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境》十二:出家人不打诳语

2023-05-28  本文已影响0人  钟山风云

        坤位面,各位僧佛们显然也是一脸懵逼。入迷魂塔后,大家都还没有从六祖提的前一个问题,“什么物?怎么来?”中找出答案呢。

        现在,又遇到了新问题。

        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一次又一次,要颠覆过去所有的认知。

        如果说,因果循环、报应不爽,那一山一水一石,一个个星球做了什么恶?

        每天给万物生命和希望的太阳,有什么错?为什么要被吞噬?

        这天地万物,究竟是什么?从哪里来?最终去往哪里了?还是就这样毁于无形?

        六祖慧能也好,达摩祖师也罢,释迦摩尼佛祖算上,若万物都毁灭了,还怎么立地成佛?修行还有什么意义?……

        这一连串的问题,似乎彻底颠覆了整个佛国的理论体系。在所有僧佛脑袋里,都刮起了大脑风暴,而且是特大飓风。

大脑风暴(网图侵删)

        “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罪过,罪过,罪过……”千佛齐声反复诵念不已。

          许久许久,武夫出身,当初“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四品将军,慧明和尚第一个站出来说话:“师傅、众师祖,依贫僧所见,万物有生有灭,天理循环。无即是有,有即是无。心中无银盘,何须论银盘?”

        意思就是万物有生就有灭,看空了,就无足挂齿,不须忧虑,更不必讨论了。

        嗯,有道理。既然是规律,那就躺平,接受它好了。

        许多师兄弟跟着点了点头,其中甚至有许多高层的佛陀。

        但,当即也有人出来反驳。

        大师兄青原行思,他道行高深,是当初慧能门下最先彻悟,另开山门者。

        他对着虚空遥拜,接着说道:“阿弥陀佛。佛法云:有即是无,无即是有,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乃求万物和谐,共生生长,修心明性以成佛!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师言:一念既悟,众生是佛。若无众生,何处修佛。佛乃普渡众生,若万物寂灭,佛祖也不会答应。"

        六祖慧能及以上数层空间都齐齐发声:“阿弥陀佛,善哉,善哉!"

        意思是赞同了?!

        佛门有难,都应同仇敌忾。何况一切万物幻灭,岂可无动于衷?

        说的是呢。佛也有火。

        云尼比丘尼小心翼翼地接着说道:“是的,这里的诡异在于,银河中心的银心把所有围绕它的星系吞灭,最终自己也幻灭,一切归于虚无。没有了天理循环,怎来因果报应?”

        是啊。

        头疼!

        接着,菏泽神会和尚起身,双手合十,深深鞠一躬,说:“吾师以为,银心吞星噬日,只须臾间,是也非也?是实是幻?”

        就是说大家看到的这个事情究竟是真相还是幻相呢?

        若是真的,怎么可能只发生在须臾之间呢?

        六祖慧能略一停顿,答道:“出家人,不打诳语!”

        众僧尼皆惊。

        什么意思?莫非是说那位追太阳的大能就是位出家人?六祖又如何得知?

        神会接着问道:“然则,迷魂塔安然无恙,莫非不在银盘中?"

        六祖不语。

        在他之上,达摩祖师再上面,有祖师回答:“是也,非也。逆转乾坤。”

        抗议,又玩玄机。

        嗯,除了跨越空间,还须有逆转乾坤这个本事,才能够让大家耳闻目睹,看见过去、未来。

        谁才能有这等通天本事?

        大家伙一想,恨不得拍大腿。真是枉读许多经书了。

        知过去未来者,屈指可数。

        燃灯古佛、如来佛祖、弥勒佛,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三尊佛祖。

        只有他们,或者是这个级别的大能才可以。别的大能,还没有听说过。

        怪不得六祖说出家人不打诳语,就是顶上面的祖师也不敢枉道佛祖名讳。

        这么说,极有可能。

        那,问题又来了,连这三位至尊佛祖都觉得是问题的问题,我等虾兵蟹将,小庙菩萨,还能干嘛?

        确确实实,相当头疼!

        南岳怀让和尚干脆找了块砖头,磨了起来。道一看着,知道他是消磨时间,治疗头疼。不似当年,用磨砖来嘲笑自己修行方法不对。

        道一顽皮,想再取笑怀让师傅一下,也笑不出来了。

          不单要普渡众生,现在还要拯救万界亿物。任务艰难,完全没有头绪,怎么笑得出来?

        左思右想,别无良策,道一便也拣了一块砖,陪着师傅,边磨砖,边苦思。

坐禅修佛  磨砖作镜(网图)

        秘境这是要集思广益,博采众长,还是纯属考验各位,不得而知。

        说到未来佛,众僧想起了弥勒佛分身之一,布袋和尚。

        这和尚,日日携空布袋,少米无钱,却剩得大肚宽肠,不知众檀越信心时,用何物供养;年年坐冷山门,接张待李,总见他欢天喜地,请问这头陀得意处,是什么来由?

        据说是因为:行也布袋,坐也布袋;放下布袋,多少自在。

        心宽体胖啊!

        既然辨不清,或许先放下吧。

        禅心一定,许多僧佛就入定了。

        一些总想不明白的,思来想去,仍无头绪,疲惫不堪,终于还是坐禅入睡了。

        个个闭目打坐,也不知有没有还清醒点的。

        罢了罢了。

        爱情名山,丹霞地貌的代表,丹霞山,灿如渥丹,色若红霞。其半山腰有锦石岩寺。丹霞与慧能,南岭的两张文化名片。下面这幅画,让小先把两者连在一起,并写了一首诗。

丹霞山锦石岩寺(网图)

寺立半空耸,日出惊山红。

丹霞鸟飞逐,锦石僧如松。

谁言心自性,但见云成空。

六祖早顿悟,坛经千古诵。

                  ——钟山风云1212

          写这诗的时候,小先没有料到六祖坛经被华夏佛界信众千古传诵之余,早已顿悟的六祖,会在秘境遇到这等难题。

        被奉为禅宗圣经的坛经,无疑面临着考验,最大的质疑,却来自其原创者——六祖慧能本人。

        同样,慧能大师自己也没有料到,在这里,不禁修行境界上遇到大冏境,甚至于遇到了从未料到的问题:万界万物的生存问题。

        再回首,云遮断归途。

        再回首,荆棘密布。

        今夜不会再有,难舍的旧梦,不管明天要面对,多少伤痛和迷惑……

        现实中无解。且看入梦境,是否可以寻找到答案吧。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