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学笔记太极学说焦作人

太极与阴阳的文化甄别

2019-01-09  本文已影响1人  焦作太极徐

太极与阴阳的文化甄别       

          徐怀清//著

        长期以来,人们热衷于中华传统的太极文化的发展和弘扬,士气很高、精神可嘉。但有一个阴阳文化的伴生现象、光怪陆离、迷雾重重,使得人们对于太极与阴阳的究竟谁是谁非、难辨难分,也甚至将阴阳拿来冒充太极、取代太极而误入歧途。我在这里不揣冒昧,试图从哲学层面、思维层面和应用层面加以比较,析之以理、以正视听。

        一、太极与阴阳的哲学认证

          很明显的是,太极哲学是古以有之的,而阴阳哲学也是经久不衰。那么两种哲学是截然不同呢、或是互为依存不能分离,这是一定要用哲学理念来认证的。否则,空口无凭、信口雌黄是不能说明任何问题的。

        我们知道,现时的阴阳文化还是很普遍的,甚至于是很泛滥的。所以,阴阳的哲学理念很广泛,阴阳哲学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一阴一阳二性构成的,并依据《易传》中的「一阴一阳之谓道」为经典。在阴阳哲学理念中,阴阳二性是互生的、互化的、互根的、互消长的,阴阳二性是相互依存、孤阴不生、独阳不长,也就是有阴必有阳、有阳必有阴,阴阳二性不离不弃,死死纠缠。由此,阴阳者们认为,宇宙的总规律是阴阳二性的作用,世界的总根源是阴阳二性的产生。于是,世界万物不离阴阳二性,离了阴阳二性一切都将无从谈起。所以,太极也是阴阳所生,阴阳足可以取代太极。

              这种阴阳理念,很显然是现代二元论中的二性论,纯属二元思维。在这里的阴阳学说中有一个致命的缺陷,就是从根本上不懂得太极的本义、从而脱离了太极的主体。而是以阴阳为借口、以阴阳为工具、一切唯阴阳是从,以阴阳为立意、以阴阳为核心、以阴阳为纲领,其主题只是围绕着阴阳打转转,与太极哲学势必大相径庭。

        对于太极哲学,往往很少有人论其太极本身的一二三,人们总是在云遮雾障中看太极,神龙见首不见尾,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现代太极学认为:时空宇宙,无极而太极、有极也太极,无极生有、有极归无,有无交替大显活力。太极的有与无同体、隐显本一、生生不息。因而,太极无限有界。

      太极学的第一要义是:太极事物的本体是独一不二的。太极的「总天地万物为一」是独一不二的,我们每一个人也是独一不二的,世界上的每一片树叶、每一粒沙子都是独一不二的,独一不二是一切事物体的唯一标识。

        太极学的第二要义是:太极事物的功能是一分为二的。《易传》上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太极事物的变化是以一分为二的基本功能为作用的。太极功能所生成的两仪,有其相对性、也有其同一性和归一性。因而,事物的动、静可以是相对的、也是一体的,事物的虚、实可以是相对的、也是统一的,事物的有、无可以是相对的、也是本一的--------太极事物的相对性可以是对立的、而最终是融通的,对立性是局限的,贯通性是必然的。所以,天下万物本然流行、自然平衡、天然循环、融会贯通、大生无碍。

        太极学的第三要义是:太极事物的实质是见一含三的。太极事物的见一含三、涵三为一,是指事物的立体性、体统性、系统性的最一般表现。见一含三,是其太极事物自身本体所具有的基本实质的三要素、或三材料、或三构件。也有称之谓一分为三的、或称三元结构的。现代太极学认为,太极事物的三材构建,是太极事物本体的、整体的、体系的、体统构成的最基本结构和必要条件,太极无三不成体、太极无三不能立,这个三材构建是一切事物三维立体的最基本单位,是缺一不可的、是不可或缺的。

        综上所述一二三表明,我们在对现代太极学的研究中,明显是以太极事物的本身自体为立意、为主体、为核心、为纲领,突显的是太极的原始返终的包容性、涵盖性、总摄性、孕育性、运化性和贯穿一切事物的统帅能力。有了太极一二三的基本架构,太极事物的三生万物、万化归一,也就顺理成章的事。这才是太极哲学的本分和本义。

      二、太极与阴阳不同思维之辩   

          一般而言,人们的不同的哲学思想的产生,是基于每个人的思维方式的不同,基础的思维方式有一元论的线思维、有二元论的交差思维,有三维的立体的、整体的、体系的、系统的思维。

      我们在对中华文化的本源、文化的根脉、文化的灵魂的探寻中,追溯到了太极文化和太极思维的高端。但不容回避的是,要达到太极哲学的本体思维、整体思维、总体思维、体系思维和系统思维,有一个不容忽视的阴阳思维的很大的坎、太大的坑,是一定要跳出来的、迈过去的。否则,你只能在阴阳思维、阴阳之道、阴阳文化中打转转,是找不到太极的北的。

            我们确认,太极思维是大格局的体现,是整体的、全体的、本体的、成体统的系统思维方式,其主要表现:就是确立太极本体的独一不二性、认识到太极功能的一分为二性、深入到太极实质的见一含三性。如此一二三、三而万、万而一,是太极体统思维的不二法门。这就充分表明,太极思维是有主体的,是有确定性的,也是一切从实际出发而实事求是的。

      我们再来关注阴阳思维的方式。阴阳思维,就是局限于阴与阳的两种不同属性的相对现象为基本的思维模式。其实,就是以抽象符号的阴与阳为借代、类比、隐喻的方式,与实际事物产生类似的联想加以对应的。抽象的阴阳符号的应用,其实与任何实际事物的实质是没有丝毫的关系的。并且阴阳思维是可以颠来倒去的,是不确定的、不稳定的,是没有正一性的。阴阳思维的产生,只能是人们面对世界万事、万物、万象、万性的应变中的权宜之计。很显然阴阳思维是二元的、二性的机巧思维,只能属于事物的应用层面的小的把戏。这一点人们是一定要认识清楚的,绝不可以将阴阳当真,更不能将阴阳思维用以冒充和取代太极思维。

        三、太极与阴阳不同的应用手段

      我们讲太极文化、也讲阴阳文化,但许多的时候是只讲阴阳文化而忘掉了太极文化。这当中有历史上对于太极认识的局限性,而任由阴阳文化的盛行。当然,也有现代人的懒惰、泥古不化、鹦鹉学舌,不去将太极与阴阳加以区分,致使阴阳文化泛滥、太极文化几近失传。

          现在简要从实际应用层面对太极与阴阳进行表述。

      历史的和现代的阴阳文化,应该有三个层面:一是自然阴阳,也就是我们所讲的太阳、月亮、地球的旋转运动所产生的明暗、黑白、光亮、阴影的现象,或由此所绘的太极图、八卦图、历法图等,这是阴阳的实际存在和本义。而自然阴阳在阴阳文化中几乎不是比例。

            第二方面是阴阳的抽象符号的作用,这里的阴阳,就是代指各种事物的、一切表象中的两种不同属性的符号意义或代名词。阴阳符号通过借喻、类比、象征等手段与各类亊物中的对立的两种不同属性加以对应、产生联想,形成一种抽象的二性艺术思维。但这里的阴阳与实际事物的存在没有任何的实质性的关系。

        第三方面就是阴阳的人为的文化性,这一块可谓是乱象丛生,在这里的阴阳是神化了的一切事物万类属性的托词,由于阴阳符号可以论性不论质,阴阳不具有体统性而要借体发挥。这时候的阴阳就能够凌架在一切事物之上、游离在所有事物之间,可以什么都能扯、什么都能拉、什么都能套、什么都能搅和。再说白一点,就是什么都可以成为阴阳所玩弄的对象。而阴阳文化的这种神乎其神、什么都可以是、又什么都能够非的小的把戏,就真的成为了一种很低级庸俗的、蒙人的工具和遮羞布了。

        不过,阴阳文化的功用也还是很显著的,无论是从阴阳的认识论、方法论、或是思维程度,都在应用层面上有很大的优势。因为,二元思维、二性思维、相对思维、对立思维,实际上还是比较简单和常用的。特别是在历史社会的官场、利场、权场、势场、战场,诸多场面上和社会的变革时期,阴阳的两手、阴阳的应变力、阴阳的投机性都是至关重要的,而这些顺手好用、又不好朋讲的法术就都由阴阳这两个普通的符号来承担了。自从春秋战国的「阴阳家」确立、标志了阴阳文化的形成以来,二千多年的王朝更替、社会变革、血腥战争,阴阳的兵道、阴阳的诡道和阴阳的机巧也算是功不可没,同时也奠定了社会的厚黑学的基础,都充分体现了阴阳文化的莫大神通,但阴阳文化也相应给人们带来了灭顶的灾难。这也正是孔老夫子和儒生们竭尽全力、梦寐以求实现太极大道,而并不以阴阳思想、阴阳学说为立教的根本之所在。

      撼山易、憾太极难,太极乃先天之大道、可为天下母。太极一多为体、独一不二,这就要求人们的太极思维,要脱离阴阳二性的束缚,跳出阴阳文化的泥潭、冲破阴阳机巧的迷惑。将思维能力提升到三维立体、见一含三的整体合一的太极认识论和方法论上面来。相对于阴阳文化而言,这个难度还是很大的,因为太极文化在应用层面上往往是不显山不露水的,是不如阴阳文化的明显、轻巧和顺手常用的。但太极本体的独一不二是确立的,太极功能的一分为二是发挥的,太极实质的见一含三是稳定的,太极思维的正确性是不容置疑的。

        如果说我们在太极文化的应用上有什么缺陷的话,最主要的还是太极事物的本体的、主体的确立性往往是很不明确的、是盲目冒进的,这是造成阴阳的左右摇摆、模棱两可、无所适从的最根本原因。在太极文化应用中,一事物的本体、主体是首先要确立的,并且这里的事物本体是独一无二的、是唯一不二的整体、体系的实有存在,体不立就一切无从谈起,这是不能有丝毫含糊的。可阴阳文化就大不同了,阴阳论性不论质,阴阳无体可以借体发挥,阴阳二性可以通过类比、隐喻、联想、拟人等手段与一切事物发生关联,并用以取代万事、万物、万象、万性,从而也就取代了太极。这分明就是一种不太成熟的残缺的游戏,可我们也一直玩了两千多年。

            太极文化的实质是见一含三的、三维立体的,这从道理上讲,人们是可以接受的。比如:一事三因,说的是一个事件的构成是由时间、地点、人物三大要素来完成的,这三大因素是实际的、实质的,是缺一不可的。缺少了那个因素,事件都是不能成立的。但在阴阳文化中,事物就不是立体的了,事物就都是二性对立的、二分相依的、二混互赖的了。在太极学中本来的一切事物都是万性共生的,则被阴阳归纳、牵強成二性了。于是,事物就局限于阴阳的二性中颠来倒去、翻来覆去,生来死去的,也就不知其所以然了。

        再举个例子。有人告诉我说,爱情是男女双方两个人的事,是不容第三者插足的。我说:你说的很对,但又不完全正确。因为,世界上成千上万的老的、少的、男男、女女多了去了,为什么是你们两个产生了爱情。这当中除了你们双方的意愿,一定还有一个天大的秘密、秘旨,也就是有一个天意、缘分参和在里面、并且是不可或缺的,古人称之谓月老、红娘、媒婆就是此意。最后,三合为一形成牢不可破的感情基础,才能实现爱情的升华为永恒。这就是三因一果、见一含三的太极基本原理的实现。也就是说,不可能是有个男人与女人就能产生爱情的,甚至于有些还是天敌呢。

        阴阳文化的二性偏见是蔓延在一切事物之中的,在男阳女阴的习惯思维里应该是中毒很深的。其实人类是不能局限于男女、阴阳二性的,人是有无限的万性产生的,男人有万性、女人也有万性,二性只是万性中的某种表现形式罢了。在太极学中,生命首先是一性圆融的,这在生命细胞的单性繁殖、植物的无性繁殖、动物的克隆繁殖都能得到充分的体现。其次,才是生物进化到了一定的高级阶段,为适应物竞天择的生态需要,才会产生出有性繁殖、二性繁殖来,但实际上也还是三性共生的。只是出于人们的阴阳二性的狭隘思维,才误以为是二性生命的延续。这里我们可以明确的告诉人们,任何二性的亊物、或阴阳,都是不成熟的、是不成体统的。也就是说,一个有性繁殖的新生命的诞生,固然有其父精、母血的二性基因,也还必须要有先天太极能量因子的参与,才能三因一果、见一含三地完成生命体的组合的。如果阴阳男女任何一方没有生育能力(太极因子缺失),都是不可能产生出延续生命的第三者的。因此,人们困顿在阴阳的、二性的思维之中是幼稚的、愚蠢的,也是自欺欺人的。

      太极文化与阴阳文化在社会的、生活的实际应用中是有很大区别的,这主要取决于人们的思维方式是太极思维、或是阴阳思维了。以太极观念对待世界和事物,我们的世界就是太一的、本一的、整体的、体系的,是一性圆融的、圆通圆顺的。若用阴阳思维去看待世界,那么,一切事物就都是阴阳的、对立的、二性的、二分的、二混的、二赖的,就真得掉入了二元文化的阴阳陷阱里了。由此,我们应该懂得:太极文化不是阴阳文化,太极学说不是阴阳学说,太极原理不是阴阳原理,太极思维不是阴阳思维,太极之道不是阴阳之道。所以,阴阳文化是不可以用来冒充和取代太极文化的。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