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治·桑:他不是盼望之中的神,那么便是必须推倒的偶像

2018-12-03  本文已影响0人  Aria_J

(一)

大自然中的玫瑰花,绚丽芬芳,爱美的人们都喜欢用它来表示热烈的情感。如果用它来形容一个女人的话,再贴切不过了,迷人的芬芳中,带有危险。

在19世纪的法国文坛,有一位女性作家,她既有男性的才干,又不失天使的禀赋;她是强有力的,又不失温柔。

她就是独一无二的乔治·桑。

她永远是法兰西的骄傲。这位荣誉缠身的女性是完美无缺的。她像二月革命的领袖巴贝斯一样有着一颗伟大的心灵;像巴尔扎克一样有着伟大的精神;像浪漫抒情诗人拉马丁一样有着伟大的灵魂。在朱塞佩·加里波第曾创造过“两个世界的英雄”奇迹的时代里,乔治·桑创作了无数杰作。

乔治·桑,原名露西·奥罗尔·杜邦,由于父母早逝,所以她从小由祖母抚养。祖母为了把她培养成一个淑女,费尽苦心,而乔治·桑没有令祖母失望,小小年纪便已露出卓尔不群的才华。

幸福的婚姻是爱情的升华,是命运的安逸和宁静,而不幸的婚姻则是爱情的地狱,是命运的无奈和辜负。乔治·桑的不幸命运便归罪于婚姻。

18岁时,她嫁给了贵族青年卡西米尔·杜德望成为男爵夫人。她还在浪漫幸福的家庭生活的梦幻憧憬中,这个粗俗的男人却很快打碎她的美梦。于是,她开始绝望,最后无法忍受平凡而平淡的婚姻。在“离婚”还没出现在社会生活字典中的情况下,她做出了那个时代惊世骇俗的举动:坚决与丈夫分居,逃离并弃家出走,与情人一起来到巴黎,演绎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爱情故事。

巴黎的生活让乔治·桑开始一层层地蜕变,抽雪茄、饮烈酒、骑骏马、穿长裤,一身男性打扮的她终日周旋于众多的追随者之间。这在19世纪的法国是一种惊世骇俗的举动,尤其为上流社会所不容许。这些不寻常的举动很快就使得乔治·桑成为巴黎文化界的红人。

(二)

在人的一生当中,或者是一首乐曲的某个音符,或者是一幅画面的某个意蕴,或者是一首诗歌的某个词语,或者是一件雕塑的某个造型,而这个女人就像是一面旗帜,与男权抗争的旗帜,也像一个甩不掉的影子,反映在她一生浩瀚的创作里。1832年,她第一次以“乔治·桑”这一颇具男性的笔名发表了第一部长篇小说《安蒂亚娜》,使她一举成名,从此一发而不可收拾。

在小说里,乔治·桑提出了妇女解放问题,对妇女屈从于男子社会秩序进行了抗议。她借主人公安蒂亚娜的口说:“我不跟你们供奉一个上帝,可是我更尽心也更纯洁地供奉我自己的上帝。你的上帝是男子的上帝,是一个男子,是一个国王,是你们种族的创始人和保护人。而我的上帝是宇宙的上帝,是创世主,是救世主,是一切生命的希望。你的上帝使万物皆备于你一人,我的上帝使他创造的一切生物都互相帮助。”

当遥远东方的男人还在三妻四妾、左拥右抱的时候,在美丽的法兰西大地上,一个小个子女人竟然发出要实行“一妻多夫制”的声音!

这种呼喊是如此的大胆,这种宣扬是如此的叛逆。一妻多夫!不要说是那时候,就算是拿到今天,这样的女人也是一位奇女子。

刹那间,她的话语让无数的女人内心深处最柔软的那份感情有了着落,甚至激动得痛哭流涕,当她们被沦为男人情欲的发泄对象后,谁都不曾看到她们身后的创伤。而乔治·桑,在这个时候成为了女人们心中的英雄,是倡导女性解放的先驱。她曾借自己的作品公开宣称:“婚姻迟早会被废除。一种更人道的关系将代替婚姻关系来繁衍后代。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既可生儿育女,又不互相束缚对方的自由。”

“女权”,多么神圣的词语,女人天生就应该是男人的附属品?女人这个性别对于乔治·桑来说,在那个时代,曾给她带来太多的非议。

在当时的法国,一个自由的、不羁的、充满活力的男人,是一个伟大的生命;而一个拥有这样生活的女人,则是一个肮脏的女人。乔治·桑却偏偏背道而驰,她像风流的男人一样,同时拥有4个情人,并把情人看成是自己的玩偶一样。

她要向男权主义挑战,要与男性在思想上平起平坐,于是她开始虏获各种各样的男人,诗人缪塞、作曲家兼钢琴家肖邦和李斯特、文学家福楼拜、梅里美、屠格涅夫、小仲马和巴尔扎克、画家德拉克洛瓦等。不管是诗人、作家,还是作曲家、钢琴家,只要是她的“情感俘虏”,都将成为她庞大情人队伍中的成员。

乔治·桑是个矛盾体,一面顺从现实生活,一面又与现实生活格格不入,谁也无法理解她的内心世界,就像人们无法理解她对政治的热衷和投入、无法相信她已经具有相当强烈的社会主义思想。

(三)

爱情总是悄然来临。1836年,乔治·桑结识了一个儒雅而又温柔的男子,这个人便是比她小6岁的肖邦。这位音乐才子初见乔治·桑时并没有多少好感,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越来越觉得,他可以尽情地向乔治·桑倾诉内心深处的情感,于是他们深陷在心灵的撞击、情感的共鸣中。

在生命里,总有一种付出是无怨无悔的。在他们生活在一起的9年里,乔治·桑给予了肖邦细心的照顾,甚至无限的创作灵感、激荡的情感。肖邦在这段时间里,作曲生涯达到了最高点,鸣唱“天鹅之歌”的岁月。

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肖邦说:“我真想见她一面……”伟大的音乐家就这样带着遗憾离开了人世。乔治·桑在他的生命里占有无可取代的地位,有的人说,是乔治·桑点燃了肖邦的创作灵感激情,使肖邦攀登上音乐事业顶峰。无可否认,在他们分手后,肖邦的确再也没有创作出具有影响力的作品。但是也有的人说,是乔治·桑毁灭了肖邦,她那热情似火的爱情使肖邦的病情加重,最终过早离世。

他们的结合,带着那个时代的痛苦烙印。她被赞美成伟大的女性,又被辱骂成放荡的淫妇,没有人能够接近她的爱情世界,没有人能够理解她的绝望心理。乔治·桑没有见肖邦最后一面,但是在得到肖邦的死讯时,她泪流满面……

1836年之后,乔治·桑结识了一些资产阶级自由派及空想社会主义者,受这些人的影响,她开始关注社会不公现象并创作“社会问题小说”。在这段时期,她创造了文学作品《康素爱萝》和《安吉堡的磨工》,并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随着社会政治动荡不安,乔治·桑的目光从“社会问题”开始转移到“田园生活”,远离了动荡不安的社会现实生活,向往一种安静、平淡的田园生活。这种美好的情感在她的著名的田园小说《魔沼》中表露无遗。

她带着这种美好的期待,隐居家乡,平静地度过了晚年生活。远离了城市的喧嚣,告别了少年时的冲动,只求安居一片净土,悠然自得。一切的不平凡就像她梦想中的那样发生过,随后在博大而深远的平静中又逃逸得无影无踪。她开始描写农民的生活,追求返璞归真、回归自然。

1876年,乔治·桑安详地离开了人间,享年73岁。

乔治·桑与我们永别了,但是她的女权思想却始终留在历史的长河中,终有一天,谁也无法抹杀这个女人的成就。几乎让所有人大感意外的是,经过漫长的将近一个世纪的沉埋、忽略,甚至遗忘,法国人突然想起了乔治·桑,并将2004年命名为乔治·桑年。让我们一起悼念这个女人留给我们的一切吧!让我们在静静的沉思中,向那些伟大的离别者为我们预言将要到来的伟大女性致敬!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