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菲定律》|米格-25效应:最佳整体是个体的最佳组合
前苏联研制生产的米格-25喷气式战斗机,以其优越的性能而广受世界各国青睐,然而,众多飞机制造专家却惊奇地发现:米格-25战斗机所使用的许多零部件与美国战机相比要落后得多,而其整体作战性能达到甚至超过了美国等其他国家同期生产的战斗机。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米格公司在设计时从整体考虑,对各零部件进行了更为协调的组合设计,使该机在升降、速度、应急反应等诸方面反超美国战机而成为当时世界一流。这一因组合协调而产生的意想不到的效果,被后人称之为“米格-25效应”。
″米格-25效应″具体是指,事物的内部结构是否合理,对其整体功能的发挥关系很大。结构合理,会产生″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功效;结构不合理,整体功能就会小于结构各部分功能相加之和,甚至出现负值。
历史上有名的田忌赛马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孙膑采取“下等马战上等马,上等马战中等马,中等马战下等马”的策略,对劣势资源进行合理组合而赢得最终胜利。
一个出色的打扑牌者,他拥有的牌并非总是最好的,但他能将手中的牌进行组合、搭配、调整顺序后,用到合理的地方,就能取得胜利。
企业制定战略规划时,也要结合自身优劣势,将有的资源配置在关键要素上,使之发挥最大的效力。
合理配置资源的实质是权衡利弊,在取舍之间,用最少的资源耗费,生产出最适用的商品,获取最佳的效益。
合理配置资源的情况随处可见,每个人都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选择,生活就是在不断地“权衡取舍”。
唐朝诗人白居易经常在文艺创作和官场生活之间作出抉择。
他曾经辞去唐玄宗的宠臣之位,退居山水之间,专心写作。
他在文学创作中也有取舍,割舍了那些虚华的修辞,把自己的作品写得朴实自然,深得人心。
鲁迅在创作文学作品的同时,也积极参与社会运动和文化领域的改革。
他非常明确自己的主要职责是文学创作,因此在社会运动和改革方面,他会选择性参与,只参加那些与他的文学创作相关的活动。
这种善于取舍的做法,让鲁迅在文学创作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也在社会领域有了不小的影响力。
周杰伦在音乐创作方面很有天赋,但也深知自己的局限性,因此在音乐制作方面善于取舍,将一些工作委托给更专业的人。
他也在其他领域不断尝试,但并不是所有领域都能得到他的关注,也在取舍中展现出他的智慧。
决策的过程其实就是“权衡取舍”的过程。有所得,必有所失。
在选择的过程中,也有一些规律可循:人们会清楚地认识到自己面临的选择约束条件,以尽可能实现自己付出的代价最小化;每个人都会自然地作出趋利避害的决策,选择可让自己得到利益最大化的选项。
然而并不是所有人只要付出努力,有了目标就可以取得胜利的。
先要找准自己的坐标,如果找不准自己的坐标,那么很可能就只是做无用功。
所以,对于每一个人,乃至于一个企业来讲,都有一个最适合于自己的发展路线,只要沿着这条路线一直走下去,就会离成功越来越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