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视阅读的艺术——筛选机制与粗浅阅读实践——《如何阅读一本书》读
郑重声明: 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先附上,上一篇的笔记
解码知识密码:如何用四个层次榨干一本书的价值?——《如何阅读一本书》第二、三章读书笔记2 - 简书
以下是我个人观点和书籍内容中的笔记,内容不一定对,仅供参考,也欢迎讨论。
承接上一篇笔记,这是我写《如何阅读一本书》的第三篇笔记。
前两篇笔记讲述了,阅读的四个层次,并且展开讲述了第一个层次所讲述过的前四个阶梯,我想我是过度过了这个层次,也许只有以后养育孩子进行教育的时候才需要重新捡起这本书来思考其中的问题。
第四章开始讲述第二层次的阅读,也就是检视阅读。
对于这个层次而言,最重要的目的就是筛选机制通过这个筛选之后可以判断这本书到底有多大的价值?经过判断之后就可以知道这本书到底适不适合长期使用。
一般上很多书都会很用心的设置前言和目录还有后记。通过这三者可以领会到这本书所想表达的中心思想。作者表示在后记会把这本书所表达的内容进行综合的一个重点位置。
我感觉确实如此,那些很水的书,目前是碰到两种情况,一种是前言就很水整本书读下去也很水只是浪费时间。第二种就是前言的内容反而是精华,后续的内容只是对前言的反复重复和填充,整本书的价值基本没有。从这个角度而言我确实浪费了不少时间呢。
作者也提到了目录在这段时间开始的落寞,但是现在这个时代人工智能技术的爆发书籍也提供ai大纲,其实也是一个很有趣的方法。不过这也和导论一样不适合在粗浅阅读之前这样浏览。很容易形成偏见。
接下来继续详细讲述检视阅读的方法。:
第一个就是粗浅阅读,不管怎么样都先把那些自己认为好的书籍完整读一遍,不要管这本书里面有那些让人十分迷惑的点,因为当你有总体的视野之后,这个问题其实会有另外一种理解方式。
阅读速度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在这个时期要保证一定的阅读速度,对于专业的书籍要保持一定的速度,对于那些轻松的书籍而言可以速度更快一些,这样可以快速的浏览整本书的内容。
手指和书籍的互动也很重要。有很多书籍会让我们读的时候很犯困,在这个时候最好的方法就是用手指跟随阅读到的内容进行。我平时主要用的是微信读书,我看到有趣的内容会进行划线,以前不这样操作经常在地铁里面看着看着就睡着了。一点有意义的内容都没学到。
目前先写道这儿明天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