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里的诗神——苏轼
声明:本文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 。
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文纵横悠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其词开豪放一派;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我们很难想象,中国文化史上如果没有苏轼,那将会黯然失色。很多说到豪放词,首先想到的必然是苏轼。事实上,他一生中写了11首定风波,其中有两首最为著名。元丰二年,苏轼因为乌台诗案被羁压,被贬黄州后的他才慢慢从经济的心绪中平定下来,并且逐渐找回生命中那份最初的淡泊。大概是在黄州三年后的一个春日,他约三五好友踏青,土遇大雨,一行人都没带伞,淋成了落汤鸡。

众生埋怨,却唯有苏轼气定神闲,同行皆狼狈,余毒不绝。是啊,人生的狂风暴雨都没有将他摧垮,这样急促的一场小雨,又能奈他何?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情。即便遭受生活磨难,在生死边缘游走了一圈,他依然拥有如此旷达超脱的情怀,不禁让人赞叹一生,这就是我爱的苏轼,期待每一个人生命中的风波,都能因为你的淡定而变成风景。

要知道,苏轼受白居影响是很大的,这就很能说明宋代的世人,他这个思想的渊源他是有来源的,不是像孙悟空一样就从石头里蹦出来。元丰年间,苏轼因为乌台诗案被贬黄州,他的好兄弟王巩更加凄惨,直接被发配到了岭南宾州,那里崇山峻岭,燕瘴重重,十分艰苦,苏轼很是内疚,便常常寂心未藉。

话说回来,苏轼到底是苏轼,书信的内容并不会一味的道歉,相反有时会给王巩说些抵御瘴气、安神助眠的偏方,有时甚至会要求落了难的兄弟烧十斤丹砂过来,就像史铁生曾说过,他瘫痪以后,家人无不小心翼翼,但是余华一帮朋友却推他出去踢足球,让他当守门员一样。无论贫穷富贵。更顺境利我苏轼带你一如往常,这份情谊此时更显珍贵。

几年后,王恐北归,苏轼于黄州为他接风洗尘。席间,王巩身边一位复姓女问小字柔奴的歌姬,引得苏轼八卦起来,问其是否觉得岭南艰苦。出乎意料的是,柔母饮白居易,我生本故乡谢安是归处道出的五年间安心侍奉亡果,觉得虽身处岭南,与家乡也并无区别的身影。听罢,苏轼感慨涌动,提笔写下了,万里归来年玉寿,微笑,笑时友带林未香,试问岭南英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另一首定风波的佳作,为若干年后的自己预存了一笔精神上的救赎,更是不经意间宽慰了世人,900年身处逆境,淡然处之。豁达面对,这才是人生的大智慧。

枝上柳绵春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这里边啊,有一个梗特别重要,苏轼实际上当时是很不得志的,他身边没有知己,枝上柳绵吹又少,这上面的柳絮是越来越少了,春天就要过去,到处都是有芳草,可是要说到那知己的芳草,那确实没有几个啊。
苏东坡实际上是说什么呢?一腔报复,对,我是想要有所意的,但是没人领我这意。苏轼写婉约词,风格是婉约的,但是用意却并非在爱情之上,这就是他作为艺术家的高超之处啊。最伟大的诗人从来不会把自己的痛裸露给别人看,他不会直接告诉你我经历了多少苦难,但我会告诉你,我战胜了这个苦难之后,我还是能够欣赏美。

《念东娇·赤壁怀古》写这个词的时候,苏轼的状态是非常糟糕的,因为他当时被朝廷贬谪到了湖北的黄州。这个作品其实它是有点沉痛的,像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我们读着很气派,它的意思不对,他意思说长江水东流,这些英雄人物都被淘汰了,就没有留下几个,又留下几个呢?
三国周郎,这是英雄,然后他描写了一段,写的特别的兴奋,都写嗨了,最后来了一句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我真是自作多情了,所以头发才白。算了,所有的历史都装在这酒杯里头,到了长江水里,苏轼他在最落寞的人生里能唱出最激昂的歌声啊,他在这个最沉痛的境遇里头能唱出最旷达的领悟,这就是大艺术家的特点,他虽然自己很痛,但是我们。一点都没受他的这个心情的影响,我们感觉他给我们传递了一个壮阔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