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写语简友广场成长励志

《世界尽头的咖啡馆》渔夫的故事2

2019-07-22  本文已影响75人  花曼语
《世界尽头的咖啡馆》渔夫的故事2

    餐厅的老板迈克给作者讲了一个商人和渔夫的故事,故事是这样子的,一个商人去度假,他想远离尘嚣,好再次攒足干劲去赚钱。他飞到遥远的目的地,在一个小村子里游荡。几天过去了,他注意到当地有个渔夫看起来特别开心,特别满足。商人很好奇,于是有一天,商人找到渔夫,问他每天都在做些什么。

“渔夫回答说,他每天早晨醒来,先和妻儿一起吃早饭,然后送孩子们去上学,他去打鱼,他的妻子开始画画。他会花好几个小时捕鱼,捕上来的鱼够全家吃了,他就往回走,到家之后打个盹儿。晚餐后,他和妻子沿着海滩散步,看日落;孩子们则在大海里游泳。

“商人惊呆了。‘你每天都这样过?’他问。

“‘基本上是吧。’渔夫回答,‘有时候我们也干别的,不过大多数时候我们就这么过,这就是我的生活。’

“‘你每天都能捕到鱼?’商人问。

“‘是的。’渔夫回答,‘海里鱼很多。’

“‘除了平时给全家人吃的鱼,你还能捕到更多的鱼吗?’商人问。

“渔夫看着他微微一笑,答道:‘能啊,我经常捕到多余的鱼,不过我把它们都放了。你看,我就是喜欢捕鱼。’

“‘可是,你为什么不捕一整天鱼,尽可能多捕一些?’商人说,‘然后你就能把鱼卖掉,挣很多钱。不久你就买得起第二艘船、第三艘船,雇其他渔夫给你捕更多条鱼。过不了几年,你就能来到一座大城市的办公室里工作,我打赌,十年内你就能拥有一家国际渔业公司。’

“渔夫又对商人笑笑,‘我干吗要那么做?’

“‘为了挣钱啊。’商人说,‘你这样做就能挣到很多很多钱,然后退休。’

“‘我退休之后干什么去?’渔夫问,依然满脸微笑。

“‘想做什么都行吧,我觉得。’商人说。

“‘比如,和我的家人一起吃早餐?’

“‘对啊,可以啊。’商人说,他看到自己的主意没让渔夫兴奋起来,有点儿恼火。

“‘我喜欢捕鱼。那如果我退休了,我每天想捕鱼就能捕鱼?’渔夫继续问。

“‘能啊。’商人说,‘那时的鱼可能没现在这么多了,不过应该多少还有一些。’

“‘然后晚上我就可以和我的妻子一起沿着沙滩散步,看看日落,我们的孩子能在海里游泳?’渔夫问道。

“‘当然可以啊,你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不过那时你的孩子们应该都长成大人了。’商人说。

“渔夫微笑着和商人握了握手,祝他可以早日鼓足干劲去赚钱。”

    看到这里,我和作者还有迈克都觉得自己和那个商人有点像。为了挣够钱再退休,把大部分时间花在工作上。都感觉退休是将来的事情,到时候有足够的钱做自己想做的事,可以自由参加自己喜欢的活动,凭自己的喜好安排自己每天的生活。

      但其实每一天都是一个机会,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每一天都有机会用行动回答:我为什么来这里?我的存在意义是什么?不需要等到退休。

      明明大家能做想做的事,为什么不立刻就做,而是把那么多时间花在准备工作上。

      书中迈克的朋友安妮替我们解答了她对这件事的看法。她说:“广告商早就明白,如果你的信息直接针对人们内心的恐惧和欲望,你就能刺激他们去行动。只要你找对了恐惧点或者欲望点,就能促成他们购买特定商品或服务。

      有这样一种广告,它的内容重点在于让你开心或产生安全感,但其实其中蕴含的信息是,‘只有当你拥有这件产品时,你的生活才会更好。

      这类广告通常把真实意图隐藏得很巧妙,这些信息的目的是为了让你相信,只要你拥有某个产品或服务,你的人生就能圆满。举个例子,开这种车会赋予你的人生特殊的意义,吃这种冰淇淋会给你带来幸福,拥有这颗钻石你就能心满意足。

    我要告诉你一件非常重要的事。广告还会传达一种更隐晦、但更有影响力的信息——即拥有那些产品,你能获得满足感,但如果没能拥有那些产品,你的人生就是不圆满的。

      为什么人们把那么多时间花在准备工作上,而不是直接去做自己想做的事。部分原因就在于我们每天都暴露在大量营销信息中,如果不谨慎点儿,我们肯定会把自己的幸福和满足寄托在某样产品或服务上。最后,我们会陷入一种财务困境,必须不断去做事情去挣钱,尽管那些事情不是我们真正想做的。

    从小时候开始,我们的生活就充斥着各种广告,这些广告传达的信息就是人生的圆满来源于物质。既然如此,我们会怎么做?当然是购物了。我们买广告里的商品,想看看广告里说的是不是真的。

“那么问题就来了,”她继续说,“购买商品需要钱。为了挣钱,我得找一份工作。这份工作可能不符合我们的理想,我花在工作上的时间也许不符合我理想的时间安排,但有了这份工作,我就买得起我想要的东西。我告诉自己,这种情况是暂时的。用不了多长时间,我就能开始做其他事情——更接近我本来意愿的事情。

“还有一个问题,因为做了一份没有满足感的工作,并且花了很多时间在上面,我会感觉到越来越不满足。我们身边有很多人,整天盼着退休,他们总是说,等退休了就可以做想做的事了。要不了多久,我们自己也会去憧憬这种几乎被神化了的未来。等到退休那天,我们再也不用工作了,而是可以把时间花在想做的事情上。

“我们每天做的不是自己想做的事,为了弥补心中因此产生的空虚,我们会买更多东西。我们希望广告是真的,哪怕只有一丝一毫是真的也好,希望那些商品能代替日常工作给我们带来满足感。但不幸的是,我们买的越多,要付的账就越多,就越需要花更多时间工作,这样才能为一切买单。我们花在工作上的时间并非发自内心,所以投入工作的时间越多,我们就会产生越多不满,因为我们留给真正想做的事的时间更少了。于是我们就会买更多的东西。

    最后的结果都是长时间工作,忙着做并不能实现存在意义的事情。他们不停地憧憬未来,希望有天他们不用再工作,可以过上随心所欲的日子。

    我不建议你把广告条条当真,希望你能透过现象看本质;同理,我也不希望你毫不怀疑地接受我的说法。”

      转变心态的重点在于,你要清楚,某样东西是否能让你的生活更圆满,由你自己说了算,和别人告诉你它圆不圆满无关。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