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清明节
故乡的清明节
图片为个人拍摄又是一年清明祭。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而我也已加入了“断魂人”的队伍,“魂”在哪里呢?我不清楚,也许早已飞回故乡原上了。
记忆中这几年,由于上学路远怕来回折腾,抑或工作加班未曾休假,只能独自一人留在古都,约莫只有去年我是回到老家原上和长辈们一起给老先人上坟的。虽时隔多年,但关于清明,关于儿时上坟的记忆却愈发的深刻。俗话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也正是对一方水土一方风俗的最好诠释了。
在我的老家,上坟分为两天,清明节当天是上老坟,祭拜逝世多年的老先人的日子;而清明节的前一天,主要是上新坟,祭拜去世未过三周年的亲人,正所谓小鬼变大鬼,先人变仙人,不能一蹴而就,恐怕也就是这个道理吧。而有新坟的乡人,就在清明的前一天祭拜完自家所有的坟,清明当天就不再去了。
图片来自网络上坟用的东西也是提前一大早准备好的。父亲带着我从川口招商市场上买的五颜六色不同面值的冥币,“天堂银行”发行的,行长也一直是世袭制的玉皇大帝。另则为自制的纸钱,父亲把买来的火纸,每二十来张分成一份,然后拿出一张崭新的百元大钞在分好的火纸上面铺开,用力拍下,“啪”地一声,就算把钱印好了,然后用手指轻巧有规律的将一摞火纸拨成扇状,装进竹笼里。母亲和婆做“长钱”,把彩纸剪成长条形的,然后固定在细竹子棍上,黄的像金条,白的似银条,五彩缤纷,寓意深浓。
准备就绪,吃罢饭,陆陆续续各家各户准备出门上坟了。我们“孙”姓氏在原上村里属大家族,人多户稠,往回走几代,不是同一个老爷,就是同一个老老爷。由年长的祖父辈领着我们四十来号人组成的庞大队伍,浩浩荡荡横穿村子走向公墓,我则跟着堂哥挑着彩色的“长钱”混在队伍当中。因为族亲,祖坟大部分集中在西亩咀原畔上,除个别年代之久远不在一起外,其余整个自家祖坟均在此处。
儿时上坟,祖父总是会对孙子辈的我们说,这个是你老老爷的坟,那个是老老婆的坟,东头那个是你二爷他爷的坟,西头是你大老爷的坟,等等。由于祖坟多,所以到公墓后通常会分几小队,由一年长者下令,众人跪倒一大片,点纸、烧钱、倒酒,将炒好的菜(通常为菠菜炒鸡蛋,辣子炒鸡蛋),糕点,蒸馍,水果敬于坟前,杂草与香火共燃,纸灰与尘埃齐飞,最前头的一长辈说,快拾钱来!同时在火心外围画一个不封闭的圆圈,开口朝向坟头,预示不被其它孤魂野鬼跑来抢钱。火纸燃尽,磕头,作揖,众人起身,随后将一小撮菜挖坑埋于坟前。
图片来自网络程序走罢,娃儿们围一圈盘腿而坐,将剩下的菜、馍、糕点集中到一起,通通“消灭”掉,上过坟所剩的吃货是不能带回去的,所以长辈们便给每个小娃分配任务,必须吃完才能回去,吃着不同碗里的菜,总是觉得别人家炒的菜怎么老是比自家的好吃呢?我也不清楚。
如今,又是一年清明至,身在异乡的南阳小镇,故乡成了我回不去的远方,他乡却成了如今的故乡,而我的思绪却早已飘回我的故乡铜川了。
2017年4月1日清晨于南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