码字园有故事点滴记忆

【点滴记忆33】一个人的骑行 我想到了什么?

2018-12-08  本文已影响90人  王昌伦
【点滴记忆33】一个人的骑行 我想到了什么?

我想去看看自己喜欢的人,不能总是被动等待,幻想,以及总是恐惧。面对内心的恐惧,才是真正的消除恐惧。那么害怕拒绝,失去,不如真正面对,问题的根源往往不在别人身上,而在自己的内心里。

没有什么可以阻挡我出发的决心,天没亮就带着单车出发了,就是要去见,就算结果是失败的,至少我敢于面对了,我觉得值了。

对我来说骑自行车原本就是一件开心的事,只是很久没有骑过100km的距离了,体力不如以前,我很快就感觉到累了,特别是爬坡的时候,爬到山顶,腿有点累,膝盖有点酸酸的。

身旁的车像甲壳虫一样来来回回,天空铺满了灰白色的云,如同厚厚的棉被,最低气温11°,风迎面刮过来,有点冷,还好多穿了件外套防风。

【点滴记忆33】一个人的骑行 我想到了什么?

我一个人在这样的路上骑行着,想着最近的点滴,我觉察到总是否定自己,很少肯定自己,莫名的害怕,我想自己去看想看的人,跟着自己的心走,她会拒绝我,我也觉得开心了。

那是几年前的一次,去见一个一起学习电脑的姑娘,本来约定一起去附近的一个湖,她那时拒绝了我,因为下雨了,等了一段时间雨没停,我放弃了。后面等我回厂里,雨停了,女孩和她的同事一起去玩了。然后当她去玩得很好,告诉我的时候,时间已比较晚,我还想去,再也没去了。

后来还有一次,晚上,我买了奶茶请这个姑娘一起喝,我提前告诉她,但她告诉我没空出来,然后我直接去到她厂里,电话里说了很久,她出来了,然后两个人在厂门口的江边聊了很久,就各自回去了。姑娘跟我说谢谢我请她,然后就再也没有然后…

想起另外一个姑娘,她当时考完试,我说想等她考完试去看她,她说不要,很心烦…我就没有再去,其实那时的自己内心就是焦虑的,自然会投射到别人的身上。从那次之后,就再也没有想过要去找她,即使后来她主动叫我去找她,有空路过她的城市,我也没有再想去找她的想法。

还有这次,我想了想,其实女孩的借口总是很多的,但我这次有点不一样了,之前总是为了别人,我这次也为了自己,单车旅行,我的焦点分散,不再总是关注别人,我觉得就算这次别人也拒绝我,但我自己在旅行的路上,是有收获的,我为我自己的走出去的行动而感到开心。

其实一件事的背后,往往是有内在动机的,如果我是为了看别人,别人的反馈是拒绝,我就会失落,如果看别人的同时也是为了我自己的成长,关注到自己喜欢的事物,就会很开心。

我理解别人,比别人理解我更幸福

如果我站在自己的视角看问题,内在动机是索取关注重视和归属感,期望越高失望越大。如这次的出发,没有见到本该失望,失落,灰心丧气,负能量:

我理解我自己,我曾告诉自己可以去了解喜欢的人真实的情况怎样,如果想做没有行动,我会呆在宿舍,很焦虑,遗憾。

我记得路过佛山的一个庞大的墓园,在心理告诉自己说如果我死了,我希望自己不要有遗憾,想做的事情因为没有勇气而感到遗憾一辈子,至少尝试过努力了,失败也没有关系。

在骑行的过程中,除了是做自己喜欢的事内心充满喜悦,还有在内心降低了期望。《亲密关系》这本书告诉我,期望越大失望才会越大,内心一直有一个信念:我好开心啊,就算结果是失败的我也好开心好开心。

听别人分享的不配得感,当人们不断努力做一件事的时候,觉得自己付出了很多很多,心里就会不自觉的认为可以值得拥有,不断付出是把不配得感降低的一个过程。

有时那种付出是按自己的方式给予的。

没有那么轻易就可以得到的东西,电影里《101次求婚》说:"你付出过努力吗?你付出过真心吗…"

理解了自己,尝试着理解别人。

站在别人的立场考虑,想想你喜欢别人,别人肯定能够在你的言行中感受到,你内心的不安与恐惧,以及你对自己的自我否定,所以在言语中透露出来的发心:是你索要别人的关注,索取别人的时间,精力,索要别人的赞美,即使是对你再熟悉的人,还是会不自觉的抵触。

如果自己在表达出来的信息中,是特意看别人,在某种程度上,这种特意就像是一种无形的压力,无论是自己和别人都有。所以才会说懂得要制造偶遇的时机,而不要直白的透明化的表达。

做销售的人,需要刻意练习被拒绝的经历,可以在这样练习中突破自己内心的安全感,适应,在别人的拒绝中找到隐藏的机会,更自然的表达自己,展示自己,建立安全感。为什么说要打造个人品牌,持续不断的分享?就是让别人认识你,了解你,熟悉你的一个过程,建立起信任,减少内心的对陌生事物的恐惧,压力。把自己的亮点推销出去,把真实的自己表现出来,自然而然吸引别人,感染别人。

【点滴记忆33】一个人的骑行 我想到了什么?

其实这次骑行的过程,去看喜欢的人,我看到的往往是自己,看到自己想要的是什么,看到自己行动之后的喜悦,看到自己陶醉在旅途的美景,看到自己的勇敢,看到自己的独立,看到自己的觉悟在不断提高,看到自己理解了别人,看到自己如何放下了执念,看到了旅行的意义,走出自我否定。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