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文化
唐代诗人马戴《楚江怀古》:“猿啼洞庭树,人在木兰舟。”——唐·马戴《楚江怀古》
诗句写小船水中行进,伤秋怀远之情婉而不露地表现出来了。而美妙意境的取得,少不了岸边那一簇簇的“洞庭树”衬托。
一座现代城市也罢,一处老村落也罢,皆因绿树成荫而显得生机勃勃,因古树苍天而积淀厚重历史。假如没有它们的点缀,那不用问,你我的视野里就难免有点空泛了······
古树,动辄就有百年以上的历史,其形苍劲古朴,其态饱经风霜。诗圣杜甫客居甘肃天水期间,在游览千古名刹南郭寺时,曾赋诗:“山头南郭寺,水号北流泉;老树空庭得,清渠一邑传。”或许,南郭寺之所以出名,就是因为那棵“老树”;或许,正是因为先有“老树”的存在,然后人们才兴建了寺庙。城市与古树何尝不是这种关系,古树是大地的灵魂,其根系就像血脉一样延承着城市的历史。
城市里的古树,混杂于公园的草木间、隐藏于闹市的大院里、潜伏于悠悠的长巷中、挺立于大街的路中央,它们在寒来暑往中,迎朝云送晚霞、守日月候星辰。其实,古树沧桑的只是年轮,永恒的是大自然赋予的生长规律:春天嫩芽萌动,夏天碧叶成荫,秋天叶黄枝头,冬天枯叶坠落。然而,只要我们仰望古树,便觉得头顶上那片片树叶不仅仅是苍苍一叶,更是一片历史的天空,于是一种敬畏之情油然而生。
古树与其说是树,还不如说是一部史书,其枝杆和树皮都遗存着历史的印记。古树,经历朝代更替,目睹百姓悲欢,见证世间沧桑;古树,是文人雅士吟诗作赋、泼墨绘画的素材;古树,是美景,是人们的精神寄托,是朝拜的对象;古树,是一段故事,是一部传说,有着道不完的精彩……善待古树,就是传承我们悠久的.历史文化。
古树,树干粗大,不仅“招风”,而且还“遭劫”。在古树几百年的历史档案里,记载着电击雷劈、干涸水淹、风霜雪雨的天灾,叙述着战火、砍伐的人祸。但它们古老的躯体依然挺立起不屈的脊梁,岿然不动,生生不息,这就是生命的力量。从这点上说,敬重古树,也是在敬重生命。
我们曾以为,在城市拥有一个用钢筋和混泥土围成的叫房子的东西,便可以是这个城市的永久主人了。其实,此想法太天真太简单,你活我只不过是一名匆匆过客,而那些古树才配得上是城市的永久“原住居民”。年复一年,棵棵古树把历史与未来掩映在四季的轮回中,把灵魂植根在城市的土壤中,而城市蕴含的文化血脉也必将沿着树根、树干、树枝、树叶而行,城脉搏动,古树永存。
城市的古树,因其是树,它是我们的绿肺;因其古老,它是我们的文化。
树说:愿我们彼此永远风雨相随,共沐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