界,披荆斩棘,最终登上皇帝宝座,统一华夏。他仿佛除了晚年有些迷信外,没什么缺点。
历史上对刘秀的评价也几乎清一色的好
毛泽东:①最有学问、最会打仗、最会用人的皇帝。②人常说“秀才造反,十年不成”。刘秀是个例外,十年不鸣,一鸣惊人。他在家读书,安分守己,一旦造反,倒海翻江。轰轰烈烈,白手起家,创建了一个新的王朝。
黄留珠:在中国的历代帝王中,汉光武帝刘秀是唯一一个同时拥有“中兴之君”与“定鼎帝王”两项头衔的皇帝。刘秀的“中兴”,是重建了一个新的王朝,只不过这个新的王朝仍然沿用了“汉”的称谓罢了。
南怀瑾:在中国两千年左右的历史上,比较值得称道,能够做到齐家治国的榜样,大概算来,只有东汉中兴之主的光武帝刘秀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