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9-16
高式国-督脉2
6命门
中医称两肾之间为生命之门,简称命门。此就内景而言也。若自外景观之,本穴两旁平于两“肾俞”。本穴居其中间,亦犹内景命门之居于两肾之间也。故称本穴为“命门”。以其横通于足少阴之经也。又以本穴为构通督、肾两经之门户,故称之以“门”。
问:足少阴经行于腹部,督脉何以得通?现今针灸图书,较昔者倍加精详,何以不曾提及?答:《素问·骨空论》云:“督脉者,合并少阴,上股内后廉,贯脊属肾。”观此段经文,可知督脉由本穴横通足少阴之经,由“肾俞”穴透人内脏。分属两肾。但与“阳关”之通大肠,略同而小异。“阳关”先通“大肠俞”,经由足太阳经分布内外。本穴之通肾,乃由“肾俞”穴传导,随足少阴经而人脏腑。因足少阴经自“涌泉”上行至“阴谷”穴处,横通“委中”合并足太阳经线,而行于足太阳经之里层。两条经线一表一里,叠并上通,抵肾俞穴处,得与督脉横通交会,故内经于督脉有“贯脊属肾”之文。足太阳之经,由“肾俞”穴处与足少阴经分道径自上通,而足少阴之经,由“肾俞”穴处,独行人内,直接属肾,又复沿腹壁下行而络膀胱。
《灵枢·根结篇》云:“太阳根于‘至阴”,结于命门。命门者,目也。”乃另一命门,非本穴也。乃指两目之间而言。养生家称两眉两目之间,约方寸之地,称为寸田。《灵枢·营气篇》所谓“突于畜门”者,或即指此。(突,原文作“究”。误。应改“突”)按“畜”字,从“玄”,从“田”。“田”即寸田之处。“畜门”二字,去田则为“玄门”,即暗示寸田处,乃“玄牝之门”也。《老子》云:“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研究针灸当与调气导引诸书互参,俾求增益疗效。(两眉两目四者之间,正合得一方寸。)
7悬枢
悬,为托空不着之处;枢,为致动之机。本穴治腰脊强直,不得屈伸之症。故名之以“枢”。人当仰卧之时,腰脊处约有数寸悬空,可以探手通过。本穴适当悬空之上端,两条膂脊之间,故名之以悬,而曰“悬枢”。小儿仰卧悬空最显。老弱疲乏者,悬空较微。
脊中
本穴当背部第十一椎之下,为脊椎全数之折中。故名“脊中”。主治腰脊强直、不得俯仰。与“悬枢”功用略同。《铜人》:“禁灸,灸之令人徇偻。”因其处肌肤薄浅,易于深灼也。髓灼则偻矣。
8中枢
本穴在第十一椎之上,亦属脊骨中部枢要处。古书多不记载,后人增之。与“脊中”“悬枢”名义略同,功用亦同。其或取“脊中”之“中”字,及“悬枢”之“枢”字,而名之为“中枢”也。
9筋缩
本穴旁平“肝俞”。肝主筋,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本穴治瘾疯、脊强、天吊,诸般抽搐筋李之症。因名“筋缩”。又以本穴正当背部大方肌之下角,逐渐狭缩之下,亦“筋缩”命名之一义也。凡治筋缩之症,可以取此。
10至阳
至者,达也。又极也。如四时节令,“夏至”为夏之至极;“冬至”为冬之至极。人身以背为阳,而横膈以下为阳中之阴,横隔以上为阳中之阳。阳中之阳,即阳之至极也。故名“至阳”。又可意为督脉之气上行至此,乃由阳中之阴,达于阳中之阳,即背部阴阳交关处也。凡属寒热交争之症,多先取此穴。以扶正气之阳,而却病邪之阴。俾收汗出而解之效。譬如阴阳交争之际。势均力敌,各不相下,而阳方突得生气增热之助,犹生力军突来增援,则阳之为胜,必可知也。故疟疾多取此。因本穴旁平“膈俞”,则知其内应隔肌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