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37—暂停现实,与孩子置换角色
读书打卡第️️37天
阅读者:#湘女夺秦
阅读书籍:《游戏力》
作者:劳伦斯•科恩
页码:P119~P135
内容:暂停现实,置换角色
摘要:
现实中的各种规矩,在游戏中被暂时叫停,这让游戏充满了魔力。
孩子需要很多游戏来置换角色、暂停现实,需要拥有主导权。他们需要扮演更有力的角色——英雄、公主,或者完美的学生。
对于不公平、不愉快的事情,孩子最常用的办法就是通过新的游戏编出新的剧本,创造出新的现实。
角色互换,对恢复孩子的自信特别有帮助,能帮助他们摆脱无力感的困境,克服恐惧等被压抑的情绪。
以温柔的方式,帮助孩子回忆所害怕的事情,从而完成疗愈,最终将恐惧释放出来。
大人同样需要讲出自己的故事,相互分享养育过程中的苦与乐,尤其是那些痛苦、尴尬的或可怕的事件与感受。
即使孩子的学习很好,他们仍会觉得自己不够聪明,特别是当别人能做好一些事情,而他自己还做不好时。
在这时候,角色互换也会派上用场,我们可以扮演不擅长某件事情的人,帮助孩子抵消无能的感受。
恐惧的作用,是让人本能地躲避自己害怕的对象。
恐惧不是通过逃避就能消除的,我们只有面对它,才能消除它。
我们可以发起一个好玩的游戏,和孩子相互扮演他恐惧的东西,让孩子发现,恐惧能够克服,自己也能从克服恐惧的过程中获得自信。
孩子想要一遍遍地看恐怖电影和过度暴力的电视节目,不是因为他们喜欢,而是陷入了恐惧的循环中。
我们可以扮演既可怕又笨拙的坏蛋或怪物,从而引出孩子的笑声。
笑声可以帮助孩子从攻击性或恐怖性的情节中走出来。
孩子常会说:“我讨厌你”或者“你这个笨蛋”之类的话,父母会因此而气恼。
但是孩子不会主动蜷缩到你怀中,直接哭诉说:“没有人喜欢我”,尽管这是他们真正想表达的感受。
我们必须透过他们的方式,读出他们想要传达的意思:他们此刻心里非常难过,非常需要我们的帮助。
我们与其大声训斥他们无理或者关他们禁闭,倒不如假装伤心地说:“什么,你叫我笨蛋?天哪,没有人喜欢我!”
为了缓解亲子间的紧张气氛,我们可以把现实情况变成假想游戏。
比起角色置换,这个技巧更简单,但却同样有效。
心理学家格林斯潘写道:“进入假想游戏,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飞跃之一。”
假想游戏对于象征性思考能力:抽象思维能力以及创造性的想象力,都有很高的要求。
一旦开始假想游戏,就应该热情地投入到自己的角色中,帮助孩子丰富情节,引入冲突或挑战,为游戏作旁白等等。
我们可以通过所扮演的角色莱夸大紧张和焦虑的感受,而这些感受,可能是孩子在现实中一直在试图逃避的。
孩子都需要释放攻击性,只不过要找到社会规则所接受的攻击目标。
孩子爱玩超级英雄之类的游戏,是因为他们有相应的需求,禁止只会让孩子将游戏转入地下。
加入孩子们的游戏,和他们一起玩,那么在游戏失控或者过于暴力时,你才有可能及时进行引导和干预。
真正的假想游戏是自由和自发的。
真正的假想游戏的剧本是充满想象的,一定会不断地演进变化。
然而大部分游戏中,孩子演出的都是大人编好的剧本,而不是自己创作的。
充满暴力的节目,如恐怖片、职业摔跤节目等是最糟糕的。
荧幕上不停重复上演的东西,扼杀了孩子的想象力,即使他们从电视前转移到游戏中,他们都游戏也一成不变地遵循着电视里面的内容,最终变成无聊或者暴力游戏。
这种暴力不是游戏式的假想运用,而是真正的攻击行为,不计后果,充满危险。
如果我们完全让孩子去疯玩暴力游戏,而不是给孩子创造自由的空间,就等于把孩子交给了媒体,而媒体将动用一切令人难以抗拒的手段,迫使孩子带着武器进入游戏和想象中。
你既不能禁止,又无法忽略,那你能做什么呢?那就是和他们一起玩!假装你被“爱之枪”射中,爱上了孩子;或者假装你受伤了,让孩子来照料你的伤口……用能够引发笑声的方式来进行游戏。
让孩子掌握解读媒体信息的能力,而不是做一个被动的消费者。
媒体比我们要有趣得多,好玩得多,所以孩子就把我们剔除在外,我们也把他们排除在外。
玩具商、音乐业、电影业、都把孩子和青少年看成一个巨大的市场,把孩子定位为可以榨取的消费者。
当孩子和青少年开始成为市场,那么相对于资本积累来说,他们的健康和幸福,就都要退居次席了。
在许多国家,自发而自由的游戏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那些可以赚钱生财的游戏。
有些孩子已经到了不给买玩具就不会玩游戏的地步。
同时,学校里的游戏时间越来越少,甚至连幼儿园都加入越来越多的学业准备,为的是让孩子在今后成为社会机器中的合格零件。
拔掉电源,和孩子一起来游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