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妈眼中的后妈

2023-02-20  本文已影响0人  哪有什么永恒

和孩子爸分开的时候不能算是心平气和;怀着恼恨,他不许她探视孩子。

幼儿园老师很是同情,却也只能特意将孩子引到较少遮挡处,让院墙外苦等的她看上两眼,别的忙是帮不上的。

她怕两相争抢让孩子受罪,便只有一天天卡着上学放学做操游戏的时间点,看一眼,再看一眼。

某个冬日,跳舞课后放学,天已全黑。她守了好久不见孩子,不由心焦,忍不住靠近——意识到快要和牵着孩子小手的女人撞个正着时,已经来不及躲避。

三方都很尴尬。

孩子虽小,却被爸爸反复教导过不可以搭理妈妈,一声“妈”断在嘴边;她满脸的惶急仍未卸下,一时也不知该如何招呼。

倒是那女人仿佛懂得她的心思,淡淡地说:“孩子上厕所,出来晚了,”又低头对孩子说:“饼干给妈妈一块。”

孩子将手里的饼干递过来,她接了,怔怔地望着她们离开。

那时他们还没结婚,女人还没有自己的孩子,竟能体会她的内心痛楚。

他们结婚的消息是孩子奶奶告诉的。略加沉吟,奶奶说:“我的意思是……让叫妈。”

她立刻明白,连忙说:“我觉得也是,是应该叫妈。”

本来是轮不到她置喙的话题,提前跟她知会一声,已是老人的苦心。

渐渐有机会和孩子见面,每一次提起,她总称呼“你XX妈妈”。

从小的规矩,是不许孩子用“TA”来借代尊长的;她自己心中,孩子的后妈也从来不是“她”或者“那个人”——陪伴孩子长大的女人,她值得一份来自亲妈的尊重。

其实这些年她脸上不流露分毫,口中更不透露,心却一直是提着的。

孩子的衣着发型,言谈举止,话里话外……她看似随意边走边聊,却在心里举着放大镜反复勘详,蛛丝马迹都不放过。

“隔层肚皮隔层山”,“有后妈就有后爸”——身边例子多得很,那些俗话并非全无道理。

谢天谢地,那些担忧从不曾变成现实。孩子添了个小7岁的妹妹,情形还是一样。

“XX妈妈做饭好好吃啊,我们全都吃得肚子圆滚滚!”

“XX妈妈现在在……上班,好辛苦,也不太开心。”

“XX妈妈给我爸敷面膜,好搞笑。”

“XX妈妈和爸爸吵架了,嫌他懒,不干活儿……”“后来呢?”“后来她走到电脑前面,揪住我爸的耳朵,我爸只好去洗碗啦!”

……

在孩子零零碎碎的描述里,她知道他们过着热气腾腾的日子;从孩子聊天的语气中,她发现一家人相处得自自然然。

有时也来诉苦:“XX妈妈好烦,叫我起床那么大声:XXX!还不赶快起床!!!”

她问:“XX妈妈叫XX妹妹起床大不大声?”

孩子想也不想便答:“大声!她看我们磨蹭就很着急,声音越来越大!”

她说:“遇到你这种磨蹭精,谁不烦啊!换了是我,叫得更大声!”

孩子笑了,她才耐心告诉:“XX妈妈像管妹妹一样管你、凶你,才是在乎你,知不知道?怕你养成坏习惯,怕小树苗长歪了——当你是自己的孩子,才为你费心费力。”

她指指孩子脚上雪白的运动鞋:“鞋子也是XX妈妈刷的,对不对?都这么大了,XX妈妈还帮你刷鞋呢!”

有那么一两年,孩子和她爸常常拌嘴吵架,动不动就气鼓鼓:“我决心一个星期不理我爸!”第二天乐呵呵和好了,因为:“老爸请我喝奶茶啦!”

现在长大了,嘴甜,管她爸叫“帅哥”,生怕“老爸”二字把爸爸叫老了。听俩人日常对话,开着玩笑,一个故作深沉,一个偏要撒娇,亲昵得很。

后妈是不争的事实,却并没有塑造出一个“后爸”来。

时间过得真快,孩子再过一年要读大学了。

开朗活泼、兴趣广泛,学习上肯用心、遇挫折有勇气,明事理又懂分寸的孩子——她看在眼里,庆幸感激在心里。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