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评影评散文心情随笔

《银河补习班》

2019-07-21  本文已影响66人  简单生活enjoylily
《银河补习班》

我并不是冲着邓超和俞白眉的票房号召力去看的电影《银河补习班》,毕竟他们之前合作的《分手大师》、《恶棍天使》让人看得哭笑不得。我也并不是冲着让青春期的儿子去感受父子亲情,接受洗脑教育而带他去看的这个电影,因为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可有的时候你期望值越低,越能给你带来惊喜的效果。

儿子出电影院时跟我说了一句:"老妈今天的电影挑得不错。"我想他应该是从电影中找到了他自己想要的东西---对学渣通过自己的努力也能逆袭这件事情的认同感。这是做父母的我们怎么灌输都灌输不进去的认同感。

电影中邓超饰演的父亲马皓文,在所有人都不看好儿子马飞时,再三告诉儿子要“一直想”“永远不认输”。马皓文的教育观念是主张“引导孩子的兴趣,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并不拘泥于传统教育理念下的“考试成绩”或“升学率”,而是更注重孩子本身的成长。

《银河补习班》

我看到有一些影评对电影中马飞在父亲"永远不认输"的鼓励下,几个月成绩逆袭,从班上倒数几名飞跃到年级前十的剧情兴高彩烈地吐槽着: "都不用学习就能逆袭,太不现实了,假大空,太尴尬了……"其实在看电影时我也只是把这个情节当成为了更好的突出主题而做的电影艺术加工而己。

我很感慨电影里有一个场景,马飞听到爸爸跟跟教导主任打的那个赌,自己也不相信会赢,非常疑惑的问着父亲:"我真的能在期末考到年级前10吗,这不太可能吧!"这是由于在马飞成长的过程中有太多人对他有负面评价,他的妈妈说他脑子一直笨,他的幼儿园老师说他缺根弦,他的教导主任说他是洗不干净的煤球……

这是不是很像平常日子里做家长的我们?一直不停的数落孩子们的不足,却看不到他们的闪光点。虽然不停的让孩子努力学习,但自己从心里都不认可他们有逆袭的这个能力。

但导演俞白眉在采访里却说,他特别相信这个故事,因为他自己高考那年,就从班上30多名升到第三名,成功逆袭的。而在电影的路演过程中,也有不少观众跟他讲述了自己考试逆袭的故事。俞导说“我写的时候就知道这段肯定有人不信。不相信的人,是因为他们从来没有经历过。”我想对于儿子这种心智简单,一直处于蒙昧状态,对自己将来没有什么明显目标感的孩子来说,不留痕迹地建立一种对成功逆袭的认同感可能会有好处。

《银河补习班》
电影中爸爸马皓文问儿子:“有没有想过长大了要干什么?"马飞答:"清华北大呀,妈妈说的!"马皓文则说:"清华北大只是过程,不是目的。人生就像射箭,梦想就像箭靶子,如果连箭靶子也找不到的话,你每天拉弓有什么意义?"

是不是很有打脸的感觉,我们在每个阶段都会问孩子,你心目中的学校是什么?小学到初中,高中再到大学都以考入好的学校为目标,而其实这只是个过程而已。有人说:"我们都曾以为高考是最重要的战场,直到我打了更硬的仗。" 其实真正的硬仗是在孩子走入社会后的每一天每一个决定里。我们作为家长没能引导孩子找到那个梦想的箭靶子,却一直不停的强调拉弓的重要性。

马皓文在电影中还强调了“和孩子平等共处”、“用爱去感染孩子”、“跟自己的孩子成为朋友”、“鼓励孩子独立思考”、“给孩子创造一种自由的成长环境,不要给束缚而是尊重孩子”等种种教育理念,虽然有些正面灌输道理之嫌,但却足以引人深思并产生共鸣。

电影里还有一场我印象格外深刻的戏:  马皓文站在堤坝上面对波涛凶猛的洪水,不顾一切地用喇叭跟不确定是否还活着的儿子喊话,鼓励他开动脑筋想办法自救的场景。 "儿子,看看你周围有什么? 想办法,你一定能出来!"那一声声嘶力竭的叫喊,那痛哭流涕的样子,是一个心中有爱又有智慧的父亲的样子。我想在危机情况下救儿子是一个父亲的责任和义务,但在没有条件依靠他人获救时,鼓励孩子想办法镇定自救,更是家长们平日里应该教授孩子的重点。这也是我们家庭教育中很欠缺的一个部分,平日里过分保护而拒绝孩子涉险,这反而会使孩子在今后人生中受到打击时不知如何保护自己。

《银河补习班》

当我们在期待有个争气成功如成年马飞一样的孩子的同时,孩子们也在期待有一个尊重信任如马皓文一样的爸爸吧!

电影中马皓文与马飞这对父子打破了中国传统父子关系的权威感,不再局限于含蓄、冰冷、疏离、不理解的种种父子关系当中,而是拥有了信任、鼓励、守护、尊重等等积极相处的内容,我想这也是电影想要献给父亲,送给孩子的东西吧。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