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持续改变,去持续成长
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卡罗尔·德韦克曾在TED围绕“成长型思维”做过一次演讲,演讲中,她说起当她还是一位年轻学者的时候发生的一件事:为了了解人们如何面对失败,她搜集了一系列智力测验题,然后每次单独带上一位学生,观察他们从放松的状态,到随着题目越来越难,开始流汗、嘟囔、感到困难的过程。
她观察这些学生们在受挫时采取的对策,询问他们的想法和感受。失落、心烦、坚持或者放弃都在预料之中,但她没想到的是,一个孩子喊道:“我爱这个挑战!”另一个孩子继续努力做着测验,表情竟然很开心:“我就想做这种信息量大的测验!”
德韦克此前一直以为人们面对困难的反应可以简单划分为能应对和不能应对,但居然有人热爱失败,而且他们看起来还能从失败里获得些什么!
这件事她也写进了《终身成长》里。这是一个契机,德韦克自此开始致力于研究人们的思维模式。
《终身成长》这本书凝结了德韦克数十年来的研究成果,通过大量的案例,基于固定型思维和成长型思维的比较,她想要呼吁大家逐步养成成长型思维:人的能力不是一成不变,当下我们手中握住的牌,不能定义多年后,通过一路的热情、奋斗和训练,我们最终能获得的成就。
固定型思维模式倾向于相信人们的才能固定不变,而成长型思维模式的核心,在于自我发展、自我激励和责任感。这种思维模式,让我们在每个原本想要逃避、放弃、评判的时间点,努力做出另一种选择:
1、不要逃避,去面对
《终身成长》里,说了一个小姑娘的故事:小姑娘报考了一家研究生院,她在志愿上只填了那么一家学院,因为那是她唯一心仪的学院,而她自己和周围的很多人也都充满信心。结果,她的申请被拒绝了。
固定型思维模式下,这种情况可以设想很多种原因:竞争太激烈了;条件优秀的申请者太多;此前进行的研究工作不尽如人意;或者,也许她的能力真的配不上那所学院。
想着想着,似乎自己真的好过了一些。
心理学上有一种认知疗法,主要目的是教会人们控制自己的极端行为,让人们变得更理性。但德韦克发现,认知疗法确实可以帮助人们做出更现实和乐观的评价,但并不能让人们改变固定型思维模式,去成长和发展。
真正的成长型思维,是在稳定情绪后,真正开始学习和自我提高。
小姑娘被拒绝之后做了什么?她给那所学院打了个电话,找到相关负责人,告知了自己的情况。她表示自己并不质疑他们的决定,但想知道下次再申请需要如何改进申请书,希望负责人能给一些相关建议。
几天后,负责人回电,她被录取了——当时拒绝她只是一念之差,在她主动电话之后,他们重新考虑了她的申请,决定可以多招收一名学生。
想要从失败的经验中吸取教训,在未来有所进步,因此主动去面对失败,进而寻找信息、付诸行动。这是小姑娘被拒后的选择。
也是真正的成长型思维做出的选择。
2、永不放弃,去坚持
雅典奥运会的时候错过了女排决赛的直播。如今回想,那时一觉醒来,除了铺天盖地的报道,记忆里还有我妈微红的眼圈。想起她说:太精彩了,我想起了曾经的中国女排。
“曾经的中国女排”,是郎平任队长时的队伍。那时的女排,无数次3比2磕下比赛。让人揪心,却又对她们有难以解释的信心。
雅典登顶的那场比赛,我妈说,她看到了最初女排精神的风骨。说这话的时候,大概她无从预计,2016年的里约奥运,从3比2力克主场巴西队开始,女排又显现出一股向上的猛冲力量。
永不放弃,去坚持的精神。
《终身成长》里也举了类似的例子:网球名将皮特·桑普拉斯在2000年的温网决赛前已经拿下十二座大满贯冠军奖杯,但那次决赛,他开局失利、第二盘也面临危险。换场休息的时刻,桑普拉斯让自己冷静:“……还有时间,反思一下之前比赛中的问题,然后去战胜它们。”
之后,他接连赢下比分,拿下第二盘,然后越打越好。经历第一盘的失败,临近失败的脆弱,然后起死回生,他最终获胜。
《终身成长》引用美国网球运动员比利·简·金的话说,冠军的标志,就是在事情进展不那么顺利——表现得不够好、情绪不太对的情况下,依然有取得胜利的能力。
如今,许多报道赛事的体育记者都承认,冠军队伍的胜利某种程度上由秉性决定——当事情和期望逆向而行,依然可以倾其所有、努力奋斗,挖掘和寻找力量的能力。
这种能力可学习、可培养,它也来源于成长型思维模式。
3、不再评判,去教导
面对成长型思维尚未形成的孩童,当你知道孩子们对大人们说的每一句话、做出的每一个行动都很敏感,如果孩子遭遇失败,你会怎么做?
九岁的伊丽莎白,身体条件很适合练体操,她也很爱体操,水平也不错。第一次参加体操运动会之前,她已经想好自己会赢,然而,虽然她表现很好,她依然没能赢得比赛,她非常沮丧。
赛后,她的父亲对她说:“伊丽莎白,我知道你的感受。你对比赛寄予了如此大的希望,而且拿出了自己最好的表现,但是依然没能赢,你一定感到很失望。但是你要知道,你并没有付出100%的努力,有很多女孩练习体操的时间都比你长,而且比你更努力。如果这是你真心想要的东西,那么你就要全身心地为此付出努力。”
他同样告诉她,如果她只是想拿体操当个乐趣,没有问题,但如果想在比赛中有所成就,就必须付出更多。
伊丽莎白的父亲不仅告诉了她真相,也同样教给她从失败中学习的方法,告诉她,为了未来的成功需要付出全部努力。伊丽莎白感到失望时,父亲很不好受,但他没有给她虚伪的鼓励,因为那只会让她在未来感到更加失望。
伊丽莎白记住了父亲的话,她花了更多时间来反复练习和完善自己的全套动作,尤其是比较薄弱的部分,在下一次的比赛中,伊丽莎白赢得了5个个人项目的彩带,并夺得综合项目的总冠军。
孩子们需要的是诚实而有建设性的反馈。培养他们的成长型思维,不在于称赞,在于称赞的方法(努力的过程可以帮助他们学到知识);不在于评判,在于教导的方式(失败是学习的好机会);不在于浮于表面的努力,在于对知识和技能的深入理解和训练(这是学习的最终目标)。
结语
什么是成长型思维模式?它有什么好处?该怎么培养?《终身成长》里,卡罗尔·德韦克用了大量实践中的案例来说明这三点。
父母、子女;老师、学生;运动员、教练;管理者、员工……一旦了解固定型思维和成长型思维的区别,并开始习得成长型思维,看待他人和自己的方式会有重大的改变。
就像上文中提到的那些人一样,我们会放宽一些原则,有勇气敞开心扉去接受失败、欢迎新的变化和想法,面对质疑时去尝试坚持,然后,开始相信努力和时间的力量——思维方式定义了我们可以成为谁。
但也必须看到,思维模式的转变不是采纳建议后就能完成,思维模式的改变也不会自己持续。我们都不是十全十美的人,但终其一生去意识到成长型思维模式的正面影响、持续去践行,都能在持续的转变中,持续去做到更好。
这大概暗合《终身成长》里那句话吧:去做,就能有所成就。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