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们的梦想无法实现
为什么我们的梦想无法实现
我们看了很多关于马爸爸的关于人生的思考;我们知道比尔盖茨是怎么看待这个世界的;我们还知道埃伦·马斯克为什么要发射火箭;我们知道了柳青是怎么开会的;马克扎克伯格每天穿什么衣服。
我们喜欢听这些故事,尤其喜欢听一飞冲天的故事。人们都将目光聚焦在自己可见的最耀眼的地方。
现在,人们最喜欢的是J.K.罗琳的故事,因为它提供了所有的人们所热爱并相信的东西。
从需要社会救助开始,创造力,坚持,反转,一飞冲天,大卖,最有钱女作家等等等等所有的这些,满足了人们对成功的渴望与臆断。
这个事迹的代入感极强,因为罗琳的起点和我们普通人极像,甚至我们比她还好点?
如果我们也能写点什么,说不定也能达到她的成就!
哇塞,这个时代太美好了。
美国梦,中国梦,梦之蓝。抱歉,有点激动,跑题了。
每个时代都有这种从底层直冲云霄的人。是的,这些事迹、经历和故事很美好。很激励,很鸡汤,很正能量。我们需要这样的理由来面对生活,它们满足了我们必须相信点什么的需求。
比如:必须有希望和希望一定能实现。
是啊,梦想总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有趣的就在这个万一上。
万一,就是万分之一。
马云,是13亿分之一。远远小于万一啊。
要不再加上马化腾,刘强东,王健林…,算他13个,那也只是亿分之一。
要不再凑凑,凑他130个,那就是千万分之一。
这个世界是概率的,它的指导原则是不确定性和概率论的。
那么,从概率论的角度来看,这就做小概率事件。
也就是说,我们成为马云的概率很小,小到几乎不存在的程度。
但是,既然世界的基本原则是概率,那么,概率论中有一个基本原则是这么说的:小概率事件是会发生的,只要基数足够的大。
是的,13亿,基数足够大了吧。所以,这些事一定能实现的,一定会实现。因为它已经实现了。马云就在西湖畔正给大家上课呢,网上都有,不信你看看。
那,我们每天向着10亿分之一,或者亿分之一,更或者千万分之一的概率的事件进发,那么所谓的成功是不是也太难点了?
我们的心理需要强悍到什么程度,才能面对这惨淡的现实呢?
还有没有其他的好办法呢?
有的!
制定一个小目标
这个世界是枣核状的。我们大多数的人是处在枣核的中部,就是最大最胖的位置。既然我们想往上走,那就以我们为起点,将这个枣核一分为二,在我们上部的则变为了一个类似于金字塔的结构。
不管我们以什么方式进行切分,切5刀也好,10刀也罢,总是可以分为不同的层级。既然我们都是普通人,我们都没有那么强悍,要不我们先选择一个小目标?
切5刀,切出6层来,我们距离马爸爸那一层还有5层;切10刀,就差10层。我们想往上走,走到最上层的概率可能是10万分之一或者百万分之一,甚至是多少亿分之一。那么,走到离我们最近的一层的概率是不是就会变得大一些呢?可能是10分之一,或者百分之一吧。
数字越大,实现的可能性就越高。
所以,我们的小目标就是:先成为比我们高一到两级的人。
这也不是一定可以实现的。有时,我们还会陷入孩子般的思维方式,用二分法来看待这个世界。人,不是好人就是坏人;事情,不是对的就是错的。我们总是在妄自菲薄和妄自尊大中徘徊,一会这样一会那样。
我们说的是,这个目标,要比用马爸爸作为目标,实现的概率大的多。
好了,既然目标已经选定,让我们看看该如何实现吧。
如何实现小目标
让我们一点一点地看。
首先,每个阶层有每个阶层的行为模式。
就像体重,每种体重的人都有自己的对应的生活方式。习惯吃快餐的就是比习惯吃沙拉的体脂比更高一些;长期跑步的就是比不怎么动的身材要好一点;不健身的就是没有多少肌肉,这是很简单的现象。
然后,行为模式的背后是选择。
当我们要去吃饭的时候,我们总是在面对选择。今天中午是吃麦当劳还是在楼下的小超市来份沙拉?要不来麦当劳得了,好吃而且吃得饱。会长肉?一顿又涨不了多少,而且下午的工作那么累,肯定给消耗光了。以后少吃就得了,反正又不在今天这一顿。于是,高高兴兴地买了一个巨无霸套餐,吃完抹抹嘴上班去了。
明天?这种思维历程再来一遍。
在这一次一次的选择中,差距,就这么产生了。
再次,选择的依据造成了选择的不同。
我认为今天累了,回家躺着老舒服了,于是我就躺着了;他认为本周的训练计划还有10公里没完成,完成训练计划比躺着休息更重要,于是就穿上跑鞋出发了。
我们的心理依据不同,于是就作出了不同的选择。这样的选择产生了不同的行为,而这些行为,在时间的加持下,就产生了我们之间的差距。差距大到一定的程度,甚至我们之间的社会阶层都有了区分。
所以,要改变我们的层级,所谓的命运,就需要改变我们的行为方式;要改变行为方式,就得改变我们一次次的选择;而选择,就需要有依据,这个依据源于我们的价值判断;这个判断的标准,就是所谓的价值观。
如何修正自己的底层信念
上面这些,我们都知道啊,有什么好说的?这里,还有一个隐藏关,埋得有点深,还真的有点不容易看到。
改变的起点在于修正一条最底层的信念!
无论这个价值观是否可见,你是否知道自己有这样那样的价值观,它都是存在的。你知或者不知,它都在那里,并且对你起着巨大的影响力。
我们无法学会自己已知的东西。
我们认为自己知道了很多的道理,所以固步自封。埋怨时机和当下的环境,认为自己没有成为马云是因为时代使然。我们总是说,那谁谁谁真幸运,赶上了一个好的机会,好像看见了机会和把握住了机会是一回事似的。而这一切,我们都是不自知的。
很多人都抱持有这样一个信念,那就是“每个人都制造他或者她自己的真理”或者是“这完全取决于你如何看待它”。这种思维的恐怖之处在于它无法让我们认识到自己思维方式的局限性。
它会将自己局限在认知的确定性上。也就是说,这个信念,会将我们封死在当下。
因为当下的一切道理,对于我们都是已知的,“我这样认为所以它就是对的”。在此基础上,人们在潜意识中放弃了学习。遇到不顺利的时候,用一个说得通的解释,将其合理化。于是,平静了,不再挣扎了,停留在了当下。
那,何来阶层的跃升?
就像有人说,你看那谁谁谁,上了清华有什么用,现在不也混的不好吗?所以,上名牌大学又能怎么样呢?于是为自己的不努力找到了一个合理化的解释。
如果我们从概率论的角度来看,当我们收集到的样本足够大的情况下,我们可以看到的是,这些名牌大学毕业的学生,在大概率上要比那些普通的学校毕业的学生,有更好的前景。TA们有更多的机会加入世界500强公司,TA有更多的有实力的校友提供支持,TA们有更多的机会接触更前沿的科技。
摆脱自负。因为任何人都不可能开始学习他认为自己早已经知道的事。
——古希腊哲学家爱比克泰德
那,更为合理的基本价值观可能是:真理是找到的,而不是创造出来的。
对事件对与错判断依据的把握,是一个发现的历程,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结果。
随着认知地增加,对一个事情的认知会发生变化,从而更加接近真实。
曾经,人们确信地球是宇宙的中心。而后,随着新的证据地出现,人们又发现了太阳才是;再然后,新的证据又显示,太阳也不是。宇宙是无限的,中心在哪里,谁也不知道。
后来,霍金又说了,宇宙不是无限的,是有限的,只是我们找不到边际而已,就像我们找不到地球的边缘。
也就是说,我们必须先承认自己是错的,自己是不完善的,自己的认知是有缺陷的。
我们必须知道自己现在的思维逻辑是符合自己现有的阶层的,要进行阶层的跃升,必须先按照下一个阶层的思考问题的方式去思考,然后按照其行为模式去行动。
当我们抱持着这种价值观的时候,我们会不断的审视自己的判断依据是否符合当下的现实,是否对自己的成长有利,进而通过学习来改变自己的现状。
总结
让我们再来梳理一遍这个思路历程:
首先,我们必须承认我们很有可能是错的,然后才能打开心扉去学习和寻找新的证据;
然后,才能建立新的价值观作为自己的选择依据;
之后,才会有行为上的改变;
在时间的积累下,上到一个新的台阶。
很难吧,因为,承认自己是错的,太难了。
承认无知是通往知识的关键的一步。
——《超越感觉 | 批判性思维指南 第九版》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