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文家散文简友广场

胶东方言考/擘,剺,宾服,脰枕

2024-04-20  本文已影响0人  舒雪洁

例句:把馒头擘开,俩人一人一半。

用手把一件东西两分开,普通话谓之“掰”(bai),而胶东人谓之“擘”(bo)。孰非孰是,究有何因呢?

从构词来看,“手”加“辟”(读bo,折裂之意)为“擘”。司马迁曾记载人们较为熟悉的专诸刺王僚的历史故事:“使专诸置匕首鱼炙之腹中而进之。既至王前,专诸擘鱼,因以匕首刺王僚,王僚立死。”(《史记·刺客列传》)这里的“擘”即以手分裂,也可以写做“捭”。二“手”加“分”为“掰”,很象形,但不是一个古字,而是从“擘”引申而来。由此可见,胶东人对“擘”的使用,更加切合古意。

另外还有两个字和擘同义,这就是老一辈胶东人常用的“抈”(yue)或“搉” (que)。

比如,我抈断了一双筷子;他搉了一根树枝儿当拐杖。

抈,折也。从手,月声。与刖略同。——《说文》

搉,敲击也。从手,隺声。——《说文》

剺”,[lí],“剺”字释义为割开,划开的意思,泛指用较为尖利的刀具割裂某种事物。

唐·杜甫〈哀王孙〉诗:花门剺面请雪耻,慎勿出口他人狙。

“剺”字在胶东地区的应用,多见于街头吵架时相互威胁的语言,如:“我剺了你个婢养的”。

通常事物需要“剺开”时,操作者普遍小心翼翼,防止出现误伤,“剺开”的应用,迥异于菜刀切开,斧头劈开等,“剺”字同样是自古汉语流传至今,仍在应用的典型。

宾服:这也是一个典型的古语。胶东话里问人服不服气往往问“你不宾服?”。还有如果某人做事连续出错,让人无语,常说:“我真宾服你了,你得拙死?”这里的宾服就含有讽刺和恨铁不成钢的意思了。

《史记》载曰“夫先王之制,邦内甸服,邦外侯服,侯卫宾服,夷蛮要服,戎翟荒服……”古代——周以前吧,包括周——以天子的国都为中心,向外方圆每五百里有一“服”,各“服”因距离天子国都的远近而有不同的纳税、上贡制度。天子国都四面以外五百里为“甸服”,此乃天子脚下,王权所及之地,后世叫做“京畿”。甸服外五百里的区域便是“侯服”,此为诸侯所辖之地。侯服以外五百里的区域叫做“宾服”,宾服就有点远啦,距国都千里之外,诸侯尚且不及,何况天子,虽然王权不及,但《季氏将伐颛臾》中孔丘言道“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让远人自己主动地来归顺、服从,此谓“宾服”。再往外便是“要服”、“荒服”,与本题无关,就不一一解释了。

脰枕,胶东地区称枕头为“脰枕”[dòu zhěn],“脰”字的释义是脖子;颈部,关于“脰”字的应用,较早见于《史记》:“王蠋曰:“忠臣不事二君,贞女不更二夫。齐王不听吾谏,故退而耕於野。国既破亡,吾不能存;今又劫之以兵为君将,是助桀为暴也。与其生而无义,固不如烹!”遂经其颈於树枝,自奋绝脰而死”。

“脰枕”一词,更能表现出“脰”在枕上,相对于“枕头”一词更为直观形象。

擘,剺,抈,搉现在已很少有人说了,宾服,脰枕还有很多人在用。那些你认为土到掉渣的方言土语,恰恰是具有高大上出处的古汉语。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