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录160

2024-06-19  本文已影响0人  饭球珠玑

习性也会遗传

六月份有重要的节日叫父亲节,端午节的那个周末就是父亲节,我是父亲节前两天从老家跟父亲分别后返回上海的。

父亲节当天我没有给父亲打电话,也没有发红包,内心是这么想的:当从家里回来,没必要再去专门打电话去说父亲节快乐了;这是个洋节,没必要过;我爸自己估计也不知道有父亲节,他自己也不喜欢过节。

一通内心戏过后,就真的没有给老爸任何表示。当然,现在我也是父亲了,正式因为我有这样的内心想法,儿子周日这天也没跟我说父亲节快乐,也没有给我准备父亲节的礼物。
后来妻子说:你儿子在给你表达父亲节快乐了。
我说:我咋不知道呢?
妻子说:您看儿子微信头像下的备注,写的就是感谢父亲。

我无意中扫了一眼,好像真的备注了,后来好像又没了。我心想为何儿子不亲自跟我表达呢? 这不是他的原因,这是我的原因,我自己对节日不敏感,我自己没有向自己的父亲表达祝福,儿子言传身教,自然也不会对我进行表达了。

有人说:你内心的想法,会投射在你的生活中。我是这样想的,生活也就是这样发生的。所以,我们要时刻要警惕自己的想法,尤其是不友好的想法,及时剔除,都想积极的想法,并付诸实践。这才是在传递美好。

今天早上,妻子跟我分享了一个他看到的故事,她说:你知道吗?孩子的行为受父亲影响非常大,我看了个视频,证明孩子是在模仿父亲的行为模式,一个宝宝看到妈妈让父亲做什么,父亲就去马上做了,后来妈妈让宝宝自己收拾玩具,宝宝就立刻去收拾了。孩子其实很聪明,他会观察和模仿,所以父亲在家里的行为非常重要。

我也完全认同,可惜似乎知道的有点晚了,错过了孩子教育的最佳时机。不过,现在知道了,就立刻改变,有些不好的习惯发现后就立刻盖章,发现自己会花大量的时间刷短视频,就把自己的微信模式调整成青少年关怀模式,默认是无法观看视频的。发现自己的熬夜了,就尽快处理好当天的事情,尽快早睡。

另外,正确的事情要坚持做,持续做,不要中断。这是我今天从台湾哲学教授傅佩荣的故事中学到的,傅佩荣教授分享他自己家了的故事,有人问:你有七个孩子,哪个孩子最孝顺?妈妈说回答说老三(就是傅佩荣教授)。傅佩荣教授自己也很惊讶,怎么会是他呢? 妈妈瘫痪在床,平时都是自己的妹妹专职照顾,哥哥经常去看妈妈,而且给钱比自己给的多好多倍。他后来发现是自己的一个习惯让妈妈记住了他,傅佩荣教授会在每年父母的生日,父亲节和母亲节当天给父母包一个红包,即使自己在外讲课也不中断,他会委托妹妹转交,坚持了近20年没有中断过。这是让他妈妈比较印象深刻的地方。

所以我们要不断的提升自身修养,要坚持做好的事情,正确的事情,这不仅仅是我们自己在做,也是在为我们的家族在做,为我们的德行在做,好的习性会传递,会遗传,不可大意。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