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友广场楚天牧歌简书专辑更文800字点赞

谈“荷”

2022-08-28  本文已影响0人  荷塘清韵





喜欢荷花记不起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但喜欢它是受文人雅士的影响是毫无疑问的。周敦颐的《爱莲说》,李渔的《芙蕖》,让我对荷花的爱欲罢不能,那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之士的形象更是深入骨髓,儿时在北方难得一见的荷花更让我心心念念。

昔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盛况毕竟只出现在我记忆中的西子湖畔,“小荷才露尖尖角,却有蜻蜓立上头”的唯美灵动的画面也只是出现在我的脑海中。

“玉盆纤手弄清泉。琼珠碎却圆 。”纤手拨动清泉,溅起的水滴落在荷叶中,晶莹的珍珠,一会儿碎了又圆的情景也只是出现在我的梦中。

越是难以相见,越是无尽思念。高中时学习朱自清先生的散文《荷塘月色》,那曲曲折折的荷塘,那荷塘上的月色,那月光下的荷塘,那荷叶、荷花、荷波、荷香,一直是我挥之不去的梦。

近年来,无论是城市,还是郊野,大小公园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公园中有水的地方必有荷花,可以说对荷花也司空见惯了,但我却是百看不厌。初绽的小荷,盛放的荷花,嫩绿的莲蓬,还是深秋季节的一池残荷,都能让我久久驻足,不忍离去。

记得有一年国庆过后,带着学生去清华校园参观,学生们一进校园就问我:“老师,朱先生笔下的那片荷塘在哪里?我们可以去看吗?”

那是当然,当活动一结束,我们就奔向那片朱先生当年“独自受用”的荷塘,去找寻那一池田田的荷叶,那袅娜地开着的,那羞涩地打着朵儿的荷花。

然而出现在我们眼前的却是颜色枯黄却依然挺立在水中的一支支的莲蓬,那“亭亭的舞女的裙”还在,只是翠绿的衣裙有些残破、皱缬,变成黄褐色,但它们依旧在秋风中起舞,似翩跹的蝴蝶一般。

“孩子们,荷花不同时节有它的不同的姿态,难道残荷就不美吗?”我问他们,又像是问自己。

“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是黛玉眼中的美。“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是李商隐眼中的美。

夏日荷塘,荷叶田田,荷花娇艳,清风缕缕,鸟鸣声声,这是一种清新淡雅之美!

秋日荷塘,红消翠衰,残芰断苹,鹤鸣阵阵,蝉声凄凄,这是一种凄清萧瑟之美。

初秋的午后,于绵绵细雨中我又一次去赏荷,荷叶由翠绿变成鹅黄,荷花卸去娇媚的浓妆和艳丽的衣裙,捧出了嫩绿的莲蓬,有的莲蓬已经成熟,那白嫩的莲子挣脱了稚嫩的绿衣,以红褐色的容颜示人,彰显它成熟的姿态。

雷声阵阵,豆大雨点迅疾而下,打落在雨伞上,莲蓬上,“嘭嘭”作响,打落在清圆的荷叶上,雨点滚动着,跳跃着,大有大珠小珠落玉盘之感。

我急忙钻入车中,眼睛还不舍地望着那片荷塘,风翻荷叶,摇曳生姿,雨打荷花,满池留香。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