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修心得

破楞严

2020-12-18  本文已影响0人  刘法欣

  温州瑞鹿寺上方遇安禅师,福州人也。得法于天台,又常阅首楞严经,到「知见立知,即无明本。知见无见,斯即涅槃。」师乃破句读曰:「知见立,知即无明本。知见无见,斯即涅槃。」于此有省。有人语师曰:「破句了也。」师曰:「此是我悟处,毕生不易。」时谓之安楞严。至道元年春,将示寂,有嗣子蕴仁侍立,师乃说偈示之:「不是岭头携得事,岂从鸡足付将来。自古圣贤皆若此,非吾今日为君裁。」付嘱已,澡身易衣,安坐,令舁棺至室。良久,自入棺。经三日,门人启棺,睹师右胁吉祥而卧,四众哀恸。师乃再起,升堂说法,诃责垂诫:「此度更启吾棺者,非吾之子。」言讫,复入棺长往。

      《五灯会元》上记载的这个故事中,遇安禅师因读破了楞严经中的句子,而觑见其中奥妙有所省悟。

        他省悟了什么?当然是本心本性。遇安禅师读破的那几句话出于《楞严经》的这一段。

      佛告阿难:根、尘同源,缚、脱无二,识性虚妄,犹如空华。阿难!由尘发知,因根有相,相见无性,同于交芦。是故汝今, 知见立知,即无明本;知见无见,斯即涅槃 ,无漏真净,云何是中更容他物

        从这里我们知道,知(见)、相都是从虚妄的根、尘引发派生出来的,自然都是虚妄不实的。“知见立知,即无明本;知见无见,斯即涅槃 。”说的是,人们把虚妄的知见当成真实的知,这个知就是无明的根本,就掉进了迷的坑;人们觉悟到知见的虚妄,就不会迷失,没有了虚妄知见,这个就是寂静涅槃。

        “知见立,知即无明本;知见无,见斯即涅槃 。”这样断句,所指似乎更加直接了当。

        用现在的说法,这知见,就是角度、标准,人们活在自己的角度标准里,就是活在无明里。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