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集 神妖故事
王文才
《撩开夹门关的面纱》第七篇:传奇故事
第六章 神妖故事
第一节
乾隆爷下旨:挖断山
——挖断山的传说
![](https://img.haomeiwen.com/i15432417/6b96a4a2900a81ea.png)
夹门关之卧龙山,在四川省邛崃市西南王店社区,距夹关集镇7公里,距临邛古镇约30公里。
挖断山是由五座连绵起伏的山构成,形似一条五节之龙。前面一大坝名叫沉坝,极像一张方桌,方桌中间一圆形的山叫棋盘山,仿佛一枚大印放在桌上。此地形被赞为“左手弯怀按方桌,右手弯怀握大印”。山形犹如一条蛟龙横卧大地,龙头直伸到鸡公嘴仙人洞口,酷似蛟龙张着大口在饮白沫江的水,因而得名卧龙山。
相传,乾隆末年,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势如破竹。皇帝宝座摇摇欲坠,江山危在旦夕。乾隆皇帝怀疑,可能是民间什么地方的风水出了问题,就派遣宠臣遍天下微服私访。结果在四川邛崃发现卧龙山地形奇特,隐含着将有王者横空出世。宠臣找到了原因,断定如不破其地脉,此处必将出现一个“草寇皇帝”,与乾隆争夺江山。于是,立即将此发现上奏乾隆,乾隆降旨,调集乡民挖山破穴。
![](https://img.haomeiwen.com/i15432417/d59d7dea1afb7c19.png)
宠臣向邛州府传达圣旨,州官亲临现场,带领十多个乡民,在“卧龙山”的龙腰上挖土破穴。谁知,头天挖去泥土的缺口,第二天又复原了,好像没有动过土一样。州官把这现象报告朝廷,朝廷不相信有此怪事,便又派宠臣上山督阵,并且将挖山的乡民增加到几十人。可是,白天挖去的缺口,到了晚上夜深人静时,又悄悄地复原了。就这样,挖了又复原,复原又挖,一直闹腾了一个多月。州官和宠臣都拖得筋疲力尽,卧龙山仍旧完好无损。
宠臣黔驴技穷,只好将这一情况如实地上报朝廷。乾隆怀疑有乡民作祟,立即降旨,从宫中挑选精悍皇兵皇将数十人,前来挖山破穴。谁知,皇兵皇将也不顶用,照样是白天挖出的缺口,晚上又合起来。宠臣怀疑乡民中有高人作法捣乱,一到晚上就指挥皇兵皇将把缺口团团围住,持枪守卫,通宵达旦。就这样,宠臣仍不放心,自己在缺口上架设床铺睡觉督阵。可是,仍然是白天挖出的缺口,到了晚上依然又悄悄地合起来了。就这样,又闹腾了一个多月。重兵、皇将、州官、宠臣尽都弄得疲惫不堪、脚耙手软、筋疲力尽。
宠臣心急如焚,难以入睡。一天晚上,梦中听到两个老人在摆龙门阵。
一个说:“土地老爷,你别看他们这点人整天干得雷吼,是一点作用也没有的。任凭他们千把锄头万把锹,也动不了我地脉龙神爷的一根汗毛。”
另一个说:“虽然我土地老爷的本事没你高,你也不要太自信了,只是这些凡人不知道你最怕铜钉、铁钉钉断腰罢了。”
天刚麻麻亮,宠臣就醒了,他觉得梦里的两位老人,说的话有点蹊跷。立即把梦中听到的话禀报乾隆,乾隆下旨,令各州县所有铁匠每人打造铜钉、铁钉各五枚,火速送往卧龙山。果然,人们将龙腰挖断后立马钉入铜钉、铁钉,白天挖去的缺口,就再也没有复原了。从此,人们就把卧龙山改称挖断山了。
卧龙山被挖断后,山下面的一个泉眼曾流了半年多的血水。一乡民房子后面的一林斑竹,也全都开花后又干枯了,而且每个竹节上面都有一匹骏马,骏马上坐着佩剑在腰的武士。传说,如果此穴不破,山中必出一个草寇皇帝,他会撒豆成兵,点石为金,与乾隆争夺江山。直至今天都还有人说,难怪挖断山上的泥土是红色的,那是地脉龙神爷的血染红的。
注:本文2020年3月12日发表在《民俗杂志》。
第二节
仙女今何在,白牛坪留甘泉
——白牛坪的传说
![](https://img.haomeiwen.com/i15432417/28b37328cb58439c.png)
夹门关鞍子山东麓有一大坪,因白牛的神奇出没,而得名白牛坪。距四川临邛古城约41公里,距夹关镇约4公里。
白牛坪原来全是熟地,种有很多庄稼。那年的一天,山下农户发现山上的庄稼地里,有一头白牛在吃庄稼,跑上山去驱赶却又不见了牛,也没见有牛脚印和庄稼被吃过的痕迹,这种情况周而复始地出现多次。而周围没有哪家喂有白牛,村民就叽叽呱呱地议论开来,有人说是鬼,有人说是妖,还有人说是神。山下有一胆大的单身男子,就想上山看看,到底是神、是鬼、还是妖?
有一天下午,这男子果然看见一漂亮女子,正坐在一石头上梳头。远看那女子梳头的动作、身姿,特别优美,正想上前搭话。突然,山下有人喊了起来,“白牛出现了!”那男子心头一紧:不会吧,这明明是人,咋会是牛?当真这女子不是鬼,便是妖?
他正想上前仔细打量一番,突然,天空乌云一遮,天马上就暗了下来,那男子竟然不由自主地倒地睡着了。
梦中,他麻起胆子问女子:“家住哪里?谁家之女?”
女子说:“我家住凤凰场,父亲姓马。”
“你家那么远,为何到这里?”
“赶夹门关,迷路了。”
男子见女子貌美,就想娶其为妻,说:“天都快黑了,先请到我家去住,明天再回去吧。”
女子说:“不,我要赶回去,明天我就要嫁人了。”
男子一听她要嫁人,心里很不是嗞味,便问:“你嫁谁家?”
女子说:“嫁给安家。”
这时,那男子有些急了,便扑上去想抱抱那女子,女子见他扑来,一侧身躲过,随着她的一躲,屁股下那块石头也被带飞,掉进旁边那口大井里。
男子一惊,醒了过来。一看那石头还在,东张西望的看了一圈,不见人影。
![](https://img.haomeiwen.com/i15432417/9b3499f56cc8fbf9.png)
他感觉那块石头有些奇怪,就想把它搬开看看,东般西摇,用尽全身力气才把石头搬开。一看什么都没有,只有一凼清澈亮底的水,水里有那女子的影子。他便在水里抓那女子,常言道“水中月、镜中花”,你怎么抓得着?最后竟然把小水凼挖了方桌那么大,终是无望。
回家后,男子把这一经过,讲给乡亲们听,他母亲也想娶回这个儿媳妇。第二天就过山到凤凰场去查访,结果凤凰场那一带,以及山前山后,都没有马姓、安姓人家。从此,那白牛坪就再也没有见过白牛了,只留下那凼水,供人们上山砍柴时饮用。这凼水常年不干涸,周围的树叶枯草也不会掉在凼里边,一年四季干干净净,清澈透明,水位也不降不涨,总是满满一凼。
有人说那是美女穴,还有人说,那是美女镜,女人一照,很漂亮,男人照,就很丑。据传,历史上很多人都想死后葬在那个美女穴,但都一直没有找准穴位。直至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凤凰场有家人葬坟点中了穴位,这凼水就变浅,变污,最后干了,白牛坪后来就野生了许多青杠树。
1959年开始饿死人了,白牛坪横山扼倒的青杠树,长了很多青杠菌(木耳),整个白牛坪周围的农户,天天上山捡菌子。今天捡了明天生,上午捡了下午生,真是取之不尽,一捡就是半背篼,一背篼的,吃不完还背上街卖。就这样持续了三年,白牛坪的青杠菌还真救了不少人的命。
奇怪的是,三年饥荒一过,白牛坪的青杠菌就不生了,你说怪不怪?
注:本文2020年3月14日,发表在《民俗杂志》。
第三节
善夫妇的缸子,灵物成龙的地方
——龙洞沟的传说
![](https://img.haomeiwen.com/i15432417/9f87541dab82b59b.png)
很久很久以前,在今拴马村七组,小地名叫欧冲的地方,居住着一对无儿无女、相依为命的老人。他们待人亲热,做事和谐。常做好事,人们非常喜欢他们,他们叫什么名字,无人知道。由于夫妇二人乐善好施,乐于助人,大家都尊敬地称他们为“善大伯”、“善大妈”。
在善大伯、善大妈居住的门前,有一个不圆不扁、说方不方的小水凼凼。凼凼里的水清澈透底,冬不寒,夏不热,温暖适度。夏天暴雨倾盆,水不漫溢。水凼凼里不知道什么时候,出现了两条似蛇非蛇、似虫又不像虫的小动物。它们配对生活,相依为伴,形影不离,时而追逐打闹闲游,非常可爱。善大妈夫妇与此小动物相处十分融恰,常常喂给它们食物,逗乐它们玩耍,并在人前常夸赞说:这是我们的“儿女”,是一对很有灵性的小龙。
一天,善大妈夫妻二人,正在水凼凼边树阴下乘凉,耳边突然传来说话声:大伯大妈,此地将要发生大的瘟疫,人们会遭遇一次大的灾难,死亡将逼近眼前,请大伯大妈告知大家,饮用此水凼凼之水可保平安。二善老人听后,觉得奇怪,四周仔细观看,别无它物,哪来的声音呢?正在此时,同样的声音又响起了。大伯大妈猛回头看时,只见小凼凼里“小龙儿”的小嘴浮出水面,一张一张地吐着水泡,声音正是从它们那里传出来的。大伯大妈顿时明白了,会神地向它们点点头,挥挥手。“小龙儿”心领神会地摆动着细小弯曲的身子,欢快地游开了。
时隔不久,天空突然阴沉起来,一阵狂风大雨之后,村里不时地传来有人病倒的消息,病情急速恶化、发展。情况十分危急。在人们万般无奈的情况下,善大伯善大妈突然想起那天“小龙儿”说的话。赶快把这一消息告诉给大家,人们争相到小水凼凼里担水回家饮用。说来也奇怪,人们饮用了担回家的水,病情很快就好转了。这一消息一传十,十传百,很快就传遍了乡里,人们都饮用了水凼凼里的水。大瘟疫很快就过去了,在饮水治病中人们发现:这一小小水凼凼之水,千人百众来担,总是不见变少;大雨倾盆,此凼水总是不增不减,而且总是清澈透明。于是人们赞誉二条小龙儿为“神龙“。
不知不觉,很多年过去了,人们不断地饮用着“神水”,过着安稳、幸福、平安的生活。一天夜里,在善大伯、善大妈居住的地方,突然一道闪亮的金光冲天而起,两条金色的巨龙腾上天空。顿时,电闪雷鸣,狂风暴雨铺天盖地而来,大地成了汪洋大海。狂风中,金龙吞云吐雾,倒海翻江,时而飞向天空,时而钻入大海。飞上天空,天空电闪雷鸣,钻入大海,大海地裂山崩。一路奔跑,地动山摇,树倒山翻,经过一夜折腾之后,天亮了;善大伯、善大妈不见了;可爱的“小龙儿”不见了,“神水小凼”也没有了。大洪水退去后,山林中现出了一条弯弯曲曲的时高时低的小河,小河的两岸,时而陡壁悬崖,时而一线小缝天,时而瀑布叠起,时而穿洞而过,时而河又分叉……留下千奇百怪无数绝景奇观。
![](https://img.haomeiwen.com/i15432417/d68bb30ee1832d45.png)
在上游的中段,河分两支:一支由南向北、在两边一线天狭窄的河谷中,一道二、三十米高的瀑布,分两级台阶飞流而下。在雷鸣般的水流声中,流水把两级台阶冲刷成两个积水凼,大小约直径十米圆周、深约数米、形似善大伯、善大妈门前,供人们抗灾解难、救病供水的小水凼,好像人家户用的小水缸。所以人们叫它“大缸子”,这条沟叫大缸子沟。
另一条小支沟,由石桥沟顺流而下,河的两岸更是高山峡谷。一线光亮通天。河道弯曲如蛇行,有时急弯而过,人们叫它们磨拐子。有时穿山透壁,人们给它取名叫龙洞。有时河道夹着的山被冲刷成马鞍形,人们叫它马鞍桥。有的冲成倒腔岩,人们叫它仙人洞。大干坎、狐狸窝、野狗岩,凤凰咀、乌龟咀、乌龟山、乌龟脚、蝙蝠岩、龙宝石、音乐沟、石锅、石桌、石凳、石床……等等。更有在此河沟的两峡缝处,有一河道落差,形成数丈高的天然瀑布。瀑布的落水处,冲刷成一个方圆数丈、深不可测的积水滩,平时阴森恐怖。人们叫它“小缸子”。整个龙行走过留下的沟壑,因为有大小两个“缸子”得名,故人们久而久之,把这条龙行走过的龙洞沟,称为缸子沟。
第四节
泥塑老虎为什么还用铁链子拴住?
——二龙山老虎殿的传说
![](https://img.haomeiwen.com/i15432417/3364bfaf163b1a7d.png)
相传,夹门关二龙山老虎殿所供奉的“老虎”,其实是一只猫,是真猫尸体的塑身。这猫生前,与和尚李恒树形影不离,同吃同住、不伤何人。李恒树赶夹门关,“老虎”要把他送到数里之外的大堰沟才返回。
“老虎”病死安葬,满百期的时候,李恒树成仙。能呼风唤雨,飞身点天灯,画灵符、念灵咒,百病皆除;修庙的石柱,十多人抬不起走,李恒树坐在石柱上面,宝剑一挥,八个人就可以抬走,只当抬一具棺木;修庙砍树时,李恒树的宝剑指到哪里,树便飞到哪里;四合院内的大树砍倒之时,李恒树口念咒语,手挥宝剑,大树便飞出四合院,不损主人一片瓦。蒲江一病者来求医,李恒树叫他把家里的八百银子,拿到二龙山上功,久病即好。病者说,我家不够八百银子。李恒树说:“你回去数你的银子,不够八百,你不要来;多余八百,你也不要来”。那病者回去数了他的银子,不多,不少,刚好八百。那病者连称神奇,赶紧将他的八百银子,送到二龙山上了功。经李恒树秉卦、施咒、划烧钱水,病者果然痊愈。这一奇事不胫而走,震惊四面八方。蒲江、名山、雅安、洪雅、夹江一带,来二龙山求李恒树治病的人,络绎不绝。再刁钻古怪的毛病,只要找到李恒树,都会痊愈。来者都称和尚李恒树为李老仙。
![](https://img.haomeiwen.com/i15432417/2aa781e1c27d286f.png)
李老仙认为是那“老虎”助他登入仙道的,个中还隐藏着什么玄机,恐怕只有李恒树李老仙才知道。总之,“老虎”病死后,李恒树既没吃肉,也没剥皮,而是将真身尸体塑像于二龙山最高处的祖师殿,并以香火供养起来。从此,二龙山的祖师殿又多了“老虎殿”这个名称。
数年之后,常常有村民发现山上地里的庄稼,被什么动物滚倒了。有人说是老虎,有的说是野猪,有的说是山羊……说的人都讲得有鼻子有眼,都说是亲自看到的。一天,山下的农夫找到李老仙,说他种在庙山上的菜籽,被庙山上的猪羊滚成了一个板,向李老仙讨个说法。李老仙说,大家都知道我们庙子上并没喂有养猪羊,此话如何说起?李老仙答应农夫帮忙调查此事,调查清楚后一定给农夫一个满意的答复。
农夫走后,李老仙思考万千,百思不得其解。一天在打扫老虎殿时无意发现,“老虎”的脚上有泥土,背上还有菜籽花。认定农夫所说之事不虚,正是这“老虎”所为。于是便施咒,将老虎殿的“老虎”用铁链子拴上。从此,就不再有农夫所说之事发生了。
第五节
碾磨兜活泥龙,和尚阻龙逃跑
——碾磨兜活泥龙的传说
夹门关人一直在传说着《龙的脚被打断了》,这个故事。
民国28年即1939年,六月初五的晚上,夹门关地区下了一夜的倾盆大雨。六月初六早晨,山洪暴发,白沫江河水陡涨。天将檫粉粉亮,夹门关镇上南北两岸,家家户户的屋头都进水了。就在这天,夹门关的万福桥即桥楼子、新桥,被洪水卷走了。白沫江与清江交汇处,波涛汹涌,滚滚的洪水直往香严寺山门涌去。老人言,这种景象就是要出龙了,这汹涌的洪水就是去迎接龙的。于是,懂得起的人就举枪向汹涌的波涛射击……
香严寺的山门两边,是两根圆形的柱头。柱头很大,要两个人手牵手才能合抱住。每根柱头上都塑着一条昂头鼓眼,张牙舞爪,形若腾飞的彩龙。工艺精湛,龙栩栩如生,堪为夹门关的一大风景。
香严寺的一个小和尚,正在大殿上扫地。一抬头发现柱头上的两条彩龙,都在往下面梭。感到十分诧异,以为是看花了眼,泥塑的龙怎么会动呢?把细再看,确实在动。
![](https://img.haomeiwen.com/i15432417/0be5f681afb9a428.png)
小和尚听人讲过“死物”变成“活物”的条件,以及这些“活物”最讲究的环境。于是,眼疾手快地举起扫帚就朝龙砸去,扫帚砸在右边柱头上龙的前脚上。小和尚的扫帚平时见啥扫啥,脏兮兮的,龙的身体被污物一染,顿时就跑不动了,只好乖乖地往回退。由于小和尚的扫帚打断了龙的前脚,龙梭到半中腰就梭不动了。
从此,山门两边圆形柱头上的龙,看上去就和原来的位置不一样了,一高一矮地老是不对称。庙里的老和尚,请了几沷泥工巧匠,想把打断的龙脚接起来。但是,接上去就落,另外新换一只,还是要落……
泥塑的龙为什么会活起来想跑呢?夹门关人说,香严寺对面是水碾房。里面有一座水碾,两座水磨,生意特别兴旺。终年碾砣、磨子都不停地转着,时间一长了,两条龙就被“兜”活了。龙的家乡终归在水里,不再陆地上,只要有机会,早尺都要回到家里去的。要不是小和尚用那沾满污秽的扫帚一打,龙早就被洪水接走了。
第六节
孽龙兴妖害民,道齐建台镇妖
——五龙拜观音的传说
![](https://img.haomeiwen.com/i15432417/eeb3bb7a9a07af7b.png)
传说,过去清江、白沫江、大堰河、碓溪河、曹湾沟这五条龙,在曹湾沟与白沫江交汇处的深滩里,修练了成正果。这深滩黑嗡嗡的,两根竹杆都插不到底。这五条龙受夹门关日月之精华、天地之灵气,在修练上取得初步成功后,就以为自己取得正果,尾巴翘到天上去了。不但不思进取,不知感恩,还常常兴妖作怪,使夹门关人民遭受水灾之痛苦。老百姓常常在痛苦中怨声载道,呼天喊地。这五条龙对自己所造之孽,熟视无睹,好像毫不关己。
这天,这五条龙商议,先去观音崖参拜观世音,再上天台山继续修炼。殊不知,它们的孽行,早被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菩萨看在眼里,正欲如何点化的问题。它们刚走到观音崖口,只听到“砰”一声响,夹门关的大门就紧紧关闭了。这五条龙被关在观音崖门外,进不了关口,连观世音菩萨的面都没见着,只好败兴而归。
![](https://img.haomeiwen.com/i15432417/c9f247071fd31e98.png)
它们心里非常明白,这是观世音菩萨不愿见它们。回到原地后,不但不思己过,反而怪起观音菩萨来。观音菩萨咋这么狠心啊,为什么就不让我们上天台山呢?这五条龙心胸峡窄,越想越生气。观音菩萨为了夹门关的长治久安,在东汉章帝刘炟建初九年即甲申年,亦即公元84年,派临邛道士杨道齐,在曹湾沟与白沫江交汇处深滩的对面,修建“真武宫”。
真武宫为一进四合院建筑,与天台山龙门峰下的玄都观、夹门关何山下的铁龙观连成一体。真武宫里供奉着太上老君的82次化身真武大帝,又称玄天上帝、玄武大帝、佑圣真君玄天上帝、荡魔天尊、玉虚师相、九天降魔祖师、无量祖师。真武大帝也不是凡人,是他母亲即净乐国善胜王后,梦见自己吞日而孕,怀胎十四个月之后所生。被称为“镇天真武灵应佑圣帝君”,简称“真武帝君”。自从“真武宫”修建后,夹门关再也没有出现过水患了。这五条孽龙被镇住了,夹门关人把“真武宫”唤着“五龙台”。五龙台便由此得名。
传说,这五条孽龙后来气死了,幻化成了五龙台附近的五座小山包。夹门关人民却明显感受到,后来清江、白沫江、大堰河、碓溪河、曹湾沟,这五条河的水,确实小了许多。
第七节
杨家湾龙圣堂的来历
![](https://img.haomeiwen.com/i15432417/535a2758d1aaafc0.png)
传说,在张献忠剿四川时期,夹门关月儿山下的杨家湾出龙了。在没有出龙之前,杨家湾叫打穿河坝保。
出龙这天,打穿河坝保,天地间一片昏暗,仿佛天就要垮下来、地就要沉下去一样。四周狂风呼啦啦地猛吹,只见周围的大树、竹笼摇来摆去,路上的行人无法站立,纷纷寻找一隅之地,将身体蜷缩起来。电闪从天空中快速地弯曲下来,放射着特别刺眼的炫白亮光。接着,头顶炸响着轰轰隆隆的惊雷声,就像碾砣在头顶上滚动一样。瓢泼大雨劈劈啪啪地下了起来。
很快,平地上的雨水,哗哗地流动起来。小沟、大河里的水,变成红色,很快就溢满、淹没了山下的田地、房屋。山上的黄土直冒着泥浆,有块平地足足下沉了三丈,山顶的泥土、树木直往山下跨。泥浆、洪水,裹着角角叉叉的东西,直往山下、水中移动。
有人高喊:“那块树子疙兜好大哟……”
有人惊呼:“大蟒、大蟒、大蟒……”
有人瞠目结舌:“哇,出龙了……”
哇,出龙了!泥浆、洪水、角角叉叉的东西,汇入江中下行约半华里时停下了。有人说,这龙的修炼时间还不足,迎接它的虾兵蟹将的道行也不够,只能迎送它走这么远的行程。洪水退去后,无法行动,只好急死的龙,化成了山体、沟豁、小溪。
人们把地形像龙翘着脑壳、张着大嘴的地方,叫着“青龙嘴”;把地形像龙身那样弯曲的地方,分别叫着水井湾、中湾、下湾……。这几湾共有田地约六百亩,很长时期均单独设村。因所住人家百分之九十姓都杨,故称杨湾、杨湾村。相对而言,这里是坝,故又称作杨湾坝。
![](https://img.haomeiwen.com/i15432417/cd8aad9c14b9278b.png)
![](https://img.haomeiwen.com/i15432417/096e861635c3f703.png)
杨湾坝的建筑,大都冠以“龙圣”二字。他们把建在青龙嘴,祭拜地脉龙神的庙,称为“龙圣堂”;把建在青龙嘴下面,供人行走方便的桥,唤着“龙圣桥”;把建在青龙嘴与龙圣桥之间,供人畜饮水的水塔,叫着“龙圣水塔”……
先人们年复一年,在龙圣堂里祭拜地脉龙神,祈祷风调雨顺,人畜安康。明末子天官杨伸的末孙杨有忠,被张献忠之军追杀,在公墓藏身后,保全生命。其后裔在龙圣堂旁边,建一大四合院供奉祖先,感恩祖先庇佑。这供奉祖先的大四合院,杨氏后裔称为“杨氏宗祠”。乡人唤杨氏宗祠为“杨家祠堂”。
杨家祠堂,掩映在森森的古木林中。建筑高大,气势雄伟,八方爪角腾空,屋上青瓦密集。堂内整洁、宽敞、庄严、肃穆,高挂各洲、郡达官贵人敬赠的“文魁”、“解元”、“源远流长”、“德泽孔长”、“燕翼鸿休”、“远振家声”等,九道金字匾额。
《直隶邛州志·民国志》第四卷第335页载:“夹关杨氏自立国民学校,清末开办,校舍就杨氏宗祠建设。常年经费租谷四拾石。教员一人,岁修壹百千。学生分两班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