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度生命叙事(一)

今天,老公去给儿子要结婚的朋友帮忙,儿子上他姑姑家玩耍(想让他蹭饭)。我馒头就着咸菜,再喝些白开水,集中心思,书写着我的年度叙事。
在刚刚过去的2013年,最刻骨铭心的字眼是:父亲、网师、班主任。最伤痛的是父亲病逝,最不敢耽搁的是网师课程,最牵挂的是我们九.5班的学生。
最伤心的事,莫过于父亲的病逝。
父亲1961年大学毕业,原在石家庄邮电部门工作。文革被牵连,后来又恢复了工作,却阴差阳错的在家乡当了老师,直到退休。父亲这一生似乎很失意,总想着让自己的孩子有些出息。
2013年4月21日,父亲喘得厉害,意识不清,被送进商丘市公疗医院。偶尔清醒时,总想看着儿女陪在他身旁。这时候,我们就是他的靠山,就像小时候他是我们的靠山。而我带着毕业班,不能请长假,只好两地奔波,夏邑到商丘60公里的路程,父亲住院的45天,我不知跑了多少遍,对父亲的牵挂时刻烙在心底。当时的我,想努力工作,更想伺候父亲,只恨分身无术,身心俱疲。
就在这时,县教研室一个电话,让我参加河南省教研室的“送教农村”活动。5月4日,我和省里送教的老师一起,在县重点高中分别上一节公开课!
这样的机会,多年不遇。这样的场面,我真怕讲砸了,自己难看,也辜负了领导的信任。父亲清醒了,也催我好好准备。在父亲的病床前,有空我就备课。5月3号下午,我匆匆赶回,准备明天的公共课。万万没想到,晚上7点,医院传来父亲病危的消息。我和老公一路狂奔,并赶紧给教研室汇报。赶到医院时,父亲正在抢救室......经过一夜折腾,清早6点,父亲总算挺了过来。刚一清醒,父亲就催我回去讲课。于是,我又急急忙忙往家赶。幸好有很多朋友帮忙,连校长也带领学生亲赴高中会场。我总算准时登上了讲台。沿着设计好的ppt,以对话的方式,引领学生自觉思考。这是一节几乎没有什么花样的公开课。没太多激情,也没有丝毫紧张,因为我实在太累,无暇顾及了。只想着别丢人就行,没想到,省教研室历史负责人梁东莉老师当场说了三遍“非常好!”,并对课堂每个环节进行了具体评价。
其实,这节课也是在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的影响下,我所尝试的新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过程,最突出的字眼是:“你......”,你认为......你去复习,你去探究,你去阐述,你去请教......从而引导学生去思考,去发现,去解决问题。通过师生真正意义上的思想碰撞与交流,引导学生进行自觉的,积极的脑力劳动。这节课受到梁老师的赞赏,更加坚定了我努力的方向,似乎也唤醒了我心底关于教育的梦想。
而陪护父亲时我亲眼目睹的一幕,一下子惊醒了我还有些麻木的心灵。那是一个清晨,和父亲同室的一位病友,昨夜还没什么动静。天刚亮,这个病人的监控突然报警,吸氧骤降到35,血压和心跳骤然升高,医生一番抢救,也无力挽回。就这样,我眼睁睁的,看着同一个病房内的生命悄悄逝去…… 这是我一生中第一次直接面对死亡,没有一丝恐惧,只有深深的无力感。
人这辈子,有生就有死,谁都在劫难逃!
我的必死之生该如何度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