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题目增进理解,从越少越好到多多益善

2020-08-07  本文已影响0人  代林_e359

      记得有一次参加一个重要的资格考试,书看了几遍,感觉都会了,就奔赴异地参加考试,在考试前一天晚上,在考试所在的大学书店突然看到一本最新的相关习题集,买回来连夜做了一遍,把错题再巩固了一遍,考试成绩出来后惊出一身冷汗,仅超过一分过关。现在回想如果没有那一夜赶场做习题集,考试根本就过不了。所以,大量的做题、掌握错题是考试过关的必须要做的。

如何通过做题来提高成绩呢?为什么说做题要先少后多?

做题目的少和多,是学习过程的两个阶段。先少后多不可逾越。

(1) 第一阶段,少而精是为了精致,是为了熟悉题目背后的套路、知识的基本逻辑、基本结构。但我们往往会贪婪进度,跨过少而精这个阶段,盲目追求数量。结果不甚理想。

少而精是为了追求质,这个阶段只是看上去做的题目少,但要做到透彻、明白、追求极致,要完全掌握题目背后的套路和知识的基本逻辑,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并不少。质永远比量根本,比量重要。

费曼大师学生时代解答难题,从一开始15分钟到20分钟,到同样的难题轻松拿下。知识背后的逻辑、概念、基础、底层逻辑,他全部掌握了。直到知识的内涵和外延全部清晰明了。

李未院士从初中数学靠背,到每天晚上做10道题成绩提高带来了兴趣。直到后来读遍了图书馆所藏的几何代数参考书,把书上的题目全部做完。张玲玲刚开始复习,用了11小时掌握了一套卷子,把卷子做了四遍。

(2) 第二阶段,在保证质的前提下,在经过精做这个阶段后,你做题目的量才多多益善,这个时候的多做是为了接触各种各样的题目,拓宽视野,增进阅历,为了更加丰富的理解和更加深刻的认知题目背后的原理和套路,同时也是为了增加熟练度。量在增长的过程中又产生新的质变。没有质变水平永远上不去。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