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注《随园诗话》(1185)
【原书卷十四·一九】
《荆楚岁时记》以七月八日雨为洒泪雨。说本荒唐。然赋诗非失之笨,便失之迂;将错就错,以伪为真,方有风味。一说煞味又索然。余与香亭同作,忽王甥健庵有句云:“不解女牛分别意,一年有泪一年无。”两人叹其超绝。
《荆楚岁时记》,是记录中国古代楚地(以江汉为中心的地区)岁时节令风物故事的笔记体文集,由南北朝梁宗懔(约501—565)撰。全书共37篇,记载了自元旦至除夕的24节令和时俗。有注,传为隋代杜公瞻作。注中引用经典俗传计68部80余条,说明各种风俗的来源,偶尔也记载北方的节令时俗。《荆楚岁时记》涉及民俗和门神、木版年画、木雕、绘画、土牛、彩塑、剪纸、镂金箔、首饰、彩蛋画、印染、刺绣等民间工艺美术以及乐舞等,这些民俗、民间工艺美术传自远古,延续后世。其中如门神、彩蛋画、土牛、木版年画等民间工艺美术,仍在城乡流传。
洒泪雨,音sǎ lèi yǔ。意思是农历七月七日所下之雨。《岁时广记·七夕上》引宋·吕原明《岁时杂记》:“七月六日有雨,谓之洗车雨。七日雨则云洒泪雨。”按:《岁时广记》是一部包罗南宋之前岁时节日资料的民间岁时记,全书共40卷。宋·陈元靓编撰,作者生卒年不详,祖籍福建崇安,自署广寒仙裔,南宋末年人;作品还有《事林广记》、《博闻录》等书。
一说煞味又索然。这句话,所有版本都如此句读,但阅读之后,总觉得难解其意。笔者觉得,如果做如下句读,则可以立解疑惑:“一说煞,味又索然。”意思是:“一说明白了,便又索然无味了。”这是针对上文的洒泪雨的说法。“说本荒唐。然赋诗非失之笨,便失之迂;将错就错,以伪为真,方有风味。一说煞,味又索然。”其意思是:这个说法本来是很荒唐的,但是,在作诗时也认为其说法荒唐,吟诗者要么是愚笨,要么是迂腐。要将错就错,以假为真,诗作才有风味。把“洒泪雨”真说明白了,诗作就索然无味了。理解本句的难点是“说煞”,这是吴语方言,方言中也作“话煞”、“讲煞”,意思是:说到底,说透了,说明白了。煞,音shā,停止;结束。《红楼梦》:“煞住脚往里细听。”又如:收煞(收尾,结束);煞住(止住,收住);煞果(方言。最后;结果);煞后(殿后,走在最后面);煞场(科举考试结束;一出戏结束);煞落(干脆利落);煞年(年终)。
香亭,即袁枚的堂弟袁树,字豆村,号香亭。
王健庵(生卒年不详),浙江仁和(今杭州)人。袁枚外甥(大姐的儿子)。家贫,以诸生老,晚年自号青躬道人。或問其故?曰:“无米无穴,精穷而已。”按:袁枚《子不语·卷一·妖道乞鱼》述,其姐夫名“王贡南”,大外甥“王后曾”,小外甥“王后文”。据王英志考证:袁枚有大姐、二姐。大姐名不详,嫁杭州人王裕琨,有子王健庵、媳张瑶英,皆工诗。二姐名亦不详,嫁陆康仲。按:王健庵,《随园诗话·补遗卷二·七一》作“王健葊”。葊,古同“庵”。
女牛,音nǚ niú,指织女星、牵牛星。在中国神话传说中,牵牛、织女分居天河两岸,每个七月七日地上的喜鹊飞到天河填河成桥、使之相会。后遂用“女牛”等指织女星和牵牛星。古俗在这天晚上,中国女孩们要穿针乞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